第四百九十二章 這是開門紅啊

字數:4217   加入書籤

A+A-


    整個七月都有陸陸續續的勸進表章遞到長安,劉襄看了一眼,沒給任何回複。

    留中不發的態度,讓各地的官吏都有些莫名其妙,已經三次勸進了,為何還不表態

    地方官吏隻是感覺奇怪,可有些人的日子卻難熬得很。

    錦衣衛抓人的速度更快了,各個郡縣的世家大族人心惶惶,失去了田地、部曲,又沒有政治權利,空有錢財,卻無力反抗,甚至跑都不敢跑。

    今年旱災,各路大軍分地駐守,沒有繼續攻伐南方,軍隊的注意力大多放在了地方治安上麵。

    再加上遍地的民團。

    仿佛天羅地網!

    跟那些世家大族一樣心慌的,還有七國聯盟的幾位諸侯王。

    他們的領地幾乎被完全包圍,隻有沛國南方極為狹小的一段,與敵人的九江郡接壤。

    領地四周駐紮著四、五萬的安平軍,尤其是前軍和左軍的主力兵團,那是他們無法抗衡的精銳。

    最主要的是,其他州郡都已經降稅、分田,可他們的治下仍然保持著高額的賦稅,土地兼並的問題也極為嚴重,自耕農幾乎絕跡,底層黔首全是佃戶,百姓找到機會就逃跑。

    軍隊全都調集到了各個路口,為的就是攔截逃跑的百姓。

    沒少殺人,卻於事無補,惡性循環之下,國力越發薄弱。

    他們不是不想分田降稅,是做不到,支持他們的家族不願意。

    劉襄清洗世家的動作,嚇壞了他們治下的各個家族,起兵造反的聲音越來越大。

    可這種聲音越大,幾個王爺就越慌。

    他們從結盟的盟友,落到承認劉襄的正統地位,上表勸進,為的是他宗室的身份嗎

    屁!

    早就出了五服的宗親,怎麽可能被這些王爺看在眼裏

    還不是因為安平軍戰力強盛,他們打不過。

    現在領地上的大族要起兵造反。

    那是造反嗎那叫送死!

    “不如學學冀州的那幾位,幹脆放棄國土,當個閑王也不錯,孤打聽過了,他們的酒樓挺賺錢的。”梁王邀請其他幾位聚首,想要商議一下出路。

    他這個不懂軍略的人都清楚,造反必死啊。

    彭城王表示讚同:“皇叔說得有道理。”

    沛王才二十來歲,剛剛接過王位,還有一點衝動的熱血,嘟囔了一句:“咱們有五萬大軍呢。”

    他還年輕,不太想退休。

    魯王嗤之以鼻,他幾年前就在劉襄那買了一些軍械,組建了自己的軍隊,自認為還是明軍略,知兵事的。

    裝備、士氣、訓練全都落於下風,五萬大軍又能怎麽樣戰力趕不上,人數也沒多幾個,對陣之日,就是兵敗之時。

    他沒心情跟沛王這個倒黴孩子說話,轉頭看向陳王劉寵:“皇兄有何打算”

    魯王一說這話,其他幾位也看向劉寵,七國聯盟還是陳王說了算的。

    “不要有僥幸之心,出戰必死。”劉寵耷拉著眼皮,他今年六十多了,精力已經大不如前,別說以現在這具老邁的身體領兵,即便是壯年之時,他也不想跟安平軍對陣。

    當初打袁紹,他可是跟劉襄並肩作戰過的,在坐的幾位,沒人比他更了解安平軍的戰力。

    怕有人犯蠢,又強調了一句:“別想著跟大司馬作對,必死無疑。”

    “國內已經快壓不住了,風聲恐怕已經走漏,就算咱們不起兵,大司馬也會打過來的,這可如何是好啊”沛王其實並不是蠢笨之人,沒有傻乎乎的認為七國聯盟能打敗安平軍,隻是形勢所迫,想自保而已。

    先動手總比什麽都不做,幹呆著挨打要好得多。

    劉寵睜開眼睛掃視了一圈眾人,沉聲說道:“有些人想找死,那就送他們去死。”

    站起身來招呼了一下親衛:“把孤王準備的東西拿過來。”

    陳王準備的東西很快就送進了大殿,是二十多顆人頭。

    “孤王軍中已經清洗完畢,你們也要把軍中的大族之人清理掉,然後把那些意圖反叛的逆賊,全部抄家滅族,首級送往長安,危機自解。”

    他麾下有三萬五千大軍,是聯盟的主力,隻要他的部隊穩住了,七國聯盟亂不了。

    梁王是最早支持劉寵的,早在關東士人聯軍討伐董卓的時候,陳、梁兩國就聯合起來招募兵馬了,這支多次經曆沙場的部隊,就是兩國一起募集的。

    “一切以皇兄馬首是瞻。”這一次,他也堅定的站在了陳王一邊。

    “願遵陳王之令!”其他五王起身行禮。

    陳王劉寵是盟主,威望最高,兵力最強,他定了主意,其餘幾人也沒什麽反駁的意願,畢竟這幾年都習慣。

    ………

    劉襄接到七國聯盟有反叛之意的時候,已經下令前軍、左軍、青州和兗州軍團戒備,可沒過幾天呢,探子就回報,陳王劉寵起兵平叛,把七國之地殺了個血流成河。

    八月中旬,三千多顆首級就送到了長安。

    把劉虞氣了個夠嗆。

    因為再過半個多月,登基大典就要開始了,陳王這是要送個開門紅嗎血煞之氣太重,恐衝撞了祖宗和神靈。

    他現在是宗正又兼任管理祭祀、禮儀的太常,趕上這種事,腦門子直冒青筋。

    “伯安公,若有什麽忌諱的話,推遲一下日期吧。”劉襄笑嗬嗬的提出建議,他其實還是想往後拖延一下日期的,詔獄裏麵有一部分人還沒結案,需要時間。

    這話,就是在火上澆油,差點把劉虞氣得背過氣去,哪有隨便改換登基吉時的道理。

    他臉紅脖子粗的質問:“大司馬為了多殺人,連登基都能推遲的嗎”

    不怪他憤怒,長安詔獄裏麵還有七百多個犯人,等待著行刑呢,劉襄鐵了心的要在登基大典之前殺人,劉虞勸的口幹舌燥,也沒能打消這個想法。

    眼看著臨近吉日,錦衣衛總算是停止了抓人,若是延期,說不定監獄的人犯還得增加。

    他覺得自己肯定要青史留名了,主持這種在登基之前,大規模行刑,還有地方上送來人頭湊趣的大典,他怕是會被後世子孫奚落千萬年。

    流年不利啊,怎麽趕上這麽個任性的皇帝呢

    命苦啊!

    劉虞生氣得有理有據,劉襄不太敢拱火了,萬一氣出個好歹,到哪去找這麽好用的工具人呢

    是吧

    /30/30239/32972.html(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