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吾有意投降

字數:3851   加入書籤

A+A-




    荀彧、袁渙和田豐都沒有什麽好辦法,讓他們製定個大戰略還行,這種兵卒選拔,又是使用聞所未聞的,新武器的練兵之事,他們實在不熟,也不願信口胡言。

    崔奕撓了撓頭,說實話,他也不知道該怎麽選使用火炮作戰的兵卒,但他沒什麽顧慮,想到什麽就說什麽:「陛下,臣聽你說過,識字要從娃娃抓起,某覺得,這火炮也得從娃娃抓起,我兒崔器,願送入神機營,從小卒做起。」

    這倒是個好建議,劉襄被他提醒,一下子就打開了思路。

    不知道什麽時間才能形成戰鬥力,那就招募一些半大小子,邊學邊練。

    不知道該招什麽樣的兵卒,那就暫時不招,先把軍官練出來。把神機營當做半學院半軍隊一樣的編製,培養操作熱武器的人才搖籃,以後一旦推廣新式武器,這些軍官就是種子。

    他興奮的說道:「子安的辦法不錯,一解朕之憂愁!最近趙景正在試炮,讓崔器那孩子跟著一起好好學學。」

    隨即又想到了與崔器交好的諸葛亮和盧毓。

    孔明先生一向以慎重聞名,很適合炮兵啊,盧毓也是穩重的性子,一並送進去吧。

    念及於此,開口說道:「諸葛亮和盧毓這兩個孩子也招入神機營。子安,再招募一些羽林軍中的子弟,要十二歲到十六歲,聰明識字,最好會些算學的,人員暫定為五十個,此事由你去辦,不要說出火器之事,隻說新建神機營。」

    「陛下放心,這事,臣定然辦得妥妥當當!」崔奕把胸脯拍得震天響。

    「陛下,我兒典滿也願送入神機營。」隨駕的典韋覺得進神機營肯定是好事,一改不參與議政的作風,為兒子爭取上進的名額。

    「好,一並送進去學習。朕會派一個精通算學的名師,去教導這些孩子。」劉襄笑了,這種方便之門他還是願意開的,典韋是羽林軍中郎將,他願意把兒子送進神機營,也能起到帶頭作用。

    要知道,羽林軍士卒家中的孩子,心氣高著呢,剛組建的神機營,未必能入他們的眼。

    就是不知道虎頭虎腦的小典滿受不受得住學習的枯燥。

    火炮要想用得好,數學是肯定要學的,更何況,頭一批孩子都是按照軍官去培養的,要求自然要高一檔。

    「謝陛下!」典韋在馬上拱手謝恩,可他的眼睛卻突然瞟向了遠處。

    兩匹馬出現在前方的地平線上,正踩著濃密的草地,向這邊急速奔馳。

    隨駕騎士收縮陣型,將劉襄幾人護在陣中,一什騎卒迎了上去。

    沒人覺得會是刺殺,可該有的戒備不能少,甭管來的是誰,至少要把他攔在一箭之外。

    來人是報捷的錦衣衛,交州送捷報的軍驛已經累倒在未央宮,賈詡不敢拆封檢,又怕耽誤軍情,便派人向太乙宮送信。

    半路就遇上了。

    「啟稟陛下,交州捷報!」典韋檢查了一下,沒有發現問題,才轉交給劉襄。

    拆開封檢,裏麵是太史慈的報捷文書,雲帆營主力艦隊已從海上突襲了番禺,士武回援的部隊被水軍甲士擋在了城外,戰艦沿鬱水而上,擊潰了士燮的船隊,援軍到來的書信,也射進了廣信城。

    「交州的戰事該收尾了。」劉襄把捷報遞給荀彧,腦海之中推演著廣信戰局。

    其實,太史慈不是第一個趕到的援軍,徐晃才是。

    三路援軍隻有樂進未到。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贛水上遊與交州南海郡之間隔著一座九連山,樂進所部需要繞山而行,多走幾百裏的陸路才能攻擊龍川縣,然後沿東江抵達番禺,路程最為坎坷。

    這一路能不能及時趕到,劉襄不知道,但他篤

    定,士燮那所謂的十萬大軍,必然不是前軍、右軍和雲帆營主力艦隊的對手。

    哪怕水軍甲士隻有一萬多人,哪怕三路兵馬的戰兵加起來隻有三萬來人。

    可那是三萬全員披甲的精銳,十萬烏合之眾怎麽打敗他們?

    這個問題也在困擾著士燮。

    就算他並不知道右軍一萬戰兵正在漓水上遊,隨時能夠順流而下,隻是從海上而來的水軍就把他嚇得夠嗆。

    漢朝的南海航線是從長江入湘水,轉漓水,至蒼梧郡入鬱水(珠江),經南海郡番禺縣(廣州)去往合浦郡徐聞縣(湛江市徐聞縣),再經過日南郡障塞(今越南順化靈江口),走東南亞到印度。

    從海上直接攻打番禺的太史慈,真的出乎了士燮的預料,他沒想到朝廷的水師能從東邊的海上過來,那不正常。

    對於正常人來說,能走內陸的江河,誰走風高浪急的海路啊?

    「自延熹年間,南海的航運就斷了,沒想到當今陛下好大的魄力,造了大船從海上而來,措手不及啊。」士燮很苦惱,丟了番禺就少了一路補給。

    這些天他一直想奪回城池,卻難以突破城關。

    敵人的強弩跟不要錢一樣,幾乎人手一具,比守在廣信的那一路還要多。水麵上還有大小戰船兩百艘,幾次水戰讓他損失慘重。

    自己的舟師打不過很正常,朝廷的小船跟他的大船差不多大,光百餘艘小船就難以應對,那上百艘大船不但快,還會射火箭,己方船隻但凡被發現,必然是船毀人亡的結局,想跑都跑不了。

    番禺城打不下,鬱水航道也丟了,十萬大軍的補給眼見著要斷。

    敗了呀,該怎麽辦?

    他歎息不止。

    士武心懷愧疚,再次請罪:「都怨我粗心大意,沒在番禺留下守軍,被敵人偷襲之時,毫無還手之力。丟了城池,罪莫大焉,請兄長重重責罰!」

    幾天來,他一直在請罪,內疚得要死,兄弟幾個聚兵而來就是要奪回交州第二大城廣信,結果因為他大意,第一大城番禺,眨眼之間就丟了。

    他悔得心肝都碎了!

    可所有人都知道,錯不在他,命令是大兄下的,他隻是執行得太徹底,帶了太多的人來廣信參戰。

    「錯不在你,以後不要再提。」士燮不會把自己的錯誤推給弟弟,就像廣信遲遲打不下來,也是因為他顧及被綁在城上的父母和族人,不敢四門齊攻,全力攻打。

    這都是他的錯。

    「此戰失利,皆為兄之罪也。如今頹勢盡顯,廣信、番禺俱失,趁著大軍還未潰敗,吾有意投降,不知幾位兄弟意下如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