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芬蕊
字數:6281 加入書籤
好不容易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忝談抬眼望了望鍾表,已經過了下班時間了。
他簡單的向秘書交接了一下手頭的工作,全部都是一些零碎的需要整理的二三類普通文件。
今天晚上做完也行,是明後天做完也行。
反正未來幾天的工作,忝談都已經安排的差不多了。
關於科技大革命的議題,地戍局上下初步擬定了三大類別,分別按照天文,地理,人和三大標簽來進行分類整理。
這整理的工作也是繁瑣的,沒個十天半個月根本就完成不了。
正好趁著這段難得的空隙,忝談決定給自己放一個小假期。
因為兩天以後就是他和愛妻芬蕊的結婚二十周年紀念。
本來約好了今晚兩人要共度燭光晚餐,現在這個點正好是下班高峰期。
忝談簡單的收拾了一下,便驅車向繁華市中心趕去。
芬蕊在市中心開了一家名為“科技藝術館”的店鋪。
此刻店裏三三兩兩的,還有一些顧客。
反正也不著急,索性先不打烊,可能也是習慣了這種等待。
每一次兩人約會,因為工作的原因,遲到的那一個總歸都是忝談。
不過二十多年了,芬蕊心裏麵一直都在深深的愛著這個男人。
時間久了,這種等待也便漸漸地就演變成一種包容與幸福。
細說起來,這個“科技藝術館”裏麵的物品還是蠻豐富的。
接近二百平米的大廳裏,共劃分為兩個區域,一個科技展廳,一個藝術展廳。
藝術展廳內主要以字畫為主,字畫的主要組成部分,並不是什麽曆代的名人大作,而是通過細致的科學計算,將一些有價值的古董巧妙的“畫”出來。
注意這個“畫”並不是單純的依葫蘆畫瓢畫出一模一樣的來。
這些有價值的古董,有可能是瓷器,金銀器,玉器,甚至還有可能是一塊隕石。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如有一塊價值不菲的銀幣,流傳了上千年,存世量極其稀少,在行家眼裏那簡直就是視若珍寶。
可是我要把它畫出來,應該怎麽畫呢?
這裏需要用到幾樣精密的儀器。
首先要使用量子計算機對銀幣進行整體掃描,通過研究晶格形狀和元素分布,可以輕而易舉的準確估算出鑄造的年代。
再使用十d打印機,將晶格形狀和元素分布逐一打印出來。
有了準確的成品年代和詳細的內部構造圖,相信贗品已經完全沒有了存在的餘地。
每一件珍品都擁有其唯一的內部構造圖,每一幅構造圖為了便於收納都采用了微縮技術。
微縮得到的藝術品,又被稱為“數字藝術品”。
因為材質不同,每一幅構造圖所呈現出來的意境也各不相同。
通過展廳內的全息投影進行放大篩選,這些構造圖被渲染的幾近美輪美奐。
有的看上去星星點點的,猶如一張浩瀚無垠的宇宙航行圖。
有的像極了名山大川,最絕的還有一些像極了某些神話傳說裏的古代神獸。
這些琳琅滿目,形態各異的畫作,在全息投影的操作下,儼然使這一片區域變成了一座藝術的殿堂。
而與之緊鄰的科技展廳則是另一番景象,這裏主營兩種電子產品。
這兩種電子產品也是這個時代最暢銷的產品,其中有一種類似於掛鍾的擺件,它的全稱是生命倒計時牌。
這是一個小型的量子計算器,被設計成了鍾表的形狀。
它可以根據人的容貌,身高,體重,職業以及da等數據,估算人類的壽命,然後形成一個生命倒計時牌。
它的存在意義,旨在讓人們珍愛生命,珍惜當下,好好生活。
既然生命總會有走到盡頭的時候,人生也難免會有遺憾。
那麽與其消極的逃避,還不如勇敢積極的去麵對。
這款看似毫不起眼的電子產品,不但融合了現代科技,更是以古代大量相術理論為基礎,通過量子計算機對其隱藏的信息進行解密,再配合人類綜合信息大數據庫,形成一套完整而又科學的預測體係。
其預測成功率達到,所以這款機器還有一個別稱,叫做六六六。
當睡眠充足,休息充分,狀態十足的時候,去測量得出的數值肯定會偏高。
反之狀態很糟糕,甚至是弱爆的時候去測量,得出的數值決定會偏低。
這也是程序自帶的一種警示,其目的就是要讓人類懂得珍惜和善待自己。
除了六六六之外,這裏還有一款當下人類生活所必不可缺少的電子產品。
它沒有一個固定的名字,甚至還被製作成了各式各樣的形狀。
有的看上去像是一個平板,有的像一個圓桌,有的像一根柱子,還有的像是一扇門。
反正不管是什麽形狀,都有一款,會與你的家庭或是辦公室的裝飾風格相匹配。
這款電子產品的說明書上列出的產品功能是——能量訊號轉換器。
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可以讓能量訊號轉化成電能的機器。
既然轉換器已經有了,那麽能量訊號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這就不得不隆重介紹一下,人類曆史上最宏偉、最傑出、最浩大的能量工程項目——太平洋浮橋。
一座橫跨了亞洲,美洲和大洋洲懸浮於太平洋海麵之上的錯綜複雜的能源橋。
這座橋采用的材質是一種來自火星的礦物質,經提煉之後的廢棄料。
這些廢棄料經過特殊的工藝加工,又被製造成為一種新型的納米材料。
這種新型材料形成的過程像極了石油瀝青(一種原油經過蒸餾加工以後得到的殘渣)。
所以這種新型的納米材料又被形象的稱之為納米瀝青。
用納米瀝青建造的浮橋具有獨特的功能,那就是這種材質一旦充能,便可以在空氣中自動懸浮,而且此懸浮力還可以承擔超過其自身重量數億倍的重壓。
經過反複的驗證,納米瀝青獨特的懸浮效果隻有施展於海平麵之上,才可以達到最佳。
納米瀝青也憑借其獨特的性能,一躍成為宇宙空間中已知的唯一一種可以被人類大規模使用的反重力材料。
如此一來,這種看似近乎苛刻的最佳,也便成了太平洋浮橋的雛形。
同時為了最大限度的開發太平洋浮橋的功能,人類在月球上建立了氦核能源基地。
月球搖身一變變成了人類的小太陽。
除了常規的氦核反應堆,在靠近月球的地心處,人類還建造了無數的深井。
每處深井裏都安放著數百枚巨型氦-核彈。
這些核彈會按照一定的周期被循環引爆。
每一次引爆產生的巨大能量,都會使月球的質量產生一種虛假的上浮現象。
而這一現象也會在一瞬間使得月球對地球的引力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
爆炸前後所產生的引力變化,稱之為引力差。
反映到地球上,這種引力差就變成了“次引力波”。
而太平洋浮橋正好可以吸收這種波,吸收了次引力波的太平洋浮橋會達到一種飽和狀態。
在此狀態下,它會不間斷的向外界釋放出能量訊號,(這些能量信號經過能量信號轉換器的解析,最終會變成電能)。
形象的比喻一下,太平洋浮橋就像是一座巨型蓄電池,月球就像一個小太陽,每一次巨型核彈爆炸後產生的能量,如同太陽能一樣,都會被太平洋浮橋悉數吸收。
從此以後人類便使用上了無限的無線電能。
太平洋浮橋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還會產生如同潮起潮落一般的上升和下降。
月球上每隔一個周期就會引爆一次巨型核彈,每一次大爆炸過後,海洋之上都會產生巨浪海嘯。
所以沿海地區的居民要麽後撤百裏重築家園,要麽就是築起高高的防浪堤。
後撤的這一百裏也全都被打造成了人工海域。
太平洋浮橋因為其創造的多項唯一性,自然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人類曆史上最偉大最奇特的景觀,沒有之一。
正是因為沒有之一,所以那個時代的人們,一生的樂趣或者說一生最大的夙願就是能夠“漫步太平洋”,像一隻自由的鳥兒一樣翱翔於海平麵之上。
隻不過翱翔的翅膀並不是長在後背上,而是生在腳掌上。
忝談和芬蕊前段時間就已經計劃好了,在他們結婚二十周年紀念日來臨的時候,一起去“漫步太平洋”。
等到忝談驅車趕到“科技藝術館”的時候,天色已經完全黑將下來。
各式漂亮的霓虹燈,以及高樓大廈之間不斷循環播放的各類廣告的全息投影。
讓喧囂了一個白天的城市在經曆了日落時分短暫的寧靜之後又重新熱鬧了起來。
芬蕊在送走了最後一個顧客之後,便打烊了。
她有條不紊的開始收拾著白天忙碌的時候來不及處理的一些瑣碎的的事情。
忝談將車泊在地下停車場之後,便徒步向藝術館走來。
他的口袋裏裝著一個神秘的小禮物,說是小禮物,其實更像是一個小把戲。
他一邊哼著小曲,一邊向喧囂的街上走去。
時不時的,他還會輕輕地拍一拍裝在口袋裏的那個小玩意兒
biu
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