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我TM 沒想下台啊!(PS:求收藏,求推薦票,求追讀!)
字數:5002 加入書籤
成年人做事不比小孩子,遇到了問題如果不是首先思考該如何解決問題的話,那隻能說明是身體上的成熟。
不管事情是不是自己造成的,但凡是波及到了自己,你就要想辦法去解決。
社會是複雜的,你終究也是社會中的一份子……
蔡東凡雖然表麵上,仍然對鍾華客客氣氣,對周成頗有愛護,並且主動把責任攬在了自己管教不周的身上。
但心裏,早已經把周成罵得狗血淋頭。
這個病人多複雜?
他為了這個病人掉了多少頭發,先是請外院的鍾華教授,然後湊巧遇到了楊弋風,才得到了現在可以操作性幹預的機會,如果因為周成出了什麽岔子?
關鍵這個病人還是他自己的熟人。
你在這麵前充什麽大尾巴狼?
蔡東凡是帶教老師,要對自己的學生負責,但同樣的,也可以處理一些刺兒頭。
手術結束後,蔡東凡完全可以打電話給規培辦說一句,你把這個周成領回去吧,我這裏不要他了。
對,就可以這麽直接說!
很簡單,周成就必須得轉組,至於其他組要不要周成,那就不是蔡東凡要管的事情了。
但這是後話,還是要把目前的情況,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好。
能複位就繼續,不能複位,那就幹脆趕緊叫停手術,把病人送回病房,該去給家屬解釋的解釋……
骨科的手術間都有一個小的隔離間,這是為了術中做c臂透視準備的!
否則的話,長期吃射線,骨科醫生個個都要變異了。
骨科醫生也是人,當然不能如此地不人道。
病人雖然會吃射線,這是沒辦法避免的。
而且每個病人也就是經曆這一次手術,醫生不是……
周成聽到蔡東凡給鍾華道歉的時候,心裏其實頗為不是滋味。
自己是莽撞,而且他也能理解鍾華和蔡東凡的思維,就好比剛剛搞複位的不是自己,而是張正權,周成心裏也會覺得非常錯愕和茫然。
張正權他憑什麽去處理這樣的病人?
而在蔡東凡等人的視野裏,自己和張正權有何不同之處?
但沒辦法!
如果任憑鍾華和蔡東凡從腳踝處用力做手法牽引,病人就很有可能當著自己麵就沒了。
若是沒來手術室,或者在來之前,他們莽著搞了,那眼不見心不煩!
既然看到了,那也還是要管一下的。
至於後果,周成沒多考慮。
雖然程序上大抵出了點問題,但是周成能做的都做了,羅雲就算不叫他上台,他也會混上台去。
鍾華教授都說話了,其他人自然照做。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不少人都有意無意地盯著周成看!
心思各異。
杜嚴軍的心裏這時候是有點討厭周成的。
病人是歸他管的,如果術中真出了什麽事,而且還是因為周成出的事,那他就很難選擇——
到底是跟病人家屬說呢?還是不說呢?
說的話,病人的家屬信不信?
周成一個規培生,憑什麽會越過蔡東凡和鍾華去做手法複位的,沒有你蔡東凡的同意能去?
是親戚還這麽推責任?
肯定推不掉。
但不說的話,自己的老師硬著頭皮咽下這個苦果,對他老師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而且自己也要麵臨以一大堆的材料和各種各樣的質問,你是管床醫生呐……
合著不是你自己管的床,就能亂來是吧?
羅雲的內心則是糾結。
他本來是想推薦周成來做手法複位的,但是蔡東凡沒同意,請了鍾華教授。
剛剛又是自己讓周成上了台幫忙,唉,若是真出了事,那自己心裏也內疚。
不叫周成好了。
而且周成即便複位成功了,會被鍾華教授會覺得蔡東凡你是什麽意思,明明組上有人能做這樣的手法複位,還叫我過來幹嘛?
讓我來跟著一個規培生學習長見識的麽?
沒複位成功的話,搞得更複雜了,鍾華的心裏則會想,你是故意找人來給我增加難度的吧?
當然,這是羅雲自己的想法。
不過,還得等看了複位後的片子之後再說。
張正權一直低著頭沒說話,主要是不敢。
楊弋風緩慢地眨了眨眼睛。
麻醉醫生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雖然覺得好笑,但剛剛他自己也被嚇到了,病人在台上出了意外,麻醉醫生是最辛苦的,因為他是監測生命體征的人。
至於這個莽撞的規培,也不能全怪他,畢竟是鍾華自己也沒說清楚不是。
……
兩分鍾後,透視的結果出來了!
透視的結果,讓所有人的臉色都是猛地一變!
然後幾乎同時盯著c臂的顯示屏幕看——
骨折的縫隙,在c臂下顯現成的骨折線,竟然恢複成有形的形態了!
什麽叫骨折線的縫隙恢複成有形態?
普通的骨折病人,因為骨斷端有縫隙,所以在x線上表現為存在著骨折線!
移位太大的病人,那就不叫縫隙了,那叫溝壑。
就好比這個病人之前的x線上,那表現形式是溝中溝壑——
因為太特殊,大家都能記得住。
再看現在的c臂成像結果。
骨折的斷端幾乎相貼!
雖然遊離骨塊還有遊離。
但股骨骨折c型骨折,本身就是複雜性的骨折,有多個骨折塊。
再加上這個病人的骨折斷端原本的移位更是讓骨折斷端距離了十萬八千裏。
保守治療的可能性都沒有。
為了這個病人,嚴駭涵和蔡東凡奔波了多久?
嚴駭涵把他留在了自己組上一個多星期沒處理,蔡東凡各處去谘詢,問有沒有教授願意接收……
要求不很高,隻要能夠在治療上過得去,不要像現在這樣沒得辦法治就好了。
但也行不通。
病人自己也知道這樣的情況,但不想就在病床上度此餘生,甘願冒風險手術。
可沒人敢應,最終還是蔡東凡聽了周成的建議,才考慮外請教授。
沒地方去送,那就自己來處理……
所為的要求,真不高,隻要能夠轉為保守治療,有一線希望就好!
之後能夠借助拐杖站起來都好,不要像之前這樣,移位十萬八千裏……
每個人的治療,並不一定要在於盡善盡美,而是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予以最為合適的治療,便是最好的了。
之前複位了一次,麻醉層麵還不適應。
如果不是楊弋風,手術幹脆進行不下去。
現在這情況已經完全由不可行變成了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