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突然變化
字數:6128 加入書籤
秦邦帶領將士打贏了通州之戰,正打算要繼續去收拾那些周邊的殘匪餘寇,雖然倭人被打跑了,但是大明的那些流民還在海上做一些為非作歹的事情。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對付這些人主要是以降服收編為主,畢竟都是自己的同胞。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但他準備下一步繼續準備去海上的時候,寧波那邊的手下過來匯報了一個事情。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那邊的汪鋥和胡汝貞大人又開始鬧了矛盾,原本已經緩和的關係現在又愈發尖銳了起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事情的起因還是在於和倭人的貿易之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汪鋥的手下和倭人進行了貨品交易,倭人接收了貨物之後,到了海上的時候,被明軍沒收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倭人說,自己這是正大光明的用錢買來的貨物,你怎麽可以沒收呢!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但是明軍說,朝廷禁海,理應對私自走私的貨物要扣留。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這次帶隊的還是陳正。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看來這不是偶然發生的衝突,既然是陳正帶的隊伍,這表明了是朝廷的意思。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在海上,陳正帶的士兵和倭寇幹了起來,各有死傷。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倭寇已經逃走了一些人,但這次帶來的後果會更嚴重。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因為這些正規做生意的的人,並不能簡單地說他們是倭寇,和那些搶劫的小群體不同,他們的背後是東瀛島的財閥組織。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這股力量要比海盜強大的多,他們必然會要進行更大的報複!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不是已經做好了嚴嵩父子的工作嗎?而且也和胡大人溝通過,事情突然有了如此的變化。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秦邦實在也是想不通。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和唐荊川說及了此事,唐大人讓他先行返回,通州的防禦由他來負責就行,你先返回,把那邊的關係調停處理好再說。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唐荊川對倭寇也是恨之入骨的,但隻是對於打家劫舍的倭寇,對於正常的海上貿易,他還是支持的,畢竟貨物互通有無,對於大明朝也有好處。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就拿皇上的公裏的用品吧,很多新奇玩意也是從海外來的,皇上好些煉丹的原材料也是商人從國外購買回來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雖然和汪鋥不熟悉,但是汪鋥的為人他還是有所了解的,從百姓的口中得知,很多人在他的手下討生活,他對下麵人不錯。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在他下麵幹活的人,一個人的收入讓一家人吃飽穿暖是沒有問題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社會的穩定不穩定,主要還是要看老百姓能否吃飽穿暖。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談別的大道理都是沒有用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北方的戰事總是不能停歇,就是因為帶路的人太多,而這些帶路的人有些還是我大明的老百姓,他們混不下去,就去和韃靼混。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而南方的海上的海盜,好多也是走投無路的流民組成。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唐荊川讓秦邦趕快回去,了解到真實的情況,如果放任事態擴大的話,汪鋥一旦和倭人合流,將來我明軍的海防得要花十倍的力量來防守都不止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秦邦立刻就趕回了寧波。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到了之後,立刻就去找胡汝貞。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胡汝貞得知秦邦來了之後,立刻就明白了他的來意。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我知道你要問我什麽?”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為何到了今天這一步?”秦邦問道。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我也想知道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嚴大人對汪鋥的海上貿易也並不反對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這或許並不是嚴大人的意思,廟堂之上,有一股反對嚴大人的力量,這次肯定是他們在後麵搗的鬼!”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那嚴大人有書信過來麽?”秦邦看胡汝貞用了或許這兩個字,想到這估計也是胡大人的猜測,所以想確認一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這次朝廷下令的是皇上的旨意,就是要嚴禁海上私自貿易,任何人都不可以,以往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估計是行不通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所以嚴大人這麽可能給在下來信呢?這不就是給人口實了嘛,說明他在背後搞這些交易,萬一引起了龍顏大怒,他的布局豈不是滿盤皆輸!”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和胡大人交流到這裏,秦邦基本上明白了是怎麽回事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在廟堂之上,嚴嵩因得到皇上寵幸,他為了幫助皇上分憂,擺平了不少的官員,這必然引起了一些人的公憤。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雖然這些官員都知道,嚴嵩幹這些事兒,都是皇上默許的,但是他們也摸透了皇上的心思,他不可能讓嚴嵩父子一家獨大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於是他們收集到了各種資料,派人到沿海一帶打聽,得知嚴世蕃收了一些商人的好處,而且嚴世蕃喜好女色的事情,也被民間文人編成了故事在流傳。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和嚴嵩唱對台戲的官員們,於是不斷地參本,說如今海上走私不絕,是因為執行過於寬鬆,處於默許的狀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甚至有些官員還私下裏鼓勵,他們就將聽來的關於嚴世蕃的故事,添油加醋地又說了一番。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嘉靖皇帝看到這些折子,心裏並不生氣,水至清則無魚嘛,你要人家出去給你辦事,喝點花酒,左擁右抱,然後收一點土特產,也並不是很過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但是又不能讓他做大。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畢竟他跑到下麵交接了這麽多人,一旦形成了攻守同盟,那麽自己又成了睜眼瞎,根本就不會得到下麵的真實的消息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他要試一試自己的話還管不管用,作為皇上,他說的話,會不會下麵人會聯合起來在抵製!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於是他就下了旨意,讓胡汝貞嚴格執行禁海,沒有朝廷的允許,不得私自進行貿易。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這一決定,是皇上在早朝的時候,問了各位大臣的建議而做出來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當時嚴嵩的意見是,保持正常的貿易,還是有必要的,畢竟東瀛島的有些物品,我們大明是不夠供應的,比如紅糖白糖之類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然後其他大臣反對,說為什麽海患屢禁不絕,雖然有正常貿易,也有搶劫殺人的,但是兩者已經混雜其中,你也根本分不清楚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這一次他正常貿易,下一次他就打家劫舍,這群倭人的身份是隨時在轉換,拿我們大明軍隊當猴耍呢!這種小把戲,倭人一直在玩。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早些年來我大明的時候,拿些土特產來進貢,我大明的賞賜要遠遠比他帶來的東西要貴重,但他們並不知道感恩,私下裏還要去偷去搶的,這種品格是永遠改變不了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若是他們真想和大明交易些貨物,就按照以往的朝貢製度來,不要私下裏搞這些擾亂社會秩序的小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