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絲綢錦緞
字數:4433 加入書籤
又聊了一會兒天,李程準備回去了。
他從懷中掏出三個小盒,放在桌子上。
“這是我托人買的開過光的平安符,上麵有名字,記得都戴好,別弄丟了,挺貴的。”
二姐皺眉道“你花這個冤枉錢幹什麽,這東西都是騙人的。”
“你就戴上吧,買都買了,人家也不給退啊。行了,我先回去了。”
李程擺了擺手,推門出去了。
“你說三兒說的能行嗎?”二姐問道。
“行是能行,高檔絲織品肯定能賺錢,還能賺大錢,隻是質量要好才行。明天看看樣品再說吧。”
二姐夫也摸不準情況,隻能看一看再說。
李程回到店鋪,父母已經吃完飯收拾好了在看電視。
三人關門上車,李貴山主動要求坐駕駛位,李程隻好退位讓賢,屈居副駕駛。
一路平穩行駛,回到了家。
李程家住在縣城邊上的小區,一百平的三居室,大多時間隻有老兩口在住,如今終於又多了些熱鬧。
第二天便是年三十。
李程在第二世界修煉到了早上八點才回到自己的臥室。
開了臥室門,家裏已經沒人了,父母肯定又去店裏了。
這大年三十的,怎麽會有人買農具呢?
唉,老輩兒人閑不住,說了也是沒用,就當是鍛煉身體吧。
李程又回到了臥室,反鎖房門,來到了大周。
如蘭見到李程,驚喜萬分,顧不得矜持,撲了過來。
李程軟語安撫了一會,才去了前院。
今日是年三十,有家室的仆人都回家去了,剩下幾個要麽一家在府上做工,要麽就是單身,就連小慧兒都被父親接回家過年去了。
幾個單身漢仆人正在前院院子裏吃火鍋,見到李程過來,急忙起身行禮。
這東西現在不僅已經風靡東京,還有向外擴散的趨勢,而火鍋底料正是交由清河侯馮英獨家代理。
李程命人找來了劉一刀,他一家子都在府裏為仆,年自然也是在這裏過了。
“公爺,您找我。”劉一刀點頭哈腰的十分恭敬。
“給你安排個任務,帶著我的名刺,去附近最大的綢緞莊,買些最好的絲綢錦緞,一樣一匹。”
“公爺,今兒是三十,這店早都關門散夥了。”劉一刀有些為難。
“打聽一下,找到他們家去,若是不配合,就別怪我不讓他們過個好年。”李程冷喝一聲,使出了權貴的嘴臉。
“是,小人這就去辦。”劉一刀一聽這話,馬上來勁兒了。
“要快。”
“是,是。”
過了約有一個小時,正在和如蘭溫存的李程,在後院用神識看到劉一刀領著一個富商打扮的人,身後跟著幾個抱著布匹的仆人,正準備進府門。
他便來到了前廳,劉一刀進門作揖道“公爺,盛福祥的東家把東西親自送來了。”
“讓他進來吧。”
不一會兒,一個白胖的富商帶著幾個仆人進了門,幾人紛紛跪下叩首。
“小民等拜見公爺。”
“起來吧。”李程淡淡的說道。
幾人起身站好。
“公爺,小民是盛福祥綢緞莊的東家錢穆,聽府上人說,公爺要上等絲綢,於是鬥膽帶人前來獻上。”
隨後這錢穆便給李程介紹了各式織物,李程也不懂這些,聽得一腦袋漿糊。
不過這些東西製作精細繁複,從外觀看就知道不便宜。
李程問了產量和價格,之後,便讓他留下東西回去了。
錢穆原本做好了大出血的準備,卻沒想道李程隻是問了問價格,看樣子是打算花錢買了,這讓他很是意外。
根據錢穆報的價格,上等綢緞一匹最低要十二貫錢,花色複雜的則要十六貫錢,產量充足。而最好的絲織品——錦,如蜀錦,雲錦之流,則需要三十五貫一匹,每年生產出來後大多被皇家和買,市場上流通不多,也是錢穆生意做的大,關係熟,才能弄到一些。
讓如蘭把各種料子都裁下來一塊收好,李程便辭別了她,又回了現代臥室。
等李程拿著樣品到了二姐家,已經十點鍾了。
二姐夫看著料子不斷的點頭,看起來很滿意。看到錦緞的時候他忍不住讚歎不已,“這是蜀錦吧,你這朋友很有能量啊,這東西現在幅寬兩尺的料子,一米就要一萬多塊呢!”
這種蜀錦,一匹約十米左右,進價三十五貫錢,折現金約六萬多元,一米得六千多塊錢,能有一倍的利潤,很不錯了。
其他料子的利潤也大約如此。
“怎麽樣,這生意可以吧。”
李程問道。
二姐夫有些為難“東西是不錯,不過我和你姐積蓄不多,要做這門生意恐怕要借不少錢。”
“行了,能做就好,別的你就不用管了,我給你處理好。”
這點花銷李程並不放在心上,自小他就受姐姐們的寵愛,現在是時候回報她們了。
古語有雲,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自己現在雖然離得道還遠的很,但也是小有成就,幫一下自家人當然毫無負擔。
“對了,你們順便準備準備,年後和爸媽一起去省城看看樓盤。”李程又想起來一件事。
“怎麽,你要買房啊?”二姐在一旁一聽房子,立刻就來了精神,租了許久的房子住,她自然也想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嗯。”李程也沒有解釋,到時候她自然就明白了。
李程計劃在省城找個高檔小區,一家一套房,自己也好照應。他一直沒有向家裏說過自己現在的身價,隻說賺了一些錢,而他父母認為孩子大了,該有自己的,從沒有多問。
晚上,二姐一家三口也提著禮物來了,準備和父母一起過除夕。
李母張羅了滿滿一桌的好菜,雖然不是什麽珍饈,但也都是家常美味。
李程沒有從大周定做那些高檔美食,母親做出的味道,永遠是外麵無法比擬的。
一家人其樂融融,等李程下樓放了鞭炮回來,鍋裏的餃子也端上了桌,電視上的春晚剛剛開始。
小樂樂拉著媽媽、姥姥不知在說些什麽,二姐夫則和李貴山在談去省城開店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