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章 風起
字數:4259 加入書籤
這次南京政府終於派出陸軍第十六師接手上海,盧永祥收拾好家資細軟,高高興興的去南京養老了。
而上海的外國僑民和駐軍,則是惶惶不可終日,生怕被國民革命軍給拉到郊外打靶。
不過,很快他們就有些稍稍心安了。
7月20日,南京政府任命唐紹儀為上海市長,負責整個上海區域的政務工作。
唐紹儀,(1862年1月2日—1938年9月30日),字少川,廣東廣州府香山縣(今珠海唐家灣鎮唐家村)人,清末民初政治活動家、外交家,曾任北洋大學(現天津大學)、山東大學校長。
這是現時空唐紹儀的資料。
1874年,12歲的唐紹儀作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1881年留學歸國後。
“後曆任駐朝鮮漢城領事、駐朝鮮總領事、全國鐵路總公司督辦、稅務處會辦大臣、郵傳部左侍郎,並出任全權大臣與英國談判西藏主權。清末為南北議和北方代表,民國時出任第一任內閣總理。”
自1916年唐紹儀辭職後,一直賦閑在家,雖然也曾南下廣州參加孫大炮的一些活動,但也始終沒有正式的出任任何職務。
這次南京政府接管了上海之後,有人向李程建議邀請寓居上海的唐紹儀出任上海市長。
接到聘書的唐紹儀欣然答應了。
按照唐紹儀早先的政治理想,政黨政治和責任內閣製才是他的追求,與李程此刻實施的總統製有很大不同。
在這幾年看到國內情況大幅度好轉之後,唐紹儀原本堅定的思想發生了動搖。
因此,在南京政府與他溝通之後,他才欣然接受了聘書。
而唐紹儀的履任,也讓滯留上海的外國人鬆了一口氣。
唐紹儀曾經出任過外交總長,在國際上享有名聲,擁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且又在北洋政府時期曾經出任內閣總理,因此,他來做這個上海市長是再合適不過了。
……
奉天,大帥府。
“俄國人答應的支援什麽時候能到?再遲些,老子就要完蛋了!他們是準備燒給我嗎!”
張作霖怒氣衝衝的說道。
王永江苦笑著說道:“原本前些日子就要過邊境了,可惜那兩場戰事一傳出來,俄國人立刻就把東西扣在了邊境線,想來是遙遙無期了!”
“媽了個巴子,老毛子真是靠不住!那霓虹人呢!”
王永江無奈的說道:“山東的霓虹軍隊被李程殲滅了四個聯隊,據說霓虹國內要調派這邊的霓虹軍前去膠州,現在他們正在收縮防禦,哪裏還有心情理會我們。”
“瑪德,一群軟蛋!”
張作霖氣的不停踱步。
王永江看了看張作霖,小心翼翼的說道:“大帥,如今南京政府大勢已成,咱們再無割據一方的希望了。僅憑那些飛機就夠咱們喝上一壺了,咱們何不……”
張作霖猛然回頭,狠狠地盯著王永江。
王永江一臉坦然的看著他,絲毫沒有退縮。
自擔任財政廳廳長以來,王永江一心一意的幫助張作霖理清了財政工作,一直都是奉係的錢袋子財神爺,從未出過一絲紕漏,也沒有一點對不起張作霖的地方。
因此,他說出這些話純粹是出於對張作霖處境的憂慮,兩袖清風心底坦蕩的他並不怕張作霖對他怎麽樣。
張作霖看了他一會兒,忽然頹喪的說道:“岷源,難道真的就沒一點希望了?想我自綠林出身,一路坎坷苦心經營才有了今天的局麵,你讓我怎麽放的下啊!”
王永江看著才四十餘歲的張作霖,歎息一聲,“大帥,你可以看看,原本北洋一係還有幾人活躍,還剩幾個掌握軍權?王士珍、段芝泉、馮華甫、黎黃陂,如今安在?”
張作霖愣愣的看著遠處,視線已經失去了焦點。
他喃喃自語道:“是啊!原本的北洋三傑,風雲人物,如今不過是寓居一隅,低調度日而已。”
他的臉色變幻不定,心裏鬥爭也十分激烈。
一方麵,一想到自己也要放棄權利,像段祺瑞幾人那樣,做一個富家翁平淡度日,他就心有不甘。
另一方麵,經過這麽長時間的了解得知,南京政府手中的實力根本不是他能後抵抗的,與其到時候玉石俱焚,不如早早投誠,還能博得一個美名。
正在這時,忽然有心腹下人敲響了辦公室的門。
“大帥,少奶奶生了!還是公子!”
少奶奶是於鳳至,張作霖兒子張學良的妻子,兩人少年夫妻,此前已經育有兩子一女。
張作霖頓時一喜,正要邁步出門,忽然聽到王永江低聲說道:“大帥,也要為了小公子們考慮一二啊!”
張作霖聞言身體一震呆在了原地,過了一會兒,他一言不發,徑直出門轉到後宅去了。
王永江看著張作霖離開的身影搖了搖頭,又深深地歎息一聲,隨後也起身離開了。
……
霓虹國,陸軍部。
陸軍大臣田中義一看著手中厚厚的一疊陣亡名單,心中湧起一股荒謬的感覺。
自明治維新以來,除了日俄戰爭時期,霓虹隊還從未有過如此之大敗。
田中義一摸了摸自己稀疏的頭發,心中明白,自己這個陸相恐怕是當到頭了,陸軍遭遇了如此慘敗,自己這個陸軍大臣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幹係。
而且還有參謀本部的總長上原勇作那個混蛋從中作梗,肯定不會讓自己好過的。
與其這樣,倒不如自己提出辭職,還能換取一些主動權。
想到這裏,田中義一拿起報告和陣亡名單,起身出了陸軍部。
……
霓虹皇居。
“諸君對此有何看法?”
大正天皇看了看下麵滿座的文武重臣,隨口問道。
大正天皇自小身體不好,又在幼年時得過腦膜炎,因此,精神一向時好時壞。
此刻,他的精神還算不錯,因此才有心情問一問。
參謀總長上原勇作果然如田中義一想的那樣,第一個發難。
“陛下,膠州數千名大和勇士玉碎,田中陸相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華夏軍隊在此前表現出的戰鬥力根本沒有引起自大的田中的重視,因此才有了這次慘烈的損失!”
田中義一氣的牙根癢癢,出兵江蘇的決定又不是我一個人做出的,憑什麽要我一個人背鍋。
再說,你們不也沒把南京政府軍的戰力當回事嗎?
現在出了問題,都是我一個人的責任,真是混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