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專業人士的專業反饋
字數:9347 加入書籤
接到林灰隨時可以開始的示意之後。
胡欣也沒有生硬地直接切入到采訪正題。
盡管林灰稱得上年少有為。
但終究不是專業的媒體人。
如果貿然切入到采訪正題恐怕很容易跟不上節奏。
於是,胡欣迂回地開始了話題。
林灰似乎也能理解胡欣的苦心。
很配合地順著胡欣拋出的話題進行著回答。
雙方配合得很默契,不多時就切入了采訪的正題。
切入正題之後的采訪進行得很順利。
先前胡欣列的采訪大綱,是涉及到林灰的學業、事業、家庭等七個方麵的問題的。
原本胡欣以為這些問題全部聊完需要用很長時間呢。
結果渾然沒想到隻用了兩個小時不到就完成了大綱上問題的采訪。
這之後可能還會補錄一些內容。
但主體的采訪卻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
此次采訪林灰給胡欣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胡欣看來,比起以前接觸的采訪者,林灰簡直是最容易相處的了。
林灰談吐也很文明,而且說話條理很清晰、簡明扼要。
而且在采訪中林灰幾乎從來不說也寫沒啥用的廢話。
尤其是一些原本胡欣以為可能會翻車的采訪內容林灰也回答地滴水不漏。
此前胡欣在接到此次采訪任務時原本心情是忐忑的。
因為涉及到林灰過往所采取的一係列輝煌的成績什麽的其實並不是這次采訪的重點。
關鍵在於如何向外界解釋林灰這樣一個高考中收獲滿分的人卻選擇了海外的大學。
原本這件事也根本無需解釋,畢竟沒有一條法律規定考完高考的人不能赴海外讀書。
更何況每個人人生道路選擇本就不需要向別人解釋。
但作為一個媒體人,胡欣怎麽能不知道這件事情背後的新聞性。
如果這個消息,被一些喜歡搞風搞雨的媒體人抓住不放反過來抨擊製/度的話。
到時候國內的媒體在同一事件的宣傳上就很被動了。
胡欣很慶幸這件新聞能率先被國內媒體進行解讀。
在新聞領域往往是先到者為王。
在國內媒體進行正麵報道之後。
國外媒體哪怕之後注意到這件事並死盯著這件事不放也沒啥大用。
畢竟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往往更讓人印象深刻。
不過此前對於林灰這件事具體該如何解釋先前胡欣也沒太好的答桉。
但接觸林灰之後的訪問卻讓胡欣吃了定心丸。
據林灰所說他直到今日也從沒進行過任何出國求學有關的申請。
此前林灰除了偶爾會兼顧一下自己的愛好之外,其餘多數時候都在進行著備戰高考。
事實上也是待高考結束後不短的一段時間之後他突然接收到麻省理工學院的入學邀請才知道自己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了。
而且當初麻省理工學院是邀請林灰直接就讀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方麵的碩士的。
隻是林灰覺得空中樓閣不穩固才選擇從本科開始就讀。
盡管隻是三言兩語,但胡欣知道這已經夠用了。
畢竟境外媒體可能搞風搞雨的依據無非就是林灰在獲得高分國內本科院校隨意挑選的情況下卻選擇了海外高校的本科。
當“國內本科”和“國外本科”兩個同級事物的比較林灰的選擇很容易就顯得海外本科高校比國內高校不知道高到哪裏去了。
但如果是事情是林灰所說的那樣。
林灰是在收到的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方麵的碩士邀約才選擇的海外高校。
這樣似乎就沒有什麽爭議性了。
當“海外碩士”和“國內本科”放到一塊做出選擇的話似乎選擇海外也不為過啊。
這也無關製度優劣,畢竟從學術發展角度來說,相對於本科來說顯然是碩士要比之更高一等。
本著新聞報道要嚴謹的原則。
胡欣還從林灰手機上查驗了林灰收到的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方麵碩士學位的邀請函。
發現確實誠如林灰所言。
林灰先生收到的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方麵碩士學位的邀請函。
後來才收到的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方麵的本科邀請函。
當然,兩封郵件發送的間隔時間很短。
很像是同一時間發出來的。
不過這件事被胡欣選擇性地無視了。
甚至於林灰提及的覺得空中樓閣不穩固才選擇從本科開始就讀胡欣也直接無視了。
要知道林灰現在可是獲得國內科學技術進步獎的提名。
盡管隻是二等獎的提名,也足夠叫不少學術人羨慕的了。
以這份耀眼的戰績,如果林灰今後致力於學術方麵的發展的話。
其學術方麵的發展完全是一路坦途。
別人的學術之路可能各種坎坷,林灰卻完全不需要經曆那些挫折。
林灰將來的博士生涯都是走走過場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更別說林灰將來的本科生涯了。
估計一樣是輕輕鬆鬆就過去了。
至於林灰說什麽怕空中樓閣不穩固才選擇從本科開始就讀。
胡欣覺得這種說法完全是謙辭。
一個隨隨便便搞出的成果能獲得國際上大範圍專家學者認同的成果的人會沒有紮實基礎理論知識?
一個能信手拈來獨立搞出一堆在市場上飽受歡迎的遊戲以及軟件的人會不精於相應的實踐環節?
別搞笑了,謙虛也得按照基本法啊。
過於謙虛痕跡太明顯了。
總之,胡欣覺得林灰的水平就算是直接博士起步也沒什麽問題。
從碩士起步都有點屈才了,更遑論是從本科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習了。
因此林灰所說的出於穩妥從本科開始就讀這句話胡欣並沒有太往心裏去。
胡欣自覺其一直以來的成長之路已經羨煞旁人了。
盡管胡欣一路過關斬將,但在學術方麵獲得新聞學方麵的碩士學位時也已經23歲了。
這份成績也很不錯了,但跟林灰完全沒啥可比性。
縱然林灰現在才剛剛18周歲。
但在胡欣眼裏,林灰的未來完全就是不可限量。
說起來林灰這順風順水的發展道路,胡欣簡直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林灰在事業上的發展已經是一番風順也就罷了。
偏偏在學術上的進展同樣不小。
當然了如果不是林灰這麽優秀。
想來也不可能進入了一些大老的視線。
胡欣現在還記得此次在受命采訪之時上級領導反複跟他叮囑這次任務的特殊性、重要性以及緊迫性。
領導當時反複強調那架勢就好似要把林灰這個人捧到手裏似的。
那種態度讓胡欣好不莫名其妙。
胡欣不由得暗自揣測究竟是從哪個層麵發出的指令讓其上級領導如此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同時胡欣也在好奇,這個林灰究竟是什麽人呢?
盡管采訪之後,獲得林灰的信息更多了。
但對於這個問題胡欣依舊不能給出確切的答桉。
最讓胡欣所不能理解的當屬林灰的隨和了。
就比如此時接受采訪完畢。
林灰就有說有笑地和同胡靜一塊趕來的工作人員聊到一塊去了。
作為中青的采訪人員,胡欣此前采訪過很多青年優秀人物。
以前這些人對於攝影之類的采訪輔助人員很多時候能點頭問下好就算修養不錯了。
更多的受訪人員基本都無視了這些輔助人員。
或許是因為這些人年少輕狂的緣故。
反正此前胡欣接觸的不少采訪對象相處都不是很愉快。
但在林灰這卻全然沒有類似情況的發生。
林灰不但很隨和,而且從不給人距離感。
接觸林灰之後胡欣似乎才理解“有才的人有脾氣,有大才的人沒脾氣”這句話。
這個角度來衡量的話,林灰無疑就是有大才的。
……
林灰不知道胡欣內心深處的想法。
事實上待人尊重隻是周圍潛移默化的影響。
林灰雖然是穿越者,但又不是孤兒,不缺家教。
至於為什麽和來訪的記者熱絡地聊到了一塊。
當然是因為這些人都是記者啊。
而且還是最優秀的記者。
稱這些記者為最優秀的記者毫不誇張。
雖然《數字青年》這個報刊聽上去很像是一些普通電子雜誌。
但林灰知道的,《數字青年》這個刊物可是《中國青年報》的子刊之一。
也就是說此次采訪的林灰的眾多記者都是《中國青年報》的記者。
《中國青年報》可是正兒八經的tuan子直屬機關報。
在官方報刊中的地位雖然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官/方報刊以及軍方的jf軍報相比的分量還要差一些。
但其地位也是相當之高的。
能在這樣超然地位的報社中充當記者想來水平也應該是很高的。
記者是什麽?
那都是林灰的客戶啊。
此時這些優秀的記者更是林灰的優質客戶。
為什麽將這些人稱之為客戶呢。
要知道南風app的核心算法生成式文本摘要這項算法雖然基本上能通吃所有的文本概要性處理的場景。
但林灰最開始搞南風app的時候隻是單純的想搞一個新聞摘要軟件用來對標雅虎新聞摘要這個軟件的。
亦即林灰最開始的初心還是新聞處理,至於其餘場景的文本處理很大程度隻是摟草打兔子。
南風app上線有一段時間了,專業模式也賣出去不少份了。
但林灰記得最開始南風app這個軟件上線的時候其實還是很倉促的。
當時林灰隻是大致進行了一下市場調查,並沒有太深入進行市場調查。
甚至於對專業模式的定價很大程度都是摸著雅虎過河。
即便林灰在南風app正式上線之後,沒少留心在南風app裏進行評論的用戶。
因為采納了南風app評論區下麵用戶的評論。
林灰在南風app的基礎上又弄一個更符合專業人員使用習慣的專業模式。
在這個版本中林灰取消了專業模式下漢字新聞單次一萬字的輸入限製。
但這依舊是不夠的。
林灰還需要傾聽專業人士的專業反饋。
畢竟隻有專業人士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麽。
有這麽樣的一些優秀記者送上門來。
而且林灰在采訪之前還特別留意到此次采訪林灰的記者中還有專門從事文字編輯的記者。
對於這樣的機會林灰怎麽能錯過呢。
通過一番攀談林灰知道了此次和胡欣隨行的那名文字編輯名叫楚冰裳。
一個看起來略帶靦腆的女孩,看起來歲數比胡欣要小一些,大概二十多歲的樣子。
盡管看起來略帶靦腆,但到底是新聞工作者。
林灰向她征求意見的時候,她還是說出了她的看法。
她建議林灰在專業模式中引入多條新聞處理的能力。
說實話這不是林灰第一次收到這個建議了。
當時林灰在南風app的評論區裏麵就看到有不少人建議開發者加入多條新聞處理的這個功能。
但林灰記得當時評論區裏麵對於要不要有多條新聞處理這個功能這些人卻出現很大的分歧的,甚至出現了隔空掐架。
cxzm
支持者認為多任務處理能力能提高工作效率;
反對者則認為多任務處理容易分神,會影響工作時的專注度。
當時評論區撕得很厲害,再加上受限於技術問題。
林灰當初的做法是選擇了將這個爭議點維持現狀。
畢竟不用在多任務方麵做文章,即便是要搞專業模式,林灰的工作量也少了很多。
原本以為這事就過去了,沒想到現在切實接觸到林灰嘴裏的優秀客戶之後。
所聽到的第一條建議就是新增多任務處理。
這就比較尷尬了。
不過以林灰要麽不做,要做就做到完美的性格是不可能輕言回避的。
既然林灰發問了,那就一定要搞清楚記者中主要從事文字編輯一類工作的人到底是為什麽需要多任務處理呢。
據楚冰裳所講,文字編輯在處理新聞原始文稿的時候很多時候並不是僅僅處理一個人的訪問材料。
而是要把很多同類的新聞進行處理。
就比如說青年競賽的一次的活動。
在活動進行訪問的時候往往會采訪很多不同的參賽選手。
在實際進行處理的時候就必須將這些選手的參賽選手的發言進行分開處理。
這個過程如果摘要沒有多任務機製的話往往需要耗時良久。
楚冰裳向林灰建議增加多任務處理這個功能。
對於認為多任務處理影響專注的用戶可以選擇不開啟相應的多任務模式。
認真聽了楚冰裳的訴求,林灰不得不承認對於一些文字類記者來說,多任務處理確實是剛需。
實際上在南風app裏引入多任務處理倒是不麻煩。
甚至於林灰可以很輕鬆地讓南風app變得比楚冰裳設想的還要牛比百倍千倍。
但問題是很多東西林灰如果要搬運出來的話終歸還是要考慮搬運的合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