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李叔良請辭

字數:4436   加入書籤

A+A-


    當年,他為洛州刺史,目標可是中樞,甚至是政事堂。作為皇帝心腹之一,得到皇帝的重用,在洛州為官,這本身就是皇帝給他的信號。
    好好幹,出成績,朕調你回長安。
    而他當時也堅信,隻要在洛州待一段時間,他就能進入中樞為官了,到時候不是一寺正卿,那也得是一部侍郎或者尚書。
    可是,一場瘟疫,讓他失去所有。
    反而是戴胃上任民部尚書!
    這些年,他在衛州總結得失,不斷讀書充實自己,就是在等一個機會,一個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
    現在,這個機會來了,他一定要抓住!
    “陛下,文本和以前不一樣了,這次,文本決不讓陛下失望。”
    他雙眸之中,閃爍著異彩。
    長安。
    李幼良回來了,遭到了兄長李叔良一陣怒罵。
    對這個幼弟,李叔良是又心疼又生氣,家裏麵幾個兄弟,好幾個死的比較早,就剩下他們三兄弟相依為命,好不容易等來他們老李家坐了天下,開始享清福,李叔良比誰都珍惜。
    “兄長,別罵了,六弟也知道錯了。”另一個弟弟,新興王李德良忍不住開口勸說。
    李德良身體不好,未出仕,一直待在家裏養老。
    李叔良罵了好一會兒,心累了,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你這次害苦我了。”李叔良苦笑道:“原本我這個相國位置就坐的不穩,現在出了你這檔子事,恐怕陛下連帶著,對我也心有不滿了。”
    “不會吧。”李幼良驚愕道:“你可是當初扶持他登基的,他不能這麽做。”
    “閉嘴。”李叔良沒好氣道:“你以為當初陛下需要我支持麽,就算我不支持,李孝恭,李道宗,李道玄等人也能支持他。何況,當初他是先帝冊封的太子,根本不需要我支持他。”
    李幼良啞然,旋即又有些不滿,不過想起皇帝帶著他們吃肥皂利潤的事情,又沒話說。
    “唉!”
    重重一歎,李幼良道:“那些沙盜根本就不是沙盜,他們都是吐穀渾人!”
    “嗬,你以為陛下不知道麽。”李叔良澹澹道:“如果我猜測的不錯,這兩年,朝廷就要對塗吐穀渾動手了。西域商路,利潤極大,這幾年災害,陛下將內帑拿的一幹二淨,都是靠著草原和西域這兩條商路補充錢財。
    若非如此,賑災豈能這般順利。”
    “這是我們的機會?”李幼良眼睛一亮。
    李叔良瞥他一眼,問道:“你能打敗吐穀渾嗎?”
    李幼良不說話了。
    他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麵對沙盜都是力有不逮,何況是吐穀渾人呢。
    李叔良猜測的沒錯,因為這次的事情,李智雲確實對李叔良的位置起了心思。
    當年用李叔良為相,不過是一個權宜之計,這些年李叔良在政事堂做自己的應聲蟲,雖然讓人很放心,但是他到底是沒有相國之才的,繼續留著他,不過是耽擱政務罷了。
    而這個時候,禦史們也因為李幼良兵敗的事情,對著李叔良瘋狂抨擊。
    沒幾日,李智雲在兩儀殿召見李叔良。
    “皇叔。”
    “臣在。”
    李智雲道:“先帝在時,常對朕言,陳王可為宗室之表率,朕深以為然。這些年,皇叔真是幫了朕不少啊。”
    聽到這句話,李叔良就懂了。
    皇帝對你說,要做個表率,那就是在暗示你,可以退了。
    李叔良自己倒沒有如何戀棧權位,因此聽見皇帝這麽說,非常光棍道:“臣年老,老眼昏花,無力輔助陛下處理朝政,唯恐耽擱朝政大事。這些年來,夙夜難安。而今陛下已壯,臣請辭,萬望陛下恩準臣。”
    有的時候,不是他不想要權力,而是他根本沒那個能力把握權力。在政事堂的時候,每次議事,他都能感覺到自己和另外五個人的智商差距。
    每次自己的主張,都會被其他人駁斥的體無完膚。若非緊靠著皇帝陛下,他早就被那五個高智商的家夥擠兌的待不下去了。
    聽見李叔良明白自己的意思,並給出肯定答複,李智雲也是相當的滿意。
    當即道:“皇叔請辭之後,其他的一切照舊。朕這些年,多虧皇叔幫扶。”
    聞言,李叔良眼睛一亮,隻要能保住賺錢的貨牌,回家就回家,他無所謂。
    打了一輩子仗,該到了享受的時候。
    “臣,多謝陛下恩典。”
    在李叔良走後,李智雲也是微微鬆口氣。如果這次李叔良死賴著不退下去,他會直接撕破臉皮。
    還好,這位皇叔很懂事。
    其實李智雲並非真的薄情寡恩,隻要宗室們老老實實的,該養著他還是會養著。
    多大點事啊,他不差那點錢。
    可如果這些宗室們閑著沒事幹要搞事,不聽話,他也不介意教導他們怎麽做人。
    宗室那麽多人,李智雲可不是和每一個宗室的關係都那麽好。
    不過,現在還不能宣布李叔良請辭的事情,他得先找到替代李叔良的人。
    或者說,新的相國。
    選相國,可比選一部尚書要考慮的多了。不過首先一點很明確,關隴人不要。
    先帝當年費盡心思幹死政事堂的關隴人,他是不會腦癱到現在把關隴人引進來。
    這個人,必須得是自己人。
    想著想著,他有些悶,於是便離開兩儀殿,走在宮中漫步。每次遇到不好決斷的事情,李智雲都會選擇走一走,散散心情。
    不知不覺,走到了太妃殿。
    居住在這裏的妃子,大多是先帝當年臨幸過的妃子,或者是有子嗣的妃子。當然,隨著李智雲封了一批小兄弟,讓他們就國,這裏也是少了些妃子。
    大體上,人不是很多,因為有些妃子選擇出家為尼。
    先帝當年的後宮人數確實不少,不過李智雲登基那會兒,將先帝沒有臨幸過的妃子,都已經放出宮了。
    一是為了減輕宮裏開支,二也是為了賺一波名聲。
    故,這太妃殿其實很冷清。
    “陛下,要不要進去看看?”高良忠在一旁問。
    “看什麽?”李智雲瞥他一眼。他是先帝之子,無事去看沒有血緣關係的太妃,不是給人說閑話麽。
    高良忠頓時告錯,閉口不言。
    便在此時,先帝的薛婕妤得到消息,知道皇帝駕臨,連忙帶著幾名太妃出來迎接。
    皇帝在她們麵前雖是晚輩,但卻是天子,她們可不能真把自己當成皇帝的長輩。
    《控衛在此》
    雙方見禮後,李智雲便和薛婕妤談了片刻。
    這薛婕妤,可是他心腹薛收的妹妹,親的。故而,太妃殿的一應事務,李智雲一直是交給薛婕妤去管理。
    話說回來,老薛家在隋末唐初,出了不少學霸。
    薛道衡、薛收、薛元敬、薛德音、以及這個薛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