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金錢銀錢銅錢

字數:4465   加入書籤

A+A-


    不過,這很不好看,不規整。
    像朝廷收到西域商人的金幣或者是金條,一般都是重新熔鑄,麻煩。
    皇帝和相國們正在商議一項關於錢幣的事情。
    前幾年自然災害比較嚴重,皇帝內帑拿的幹幹淨淨。現在自然災害消弭,道路通暢,國內安穩,商業再度複興,皇帝的小金庫又開始吸金。
    目前大唐用的貨幣,主要是銅錢,大宗貨物交易,用的是銀餅子和金條。
    至於像金元寶形狀的銀錠,對不起,沒有。
    周邊打仗,貞觀皇帝就覺得舒適,順便還查查自己小金庫賺了多少錢。
    “朕的想法是,銀幣和金幣,皆重一兩,如此,方便換算。”
    一兩金子,約莫一顆雞蛋重。一兩銀子,比一兩金子稍微輕那麽一點點。
    至於銅錢,不用改,沿用就行。
    楊恭仁忍不住說道:“陛下,臣以為現在的金銀摸樣,並不需要如何改變。我朝士民,多用銅錢,少用銀兩,更何況是貴重黃金。”
    李智雲翻翻白眼,他能把自己心裏的銀行計劃、紙幣計劃、全部說出來嗎?
    他現在改幣製,就是在試水。改幣製無傷大雅,因為李智雲隻是規定以後金銀銅三幣要用什麽形狀,其他的什麽也沒動,而且也沒強製不準熔鑄銀錠和金錠。
    是故,不會有什麽惡劣影響。
    這麽做,一為試水。
    二嘛,則是為了吸納黃金。
    番邦來走商,自然不可能帶著幾車的銅幣,他們的本錢,少說也得是銀子或者金子。
    到時候你想花錢買東西,是不是得換取金幣和銀幣呢?
    嘿嘿,如此一來,西域的銀子黃金,還不是滾滾而來。
    其實李智雲更清楚,在大唐周圍,有一個國家,盛產銀礦,而且相當的豐厚。
    沒錯,是倭國。
    它後來,甚至被稱為‘銀島’!
    沒錯,這個名號很符合那群倭人,‘銀’島嘛。
    更關鍵的是,倭國金銀礦比較淺,便於開采。
    那邊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倭國,也是他將來要幹死的敵人之一。
    多少帶著點深仇大恨的那種幹。
    將來攻打倭國,李智雲會放出消息,倭國有銀礦!
    然後嘛,打下來,到時候找到銀礦開采,還怕想吃肉的世家們不出力?
    “非也,朕此製,乃為貨幣統一也。”李智雲澹澹的說。
    金幣、銀幣、銅幣,以後成製,自然也可以叫做金錢,銀錢,銅錢嘍。
    瞧瞧,多方便。
    它們的外形和銅錢一樣,外圓內方,方便攜帶,方便換算,多多少少能夠刺激商業發展。
    雖說士農工商,無商不奸,商人無信無義乃是大蛀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對外擴張,刺激經濟,沒有商人還真就不行。
    不過,李智雲可從沒打算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
    老祖宗的話,相當有道理,將商人放在最末流的賤籍,實在是真知灼見,一眼看穿商人都是背信棄義的王八蛋。
    世家有時候雖然沒節操,但是好歹知廉恥。
    至於商人,他們知道什麽廉恥?
    在商人眼中,有奶便是娘,有錢就是爹。誰能給他們利益,他們就可以給誰賣命。
    反之,誰要奪走他們的利益,他們也能群起反抗。曆史上的教訓實在太多,李智雲都懶得回想。
    溫彥博道:“陛下如欲改革幣製,還需做好防偽,以免偽錢擾亂市場,壞了陛下大計。”
    楊恭仁瞪著眼睛,好你個溫彥博,你現在變成皇帝走狗了是吧,皇帝說什麽就是什麽,不動腦子的?
    他覺得皇帝的想法沒問題,但是在他看來根本就沒必要。銀子和黃金向來無規製,隻要分量足便行,何談定製重鑄,這不是浪費時間麽。
    而且,鑄成銅錢樣式又能如何,最後還不是要稱量計算,繞了一個大圈,最後還不是繞回來了。
    沒意思啊!
    可惜,政事堂沒人附和自己。
    而皇帝呢,貌似決心已定。縱觀皇帝登基以來,決定要做的事情,貌似還沒有做不成的。
    李智雲道:“溫相說的極是,防偽事關根本,不容忽視,諸位可暢所欲言。”
    見皇帝無視自己,楊恭仁心裏別提多難受,可他還不敢發牢騷,因為皇帝可不是靠著他的。相反的,沒有皇帝,他才什麽都不是。
    眾人見皇帝心意已定,連忙開始出謀劃策。在他們看來,皇帝心血來潮要改革幣製其實無傷大雅,因為皇帝隻是改變了錢幣的外形,並沒有發行什麽新幣,這就無所謂了。
    眾人還想到了另一層,那就是以後銀錢問世,將來出去喝茶逛平康坊,倒是方便攜帶了。
    畢竟,誰出門會帶著銀錠啊,大多數人出門都是碎銀子。
    而碎銀子這玩意兒,膈應啊!
    心靈和身體的雙重膈應,因為不講衛生的人,天天咬碎銀子,不知道轉了幾手的碎銀子落在手上,上麵一排醜陋的牙印,醜的要死。如果銀錢問世,想必賣相定然不差。
    文學網
    “當然不能改。”李智雲直接否決。
    一兩銀子,能換取一貫錢。一貫錢,就是一千文銅錢。一千文銅錢,就是一千個銅板。
    這隻是普世標準,若是亂世,一兩銀子能換的銅錢更多!
    眼下,鬥米二十文,銅錢購買力適中。而一兩銀子則能換取近八百文銅錢,可見銀子的貴重。至於金子,這玩意可不是平民百姓用得起的,一般都是朝廷在用。達官顯貴也隻是儲存銀子,少有儲存大量黃金的。
    當下的大唐,其實是‘銅本位’。換而言之,不論大宗小宗貨物交易,大多用銅錢來買賣。是故,在東西市,正常看見的交易畫麵就是豪商帶著幾口大箱子,裏麵碼放著一吊又一吊的銅錢。
    官方說法是一貫,民間說法是一吊。因為一千枚銅錢串在一起就像吊起來一樣,所以叫一吊。
    對此,已成慣例,故行使之。
    杜如晦問道:“陛下,兌換成價也要改?”
    “朕的想法是,熔鑄銀幣和金幣。摸樣嘛,和銅錢一樣,外圓內方。如此,方便交易。”
    總的而言,除卻銅錢規模固定,銀子和金子隨便什麽摸樣,隻要分量足就行。
    相對而言,金子和銀子兌換比較平穩,都是在‘十和二十’之間波動,不會太大。
    如果改鑄錢幣,還改兌換率,那麽李智雲就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直接玩崩。
    朝廷的商業稅現在是越收越多,主要就是關內交通發達,連帶著運輸業什麽的也發達起來,各種貨物都在長安交易,各個番邦的商人都來長安交稅。
    想不賺錢都難。
    沒錢不行,真不行。
    有錢才能打仗,狠狠的打。
    民部尚書戴胃有時候晚上做夢,夢見皇帝疏通大運河,水泥路鋪到了嶺南,道路上的商人絡繹不絕。彷佛一個個行走的銅錢,發亮的那一種。
    政事堂。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