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攻略吐穀渾(十)

字數:4550   加入書籤

A+A-


    首次交鋒,唐軍略勝一籌,但迫於兵力不足,並未趁勝追擊吐穀渾兵馬,反而開始築寨紮營,一副死守扁都口摸樣。
    大慈王心恨首戰吃癟,其後的一個月內,數次組織兵馬強攻唐軍大營,但是都無寸展,隻能與唐軍遙向對峙。
    而至八月,徐世績和李道玄率領的四萬精銳唐軍,終於尋湟水進入牛心堆。這一路上,其實並不好行軍。一來湟水兩岸,皆為崇山峻嶺,唯有巡河而上一條小道,時刻都要防備前方可能出現的伏兵。
    另外,便是糧道!
    徐世績命人一路上臨時修建四處補給倉,沿途布置好營寨,方才敢全力行軍,終於在一個月後,抵達牛心堆。
    “薛萬均、薛萬徹何在!”
    “末將在!”薛氏兄弟提馬上前,拱手等候命令。
    徐世績道:“你二人領兵五千,進駐駝嶺,前鋒直抵吐穀渾兵馬四十裏。”
    “遵命!”
    徐世績又提醒道:“李總管於扁都口鏖戰,上下將士皆無性命之危,你們不必著急。”
    薛萬均道:“將軍且放心,我們雖然心憂二哥安危,但絕不會有違軍令。”
    “如此甚好。”徐世績頷首。
    薛氏兄弟下去點齊兵馬。
    徐世績又跟著吩咐牛進達、高雅賢、張士貴、張寶相四人,各自率領兵馬,或守要隘,或運糧草輜重。
    薛氏兄弟自追隨李智雲之後,頗有立下功勳,昔年對東突厥的戰爭,他們或多或少都有參與,後來滅契丹、奚族等戰事,也有一些接觸,但是多為打醬油角色,因此功勳不多,幾兄弟之中,爵位最高的也不過是大哥薛萬述,封郡公,其後幾人都是縣公。
    這一次征討吐穀渾,薛萬均和薛萬徹都是抱著必勝的信念而來。
    “一定要贏!”薛萬徹縱馬,對著薛萬均道:“三哥,這次咱們一定要立下大功!”
    “那是當然的!”薛萬均豪氣萬丈。
    大唐將星如雲,他一身武藝,自忖不落人後,怎能坐看他人功成名就。
    其後三日內,徐世績摸清吐穀渾兵馬糧道,率軍一舉截殺,徹底堵死蒙穀大慈王所部退路,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吐穀渾軍大營。
    “駝嶺有唐軍,好多唐軍......我們糧食被搶,路也被他們堵死了。”吐穀渾斥候對著大慈王哭訴。
    “你說什麽!”大慈王一把攥著斥候脖子,“你好大的膽子,居然敢亂我軍心,該殺!”
    鏘!
    抽刀,反手捅死那斥候。
    將屍體丟在地上,大慈王冷冷的看著其他名王。
    “此賊亂我軍心,已經伏誅,爾等回去整軍備戰,不得有誤!”
    名王們麵麵相覷,拱手告辭。
    在所有人走後,大慈王臉色猛的一變,摔倒在地上。
    “完了,完了!”
    他太大意了,怎麽就沒想到唐軍不止一路兵馬呢!
    鄯善那邊已有一路,扁都口一路,怎麽會少了第三路呢!
    原本他以為扁都口的是主力,可沒想到扁都口的唐軍居然也是誘餌。
    完蛋了。
    後路被堵死,一旦蒙穀兵馬有失,吐穀渾再無險隘能阻擋唐軍前進,他們必然長驅直入,包圍伏俟城。
    必須奪回牛心堆!
    無論付出怎樣的代價,都必須奪回牛心堆,在那裏攔住唐軍。他現在也不想去糾結唐軍是怎麽突然出現在自己後方的,他隻想阻攔這股唐軍兵馬。
    隔日,大慈王點齊三萬兵馬,回援牛心堆。
    然而徐世績早有準備,大軍守株待兔,等大慈王一到,立即展開進攻。
    這一次,大慈王麵對的是唐軍精銳中的精銳,對方的板甲鐵騎所向無敵,殺人如砍瓜切菜,雙方遭遇戰,完全是一邊倒的屠殺。三萬吐穀渾兵馬被斬殺兩萬餘,留下大慈王率領千餘騎突圍而逃。
    又五日後,徐世績聯絡李大亮,對蒙穀吐穀渾兵馬發動總攻,雙方鏖戰半月,在八月中旬,擊斃十三位名王,殺敵萬餘,生擒大慈王梁屈蔥,隻有慕容孝雋率領兵馬突圍逃走。
    “二哥!”
    “三弟,四弟!”
    薛氏三兄弟戰場相會,感慨頗多,最後化作仰天大笑。
    與此同時,徐世績和李大亮也寒暄完畢,同時看向被俘虜的大慈王梁屈蔥。
    “此人在吐穀渾倒也有些地位,留著他,獻俘給陛下,想必陛下會樂意用他祭祀我大唐曆代先帝。”岑文本笑著說。
    “那便留著吧。”徐世績淡淡的說。
    於他而言,伏允才是最好的戰功,這個梁屈蔥,不過是個添頭而已,不值得重視。
    李大亮可惜道:“走脫一個慕容孝雋,接下來一路上隻怕不好行動。”
    “不用擔心,我們隻需按部就班前往伏俟城便可,剩下的,交給衛公吧。”
    “哦?”李大亮問道:“衛公眼下在何處?”
    徐世績笑了笑,“我也不知道,不過,衛公出現後,一定會嚇伏允一跳的。”
    “是麽,那我可拭目以待了。”
    “你們這是不義之戰!”大慈王忽然大吼,“我國可汗,從未對唐帝不敬,然而唐帝卻興兵戈,你們無恥!”
    “放肆!”張士貴上前甩他一巴掌,啪的一聲,聲音相當清脆。
    徐世績冷冷道:“逆賊,安敢在吾麵前妄議皇帝陛下,你好大的膽子!”
    大慈王看著拔刀的護衛們,整個人都不好了。
    李大亮冷酷道:“留著此賊,將來讓他親眼看著伏俟城陷落!”
    眾將士並未在蒙穀多留,整頓一番兵馬過後,便趕往伏俟城。
    而在另一邊,行軍近兩月的李靖,終於是穿過承鳳嶺,越過赤水源,抵達居茹川。
    這一路上盡管有人引路,但道路崎嶇,還是非常難走。
    李靖抵達居茹川後,立即派斥候聯係上身在曼頭的羅士信,不日羅士信親自率軍迎接李靖。
    “衛公!”
    “曲公!”
    倆人拱手行禮,旋即又哈哈大笑。
    羅士信騎馬上前,與李靖並列而行,感慨道:“日前,我聽底下人說你要穿越崇山峻嶺而來,著實心憂不已。現在,倒是我想多了,衛公風采依舊!”
    李靖擺擺手,說道:“一切都在陛下算計之中,不足為榮。這一路上也不算平靜,好在糧草支撐我們走到這裏了。”
    “衛公放心,曼頭糧草充盈,絕對夠用。”
    “那就好!”
    羅士信感慨道:“往昔,吾與衛公也是這般直入突厥大後方的,而今又是如此。”
    他說的是武德九年滅突厥那會兒的事情。當時,李靖和羅士信率軍繞襲突厥大後方,一舉殲滅頡利。
    而現在的情形,莫名有些類似。
    李靖也是微微感慨,一轉眼,都過去六七年了。
    時間可真快啊。
    “不說這些了,你給我介紹一下曼頭城情況。”李靖嚴肅道。
    “是。”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