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政事堂變化更換相國

字數:3794   加入書籤

A+A-


    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的心思,早已被大唐群臣猜的一幹二淨。百濟攻打新羅,隻為地盤。高句麗插手百濟新羅兩國戰爭,則是為了竊取好處,而新羅則是被動挨打。這其中,最得利的莫過於高建武,若非淵蓋蘇文圖謀不軌,高建武說不定還能趁機滅掉新羅或者百濟。
    故,唐朝的戰略目標很清晰,先幹掉高句麗。趁著百濟和新羅死磕的時候,帝國動手,滅掉高句麗。而打完高句麗之後,無論新羅百濟是否罷手都不重要。
    如果他們停手,那麽唐朝可以聯合新羅,滅百濟。以新羅對百濟的仇恨,他們沒理由拒絕。如果他們不停手,那更好,唐朝直接幫助新羅攻滅百濟。
    而摧毀百濟之後,剩下的新羅又能翻起什麽水花呢。
    至於借口,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不想揍你。
    “高句麗滅後,可從萊州登船,走水路押運糧草.”徐世績侃侃而談,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相當仔細。
    由於群臣策力,很快製定出合適的攻略高句麗方案。說實話,帝國這些年滅國甚多,對這一套相當熟悉,根本不必如何費心。
    剩下的,就交給時間了。
    此前李智雲不搭理新羅使臣,也是在等形勢變化,不管怎麽變,唐朝優勢永遠在,所以他不著急。高句麗不下場,隻想從中取利,那就不必等了。
    經過這麽長時間觀察,李智雲可以肯定,百濟新羅是死敵,這兩國不可能聯手,明年大概率還要打。而高句麗內部因為分裂的關係,下場的可能性不大。
    既然如此,那也不必再做其他考慮,待百濟新羅打起來,他們就直接找個借口先滅高句麗,而後圖謀百濟新羅便是。
    大唐國力年年都在暴增,糧草充盈,將士敢戰,滅高句麗不在話下,他有這個自信,朝臣們也有這個自信。
    而在另一邊,得到朝廷的回複之後,新羅使臣淚流滿麵,他們終於得到唐朝的答應了。雖然是個密約,但隻要唐朝願意出手相助,他們新羅就不會孤立無援。
    於是乎,新羅使臣歡天喜地的離開長安了。他們要把這個好消息帶回去,告訴新羅王。
    隨著時間過去,貞觀八年告終,帝國進入貞觀九年。
    正月,門下省納言陳叔達抱病臥榻,上疏請求乞骸骨。皇帝不允並多加賞賜,挽留之。
    後兩日,陳叔達又上奏疏,請求乞骸骨,皇帝還是不允,再賞。
    直到第三次,陳叔達乞骸骨,皇帝答應,又是多加賞賜,並降旨意,稱讚他是大唐功臣。
    實際上,陳叔達是真心想退休。他在相國位置上待的時間可不算短,自武德年間就是相國,直到貞觀朝還是相國,粗略算來,他在相國位置上待了十幾年,絕對算是大唐長壽相國之一。
    和他一同當相國的人,如裴寂、楊恭仁等人,早已或死或退,他知道自己該退了。餘下的時光裏,他隻想將《貞觀大律》修編完善,給自己的官宦生涯留下一個完美的結束。
    人,一定要知進退。
    陳叔達明事理,李智雲自然不吝嗇賞賜一番。而後,便是考慮提拔誰做新相國。
    這個問題也不難,沒想兩日,李智雲便下詔,任命民部尚書戴胄為納言,進入政事堂為相。
    戴胄撐過上一次的重病,身體已經恢複正常,李智雲自然會優先考慮戴胄進入政事堂。
    目前六相分別是;中書令溫彥博,中書令李靖,侍中房玄齡,納言戴胄,尚書左仆射杜如晦,尚書右仆射薛收。
    民部尚書一職,則由居延都督府長史岑文本接任。
    陳叔達辭職後,並未引起什麽動蕩,反倒是岑文本成為民部尚書讓不少人心裏泛酸。
    皇帝,到底還是更看重神策府舊臣。
    不論外界怎樣議論,李智雲都懶得管。以他現在的威望,已經沒有哪個世家敢公然和他作對。
    看看關內的百姓提起皇帝陛下跪伏在地的崇敬,再看看帝國戰無不勝的唐騎,誰都知道,貞觀皇帝已經將民心軍心緊緊握在手裏。隨著水泥路越鋪越遠,隨著各州百姓的勞役一減再減,隨著朝廷掠奪大量牛羊反饋給百姓,大唐帝國的皇帝陛下,其威望已經無人可比。
    皇宮,長樂殿。
    李智雲靠著軟墊休息,楊皇後輕輕給他揉著手臂。
    “不小了,一晃,朕都三十多歲了。”李智雲對著愛妻說。
    “臣妾也是。”
    “可你還是這麽漂亮,就像朕剛剛娶你的時候一樣漂亮,沒怎麽變過。”李智雲笑著說道:“甚至,還更有風韻了。”
    楊皇後白了他一眼,輕聲道:“臣妾乃深宮婦人,隻能給陛下管管後宮,自是沒有多少憂愁煩惱。陛下要管著天下萬民,事情自然多。不過,陛下也依舊雄武呢。”
    “哪裏雄武?”李智雲壞笑著問。
    “陛下!”楊皇後沒好氣的推推他,“怎麽還像十幾年前一樣喜愛開玩笑呢,陛下一點都不穩重。”
    “哈哈哈。”李智雲一笑,“朕在你麵前,隻怕一生一世都難以穩重了。”
    楊皇後心裏甜蜜,嘴上卻是不饒他。
    “陛下在其他妹妹麵前,不會也這麽說吧?”
    “怎麽會呢。”李智雲咳嗽一聲,道:“隻有你,才能讓朕敞開心扉啊。”
    楊皇後笑著道:“好吧,不論此話真假,臣妾都愛聽。”
    李智雲哭笑不得,敢在他麵前這麽放鬆的,隻怕也就這位賢惠的皇後娘娘了。隨著帝國越來越強盛,他這個皇帝的威嚴也是越來越濃厚,現在臉一冷,絕對能嚇的普通官吏磕頭求饒。
    原因嘛,主要是因為帝國擴張,威名赫赫,而李智雲是皇帝,朕即國家。帝國的威名,自然就是他李智雲的威名了。
    夫妻倆人說著親密話,好似平常人。
    聊了一會兒,李智雲感慨道:“陳叔達也退了,有時候想想,時間過的還真快。”
    “原來夫君今天感懷良多,是因為陳相國的事情。”楊皇後笑著說。
    李智雲也沒反駁,點頭道:“仔細想想看,朕自登基以來,好像都沒怎麽動過,每日都是在甘露殿處理政務。現在回憶過往征討四方的歲月,真覺得不是滋味。”
    楊皇後勸慰道:“陛下現在是天下之主,是萬民之主,自是該坐於中樞,這不僅是臣民們希望看見的,更是陛下的天命所在。”
    “天命麽。”李智雲喃喃一語,沒說什麽。
    話雖如此,可他還是想出去走走看看。老是待在皇宮,他總感覺自己快要和百姓完全脫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