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扶搖直上九萬裏(求訂閱)

字數:11188   加入書籤

A+A-


    第四十七章扶搖直上九萬裏(求訂閱)

    傍晚時分,明月客棧。

    沒等李醫前去拜訪,饋運使韋挺卻已帶人來到明月客棧,前來拜訪李醫。

    同來的還有一位老朋友,即原來的鴻臚寺少卿崔仁師。

    因為抗疫有功,崔仁師現在已升任為民部侍郎。

    這次大唐征討遼東,他擔任韋挺的副職,主持海運事務和河南漕運事務,身兼重任。

    此外,陪同來訪的還有揚州刺史等人,陣仗頗大。

    李醫他們回到明月客棧時,就看到這些家夥列隊等在客棧門口,一邊等待,一邊低聲閑聊著。

    客棧掌櫃和幾個夥計,則都垂手站在一旁,既興奮的兩眼放光,也戰戰兢兢的。

    住在明月客棧裏的其餘客人,以及周圍的眾多老百姓,則都圍在客棧周圍,興致勃勃地看著熱鬧。

    這樣的場麵他們哪裏見過,當然不能錯過。

    剛一看到李醫,韋挺和崔仁師等人立刻快步迎了上來。

    來到近前,韋挺率先長揖到地,感激不已地說道:

    “見過公子,老臣感謝公子的救命之恩!”

    緊隨其後,崔仁師也長揖到地。

    “見過公子,多虧公子慧眼如炬,發現了那些惡賊的陰謀詭計,否則吾等危矣!”

    對韋挺和崔仁師而言,李醫無疑是他們的救命恩人。

    若非他發現了宋金生等人的陰謀詭計,並將那些家夥一網打盡,後果不堪設想!

    那些被投放了劇毒的糧草和食鹽一旦運出揚州,運到東征大軍中,等待韋挺和崔仁師的,就隻有滿門抄斬!

    哪怕韋挺出身京兆韋氏,哪怕崔仁師出身博陵崔氏,都是當世最頂尖的豪門望族,也難逃身首異處的下場。

    李醫連忙上前一步,恭敬地伸手扶起了韋挺。

    這位可是跟李世民同輩的重臣,頗受器重,而且還是齊王李祐的老丈人。

    雖然齊王李祐造反被賜死了,這位卻沒有受到任何牽連,依舊穩坐太常卿的位置。

    麵對這樣一位朝廷重臣,李醫自然得恭恭敬敬。

    “快快請起,韋大人,真是折煞小子了”

    “公子不必客氣,若非公子,老夫怕是在劫難逃啊!”

    韋挺懇切地說道,再次鞠了一躬,方才直起身來。

    隨後,李醫又把崔仁師和揚州刺史等人一一請了起來,並拱手衝大家施了個禮。

    “各位,現在天寒地凍的,這裏也不是說話的地方”

    “咱們進客棧裏麵吧,我正好買了點茶葉回來,大家可以品嚐一下”

    說著,他就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接下來,大家一起走進了明月客棧。

    站在客棧門外看熱鬧的那些客人和百姓,也要跟進去繼續看熱鬧,卻被客棧老板和幾名夥計連忙攔了下來。

    客棧裏現在有這麽多重量級文武官員,還有一位聖眷正隆的皇長孫,客棧掌櫃哪裏還敢放其他人進去。

    萬一出點事,那可就要吃不了兜著走!

    客棧裏。

    安內侍很快就衝泡好了茶葉,給坐在主座的李醫和韋挺分別端上了一杯。

    揚州刺史的幾位隨從也給其餘人各端上一杯,放在大家麵前。

    與此同時,一股馥鬱的清香已在會客廳裏擴散開來,聞著就令人心曠神怡。

    看著碧綠清澈的茶水,聞著這股清香,包括韋挺在內的所有人,雙眼都為之一亮。

    韋挺饒有興致地端起茶杯查看了一下杯中的茶水和茶葉,然後輕啜一口,微閉雙眼細細品味起來。

    片刻之後,他才睜開雙眼,讚歎不已地說道:

    “此茶滋味鮮醇、湯色清明、香氣高雅,衝泡後的茶葉如同蘭花般綻放,既好喝又好看,賞心悅目!”

    “好茶,真是上等好茶啊,似乎並不遜色於西湖龍井!”

    話音未落,崔仁師和揚州刺史等人也嘖嘖讚歎起來。

    喝了幾口茶水之後,崔仁師突然好奇問道:

    “公子,這是什麽茶葉?此前為何從未見過?”

    “長安的茶葉鋪子裏似乎也沒有出售,否則的話,大家絕不可能不認識”

    非但是他,其他人也都非常好奇。

    李醫微笑著點了點頭,隨即解釋道:

    “見過這種茶葉的人非常有限,這種茶葉的產量很小,大家沒見過並不奇怪”

    “這是揚州本地出產的一種茶葉,我為其命名為綠楊春,今年初剛剛發現”

    “由於發現的時間很晚,一共也沒采到多少可用的茶葉,所以製作出來的茶葉就更少!”

    “不過沒關係,我在夏天就已安排人手,在揚州附近推廣種植這種茶樹”

    “等過完年,這種茶葉就可以采摘了,到時產量就會上來”

    聽到這話,揚州刺史頓時大喜過望。

    “太好了,沒想到揚州還有這等寶貝,那是得大力推廣種植”

    “如此一來,揚州又能多一門產業,揚州百姓也能多一個謀生的門路”

    一番感慨後,揚州刺史就開始詢問有關綠楊春茶葉的詳細情況。

    李醫並沒有隱瞞,而是將掌握的情況悉數說了出來。

    而且他告訴揚州刺史等人,自己準備把揚州發展成為茶葉集散地之一,借用揚州的航運便利,大力發展茶葉貿易。

    對於這樣的好事,眾多揚州官員自然舉雙手讚成,一個個都欣喜不已。

    討論了一會茶葉的事情,大家這才進入正題,開始討論押運糧草北上的事情。

    “公子,為安全起見,所有負責籌措軍糧的糧商和鹽商,現在都已展開自查”

    “我們帶來的押運隊伍,以及揚州府衙,也派出大批人手,參與了進來”

    “但這都需要時間,如此一來,糧草起運的時間可能要往後推遲幾天”

    韋挺簡略介紹了一下情況。

    雖然說的是東征大軍的糧草和食鹽,他卻表現的不是很緊張,神情很放鬆。

    話音未落,李醫卻堅定地搖了搖頭。

    “堅決不行!各位務必想盡辦法加快檢查糧草和食鹽的速度,絕不能耽誤糧草如期起運!”

    “糧草就是軍心,如果糧草不能及時到位,東征大軍的軍心就會不穩!”

    “這樣的責任,在座諸位都承擔不起,我也一樣!”

    說著,他就看向了韋挺。

    在曆史上,這位就是因為東征大軍的糧草失期,而遭到了嚴懲。

    他被勒令白衣散從,統兵守城,卻因憂鬱不滿,又被貶為象州刺史,最後死在了象州的任上!

    “啊!”

    現場響起一片驚呼聲,大家都被嚇了一跳。

    看到李醫態度如此堅決,韋挺先是愣了一下,表情隨即變得嚴肅許多。

    他知道,眼前這位小公子在軍國大事上從不含糊,而且眼光異常犀利,往往有驚豔世人的動作。

    之前攻滅薛延陀的戰爭和這次東征高句麗,據說都是這位公子在背後大力推動,而且起了舉足輕重的巨大作用。

    既然醫公子說糧草絕不能失期,如果自己不想得罪醫公子,不想被陛下治罪,那就必須想辦法確保糧草如期起運。

    非但韋挺,其餘人也都心中一緊。

    尤其崔仁師,比其他人更了解李醫,

    他知道李醫一旦做出決定,那就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絕無半點妥協和商量的餘地。

    稍頓一下,韋挺方才點頭說道:

    “既然公子如此認為,那老夫會督促手下人盡快檢查所有糧草和食鹽,力爭如期起運!”

    “如此一來,隻要途中不出什麽問題,所有軍糧必能如期運至幽州”

    李醫輕輕點了點頭,隨即接茬說道:

    “這樣再好不過,等到後天,我會前往相關倉庫,抽查供應大軍的糧草和食鹽,確保萬無一失!”

    “後續軍糧等物資的籌措,大唐公司也會發揮一些作用,從各地籌措糧食和物資,供應東征大軍!”

    “隨著春耕開始,以及一年兩熟或三熟的新生產技術在江南迅速推廣,糧食緊張的問題很快就會得到緩解!”

    話音未落,現場已響起一片驚呼聲。

    “一年兩熟或三熟,我沒聽錯吧,這真能實現嗎?”

    “如果真能做到一年兩熟或三熟,那糧食將再也不會成為問題”

    幾位揚州官員紛紛驚呼起來,每個人都異常興奮。

    雖然他們之前就聽說過,醫公子正在江南推廣一年兩熟或三熟的新生產技術。

    此時聽到李醫親自說起這事,他們還是感到非常震撼。

    在這個時代的人眼中,糧食就是一切,這些揚州官員自然也不例外!

    沒等李醫給出回應,身為民部侍郎的崔仁師,卻已給出肯定答案。

    “大家沒有聽錯,一年兩熟已經在漢中局部實現,很快就會推廣開來!”

    “事實上,民部和大唐公司已派人趕往嶺南,準備率先從嶺南開始推廣這種新生產技術”

    “相信用不了多久,這種新生產技術就會在南方迅速普及”

    “同時推廣普及的,還有很多新作物、新生產技術、以及新農具等等”

    “到那時,人們就再也不用擔心吃不飽肚子了”

    隨著他這番話,現場頓時又是一片驚呼聲。

    接下來,大家繼續討論押運糧草的事情,並商量製定各種方案。

    很快,天色已徹底黑了下來。

    包括韋挺在內的這些文武官員,索性就在明月客棧裏吃了一頓晚餐。

    當他們吃到李醫發明的幾道美食,比如清蒸蟹粉獅子頭和大煮幹絲等等,一個個都讚不絕口,直呼不虛此行!

    直到臨近亥時,韋挺和揚州刺史他們方才告辭離開,意猶未盡地返回驛館,或者各回各家了。

    隨著他們離開,明月客棧的幾道美食,立刻傳遍了整個揚州。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明月樓毫無意外地成為了整個揚州最火爆的客棧及酒樓,無數饕餮之徒紛至遝來。

    每個來到這裏的食客,都會點名要吃醫公子發明的那幾道美食,準備好好享受一番。

    順理成章,那幾道菜肴很快就風靡揚州,成了揚州最著名的幾樣特色美食。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

    翌日,臨近辰時。

    這是位於揚州城中心的一座院落,占地頗廣,且鬧中取靜,交通方便,地理位置絕佳。

    據說這座院落原本屬於一位隋朝高官,前後傳承了幾代人,那家人也曾在揚州城內聲名顯赫。

    可惜的是,隨著改朝換代,那家人迅速沒落了下去,一代不如一代。

    由於經濟上的窘迫,這座院落也變得年久失修,破敗不堪。

    看到這種情況,那家僅剩的幾個後人就將這座院落賣了。

    他們各自分了一部分錢,去過各家的小日子去了。

    而買下這座院落的,正是大唐公司揚州分部。

    大半年過去,這座院落已被修葺一新,重獲新生。

    無論院子裏的地麵和房屋,還是院落大門,以及四周的圍牆,都被徹底翻新了一遍,再無任何隱患。

    跟周圍其它建築不同的是,這座院落的圍牆都用石灰刷成了白色,牆頭上卻蓋著黑瓦,看著異常醒目,也頗具美感。

    今天,這座沉寂已久的院落,卻成為了整片街區、乃至整個揚州城最受關注的一個地方。

    一大早,大批揚州百姓就如同潮水一般,從四麵八方湧來,將這座院落圍了個水泄不通。

    在這些揚州百姓中,不乏各路富商豪紳,文人士子,但更多是普普通通的揚州百姓。

    他們每個人都興奮異常、也充滿期待。

    人們之所以如此踴躍,原因無他。

    這裏是揚州的第一所春苗學堂,將在今天舉行揭牌儀式,並招收適齡的孩童入學。

    從這座學堂開始,接下來將會有很多春苗學堂陸續揭牌開學,教授普通人家的孩童識文斷字,教他們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

    對於春苗學堂,揚州百姓從聽說的那一天就望眼欲穿,期待著它能出現在揚州。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人們自然非常激動。

    此時,聚集在學堂門口周圍的人們,都緊盯著學堂緊閉的大門,每個人都雙眼放光。

    掛在大門上方的牌匾、以及掛在大門門口兩側的那兩塊匾,照例被紅綢覆蓋著。

    但是,現場每一個人都知道那三塊牌匾上寫著什麽東西。

    就連那些身穿新衣的孩童,也能熟練背誦那兩句天下聞名的對聯。

    隨著時間臨近辰時,聚集而來的百姓越來越多,現場也變得越來越熱鬧了。

    就在此時,通往主街那邊的路口,突然傳來一陣喧嘩聲。

    緊接著,就聽有人激動地高聲喊道:

    “醫公子來了”

    隨著這聲喊,所有人都轉頭向那邊看去。

    下一刻,人們就看到醫公子和揚州刺史等人正從街口那邊走來。

    在醫公子身邊,還有一位五十歲左右、身穿官服的男子,以及一位年紀稍輕一點的官員。

    看到醫公子的一刹那,現場立刻響起一片歡呼聲。

    當醫公子從身邊走過時,所有人都紛紛躬身施禮,高聲問候著。

    “見過公子”

    這種恭敬的問候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行進中的李醫,則不停衝街道兩邊的百姓們揚手打著招呼,臉上始終洋溢著和煦的笑容,令人如沐春風。

    每當碰到一些年事已高的老人,他還會上前噓寒問暖一番,跟那些百姓拉幾句家常,關心一下大家的生活。

    等他離開,繼續向前走去,那些揚州百姓全都感動的熱淚盈眶,不停地拱手作揖。

    看到這一感人的畫麵,韋挺和崔仁師都感到無比震撼,甚至感到有些驚懼。

    原本他們認為,在陛下和太子都將離開長安的情況下,醫公子也選擇離開長安,外出遊曆四方,是一個非常不明智的選擇。

    但現在看來,遠不是那麽回事。

    醫公子做出的這個選擇,顯然無比英明。

    離開了長安的他,就像是脫離了樊籠的大鵬鳥,扶搖直上九萬裏!

    整個大唐的廣闊天地,都變成了他肆意揮灑才華的宏大畫卷,他正在這片土地上繪製著最雄渾、最壯美的畫卷。

    “真是心比天大啊!”

    韋挺暗自感慨一句,卻又不敢多想。

    正說話間,人群中突然有人抄著別扭的官話高聲問道:

    “醫公子,我們是進城來賣菜的,看到這裏很熱鬧,就過來湊湊”

    “聽說春苗學堂收老百姓家的孩童進學,不但免費,還給娃娃們提供一頓免費的餐食”

    “想問一下公子,我們這些泥腿子的娃娃,也能入春苗學堂進學嗎?”

    “還有就是,城外的鄉鎮裏是否有春苗學堂?家裏的小子閨女能不能就近入學?”

    李醫看了看提問的那個中年漢子,然後微笑著點頭說道:

    “隻要是咱大唐百姓的後輩子孫,不論出身貴賤,不論貧富,都能到春苗學堂裏進學,而且所有費用全免!”

    “你們家裏的孩童自然也可以,而且可以就近入學,不用擔心跑太遠”

    “這兩天揚州將會有十幾所春苗學堂揭牌,開始招收孩童入學”

    “其中有幾所學堂就在城外的鄉鎮,等到年後,還會有更多學堂揭牌開學”

    “我的目標是讓所有孩童都識文斷字,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至少也要懂得書本上記載的那些道理!”

    話音未落,周圍所有揚州百姓都已長揖到地,每個人都感動不已。

    混在人群中的很多孩童,都被各自的家長命令著跪倒在地上,直接磕起了頭。

    “公子仁義,真乃萬民之福!”

    聽著這些發自人們內心的呼喊聲,韋挺和崔仁師眼中都閃過一片擔憂之色。

    出聲名門望族的他們,此時甚至有種身處汪洋大海之中的感覺,心驚膽戰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