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朝堂

字數:4247   加入書籤

A+A-


    儀事殿上,已經上了年紀的元宗帝不僅踹翻龍案,還踢倒兩個進諫的臣子。

    隻因為這兩個臣子要懲罰宣威軍統領唐英。

    懲罰唐英是小事,隻需要元宗帝一句話。

    可當初在平涼堡失陷時,朝堂就說過此事。

    是元宗帝硬偏袒唐英,或者說偏袒大皇子,沒有將唐英換下,才落得今天這場麵。

    如果現在換人,那就是要元宗帝承認自己不如趙燕驕。

    他如何能認!

    那可是他恨之入骨,又偏偏不敢宣之於口的依仗。

    元宗帝隻感覺自己胸口憋悶得如同刀絞,他大口喘氣。

    貼身太監嚇得跪地替他撫胸:“皇上,皇上龍體要緊!”

    元宗帝腦袋嗡嗡作響,他黑著一張臉,喘息著,冷聲質問兵部尚書徐哲遠:“你不是說鎮北軍已經將狄虜騎兵引出慶安府了嗎?那為何又被衝進城去?為何?你說啊!”

    年前平涼堡落入狄虜人手中開始,那邊的軍報就沒有斷過,剛開始唐英還屢有捷報頻傳,什麽剿匪成功,捉拿狄虜人多少多少。

    還有時不時不忘給趙燕驕上眼藥,說鎮北軍消極怠工。

    可是時間一到五月,形勢陡轉直下,狄虜騎兵入境,與之正麵交鋒的宣威軍一觸即潰,本已經收攏到平涼堡下的防線徹底廢了。

    隻用半月,狄虜騎兵就掃蕩周圍幾百裏範圍的村鎮縣城,甚至打開慶安府城門,直接威脅到後方的秦州府和京城。

    邊關大急的軍報是一天一封的送到皇城,這可跟當年掠人的碎金慘案不同,疆土淪陷,不能及時收回後患無窮。

    從趙燕驕領兵駐守硤石關這些年,除最開始的幾年裏狄虜屢屢來犯,後來也隻有小偷小摸的越境。

    就連碎金慘案發生後,也是鎮北軍在草原追著那些部落打,從來沒有狄虜人大規模進入武朝境內。

    元宗帝急得一天一道斥責的詔書,又嚴厲訓斥鎮北軍的失職。

    可是……他的話一出京城不管用了。

    對鎮北軍是“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從”拒絕。

    唐英倒是聽話,可上陣撕殺撕殺的是小兵,皇上的聖旨到了前線,那就是狗屁不如。

    說得再好聽,麵對快馬彎刀時,小兵們都隻恨爹娘少長兩條腿。

    命都沒了,誰還要加官進爵,封妻蔭子的空話。

    見到元宗帝狀態不好,太子李熙恭身出列:“外有唐將軍領兵逐狄,內有兵部謀劃,朝堂上有徐尚書在,父皇還是保重龍體要緊!”

    另一邊,大皇子跟三皇子也出列齊聲規勸皇上息怒。

    太子年方十七,長得跟他的母後一樣,容貌普通。

    每次上朝都謹小慎微,言語不多,今日難得開口幾次,說的都是有理有據。

    聽到他的聲音,元宗帝滿腔怒火終於找到發泄地方,手中奏折劈臉砸去:“朕為何不惱,還不是因為你的好舅舅,手握鎮北軍卻毫無建樹,放任狄虜騎兵進入武朝,毀我大好河山。”

    “若是不能盡快收回慶安府,你們趙家就等著受罰吧!”

    這話說得朝中大臣麵麵相覷。

    平涼堡是在唐英手中丟失,慶安府更是元宗帝指派的將領駐守。

    誰都知道,就連知府餘秋靖都是三皇子母家的人,怎麽能怪到鎮北軍頭上,在朝堂上口口聲聲罵太子李熙是趙家人更是無稽之談。

    這樣毫無理由的偏袒,難道是想借口鎮北軍失利,要廢除太子?

    還是皇上已經氣糊塗才口不擇言?

    但這種話每個人都隻能在肚中盤算,不敢有半分表露。

    李熙見皇上暴怒,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父皇,兒臣冤枉啊!”

    其餘皇子也跟著下跪:“父皇保重龍體!”

    偌大一個議事殿,瞬間落針可聞。

    元宗帝指著太子罵道:“你那母後是不是又說朕胡亂怪罪了?是不是要你上朝來頂撞朕?”

    李熙將頭深深埋在地上,聲音哽咽:“父皇,母後隻說您半月裏茶飯不進,僅靠參湯養著,又夜夜難眠……太醫也說過操勞過度有損龍體,讓兒臣多勸慰……”

    元宗帝越發怒火中燒:“她住在兆華堂,如何得知朕膳食起居的?是不是趙燕驕在後宮安下眼線,要謀害朕。”

    他這話越發無理。

    跪了一地的臣子聽得膽戰心驚。

    皇後不住自己的寢宮,而是住兆華堂,那就相當於被打入冷宮。

    還有,皇上半月茶飯不進,夜不能寐,這可是大事。

    元宗帝已經五十有餘,在位十九年,早年是不得寵的皇子,擔驚受怕受盡磋磨,身體一直不好,這幾年越發衰敗,隻是對外都宣稱調養得當。

    人人對皇帝都口稱萬歲,誰又是真的能活到百,人生七十古來稀,當皇帝的就連活到花甲之年的都少。

    現在元宗帝的身體狀況被太子說出來,讓這些臣子不得不多想。

    元宗帝罵完,一下癱坐龍椅,呼呼大喘著氣,手指顫巍巍指著李熙:“來人,把那孽障給朕趕出去,禁足,不許再參加朝會。”

    大皇子跪下求情:“父皇,皇後娘娘一定是關心您,才讓人處處留心。”

    三皇子也道:“父皇息怒,太子跟鎮北侯再是親近,也是李氏血脈,定會督促鎮北侯盡快收服失地,還武朝一個太平江山。”

    太子李熙從說過那句話之後就伏身不語,隻將手緊緊攥著身邊那份父皇砸過來的奏章。

    他知道,這是舅舅鎮北侯送來的。

    上麵說慶安府已經收回,但唐英搶功心切,棄城防不顧,帶大隊人馬直接突襲狄虜騎兵,卻被狄虜斷後的騎兵截了退路,趁著城裏空虛又殺回城裏。

    這是唐英指揮失利,跟舅舅鎮北侯有什麽關係。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

    父皇對舅舅忌憚又憎惡,若是沒有手握重兵的舅舅在,自己跟母後早就死了。

    父皇對舅舅的恨之入骨,現在還將自己跟母後也歸為趙家人。

    本來大家還想著等到父皇歸西後自己能順利登基,可幾個皇兄已經按耐不住。

    如此看來,那就別怪兒臣絕情斷義了。

    “父皇!”李熙撲在地上大聲哀嚎:“父皇,雲州如今腐屍遍野,民不聊生,這些都是唐英宣威軍戰不利,兒臣願意替父出征,帶領鎮北軍,驅逐狄虜,還我河山!”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