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小安的好朋友

字數:4772   加入書籤

A+A-


    “林大哥,你有什麽事就直說吧!”宋梨雲看出他有話說,看羊肉都隻是一個借口。
    林韜覺得一個大男人說這些小話有些難以啟齒,可家裏媳婦催過幾次,他決定還是說了。
    “宋姑娘,小安在酒樓過得很好,隻是……隻是他跟周家有些過於親近,我擔心會有事!”
    “有事?”
    宋梨雲有些不解,周四柱在酒樓當著師傅,教小安做菜的事她早就知道,還有什麽事?
    林韜撓頭,這些東西都隻是揣測,他不好多說。
    “宋姑娘,你不如現在去菜市場看看就知道了!”
    對於周四柱,宋梨雲還是有些了解的。
    當初天香樓開業時有人訛錢,周四柱上前仗義執言,被她看中。
    夫妻倆當時自己的飯館生意失敗正帶著兩女一兒回鄉,索性留下在天香樓。
    宋梨雲見周四柱為人老實忠厚,他的妻子娟娘也是個勤快本份的女人,就把天香樓的後廚托付給他。
    現在看來,周四柱也不負她所望,把天香樓後廚這一塊打理得井井有條,就連林韜周祥都經常要誇讚。
    現在林韜讓宋梨雲到菜市場來看的,顯然不是業務問題。
    宋梨雲還真的去了菜市場。
    在提筐挎籃的紛亂人群裏,她看見周四柱帶著三個孩子在挑菜。
    小安跟周四柱的兒子小柱年紀差不多,隻是幼年受苦,哪怕現在已經在長個子,可站在身體健康的小柱旁邊,還是顯得有些弱小。
    讓宋梨雲意外的是,小安此時臉上神情,跟在寶林居裏完全不同。
    他提著菜筐跟小柱邊走邊說,還興奮的比劃著什麽,顯然是說到他最得意的地方。
    兩個男孩旁邊走著一個穿著茶紅儒裙的小姑娘,手中剝著一個滾燙的烤紅薯。
    小姑娘手指翻飛著,口中還呼呼吹氣。
    等她小心翼翼將紅薯掰成兩段後,少的一段塞進哥哥小柱嘴裏,另一半則交給小安。
    也不知道小姑娘笑著說了句什麽,小安拿著紅薯笑得眉眼生動,旁邊小柱則誇張的大笑。
    而周四柱好像看慣了這一幕,背著手走在三個孩子身後,隻有看見需要的菜品才停下腳彎腰挑選。
    陽光撒在三個孩子天真無邪的臉上,讓宋梨雲都有些看呆了。
    在她身後,林韜低聲道:“宋姑娘,也不是我這人多言,周四柱夫妻平時對小安照顧體貼的樣子,是真真把小安當成他們的孩子了!
    這樣當然是好事,隻是大花今年十一歲,再過三年也是到議親的時候。”
    宋梨雲聽懂他的意思。
    大花是周四柱的長女,比小安小一歲。
    周四柱留在天香樓當掌勺師傅時,大花就每天幫忙擦洗打雜,還要照顧兩歲的妹妹小花,她勤快能幹酒樓裏的夥計都很喜歡。
    等到小安到來,大花也像對自己哥哥一樣對他。
    小安從小就在責罵中長大,雖然宋榛平已經盡力照顧著,也隻是一對難兄難弟。
    等到碎金鎮,住進寶林居才體會到家庭溫暖。
    然後就是韓明和芸嬸子,大家都溫馨嗬護,但始終都跟正常家庭不同。
    現在跟周四柱夫妻接觸,小安才看見正常父母是什麽樣,被吸引得不想回家也正常。
    在周家,有同齡兄妹相伴,有父母雙親的關懷。
    更主要的是,這樣下去,小安跟大花就是青梅竹馬長大的。
    林韜從衛所羅百戶大人那裏已經知道一些消息。
    宋梨雲跟鎮北軍和草原部落有婚約,以後明顯宋家是要興旺發達。
    周四柱家這邊做得再好也隻是廚子。
    他擔心要是周大花跟小安有了感情,這婚事明顯的不般配。
    按照常理,林韜其實也沒有想岔。
    他是當爹的人,大兒子八歲在縣學念書,現在媳婦肚裏又懷上一個,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言談中也多說孩子的事,自然而然的就要替子女前途著想。
    宋家大哥是已經成婚,而且做的是軍戶,除了做農活以後沒更多出路。
    宋姑娘是女子,出嫁改變能出身,隻要錢財人脈都位,小安也能在幾年後脫籍。
    這樣一來,要是這倆孩子以後走到一起,終究還是麻煩。
    現在小安就是他在幫忙照顧。
    若是宋梨雲以後不願意這門親事,他就跟著要受埋怨。
    宋梨雲看著說笑打鬧的三個孩子跟著周四柱慢慢走遠,她才回過頭對林韜道:“小安難得有朋友,就這樣讓他開心點吧!”
    小安已經快十三歲,可心性上還宛如稚童般天真。
    這也不怪他不懂事,在以前生活的環境裏能長大已經是難得。
    到了碎金鎮也幸好有黑金陪他,才漸漸開朗,現在酒樓裏林韜周祥也是關懷備至,
    若要他再經曆磨練長大,無疑是翻開以前的傷疤。
    宋梨雲覺得,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就這樣慢慢的快樂長大吧!
    時間一晃就又過去四月,七月裏,中午的天氣還比較炎熱。
    宋梨雲坐在院外的樹陰裏,跟著芸娘子忙活著。
    她也是要成親的人,生意上的事各處都有人手,不用她東奔西走。
    而且,芸娘說她現在該老實在家待嫁,一則準備自己的嫁衣,二則也是避免在婚前出事不吉利。
    宋梨雲本不信這些,為了以後不留遺憾,還是乖乖聽話。
    烏雅夫人說,到時候烏達部落會送來成親的嫁衣,她隻需要準備自己的常服。
    那些衣服自然都送去鎮上請針線婆子縫製,自己則做一些貼身衣物。
    肚兜、褻褲,腰帶、鞋襪,每一樣還需要繡花。
    其實宋梨雲空間裏早就屯夠她可以用十年的內衣鞋襪,此時就隻是裝模作樣的做鞋墊。
    現在自己親手做衣服,她才感覺從裁剪到縫製還有繡花都很麻煩,而且萬一裁剪錯誤,還要白費一塊布。
    還是織毛衣是最方便的。
    隻是宋梨雲在末世前並不會織毛線,所以才在一開始就隻想到將羊毛紡線織布。
    現在臨時起意,就湊合著實驗,至少基本的平針還是會的。
    宋梨雲取來兩根天香樓的烤肉鐵簽子,把自己能知道的基本針法演示給芸娘看。
    看著線在兩根鐵簽上繞來繞去,很快就出現一塊平整的布,芸娘子簡直不敢置信。
    這可比織機上的氈布塊太多了。
    雖然……拉扯一下就是大小窟窿,還容易變形走樣,可鬆開又是布匹。
    “布匹”拚接還能成為貼身衣服。
    宋梨雲跟芸娘子越來越開心,為這一“偉大”發明激動不已時,宋得奎汗淋淋從外麵回來,手中還小心翼翼抱著一口紙箱。
    他是去合城送紙板牆的。
    自從有宋二郎他們加入,紙箱廠的生產翻了好幾倍,每隔幾天就要送一批建材去合城。
    宋梨雲見宋得奎回來,趕忙將織了一半的毛衣放下,伸手去接他的紙箱。
    宋得奎瞪著眼不讓她接,還大聲道:“別動,這是守備府給我分的涼瓜,貢品!貢品!隻有一個!
    聽說是林家小子從草原買的,數量不多,以前都是齊家悄悄送回京城,我抱了一路,可別要到家還砸了!”
    (.23xstxt./book/22764/l)
    ..23xs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