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養殖

字數:2694   加入書籤

A+A-




    王洛把水泥攪拌設備扔給了工地上的工人,效率大大提高,都很高興,正好李雲龍夫婦來看望冉秋葉,看到這好東西,替部隊采購了和麵機和水泥攪拌機拉了回去,估計是有領導去李雲龍那參觀,被他拿出來顯擺了,大家紛紛過來下單,弄得王洛沒辦法,就把學徒工們集中起來,開了個生產車間,雖然買賣趕不上微型旋耕機,但效益也不錯,因為簡單,易上手,其他廠家自己也開始仿造,東南沿海城市的基建速度提高了不少,很多地方都給王洛發來感謝信,和土特產。

    攪拌機生產成功後,顆粒機和碎料機也不難,顆粒飼料機是以圓周運動為原理,模板、壓輥采用優質合金鋼經特殊處理,主軸及平模在摩擦力作用下,帶動壓輥自轉,物料在壓輥與模板之間高溫糊化,蛋白質凝固變性,在壓輥擠壓下從模孔中排出,製成的顆粒經甩料盤送出機外,通過切口可調顆粒長短。對他這種機械高手來說太簡單了,前世都是一些不大的加工廠生產的,對於軍工廠來說簡直就是大才小用了。

    根據圖紙,沒用幾天,這條小型的飼料生產線就造出來了,為了讓搬運工更加省力,他還設計了一款單人的抓物機,就是抖音視頻裏搬運水泥,糧食的那種,簡單易操作。

    飼料生產線有了,飼料配方還是個問題,開上車,帶上禮物,跑去了當地的畜牧研究所,去請教專家去了。

    當他來到畜牧研究所,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原因就是他弄出來的玉米良種,給當地帶了了豐收,畜牧研究所也可以放心大膽的養家畜了,不用像以前一樣扣扣搜搜的滿山遍野的放豬,打豬草什麽的了。

    研究所的所長是個60來歲的老頭子,叫古龍,跟港島的武俠作者重名,是個傣族老頭,一聽王洛為了搞養殖專門設計了一條飼料生產線,這次是來尋求養殖飼料配方的。

    二話沒說,拉著王洛就走,想去看看這條生產線怎麽樣,國內由於糧食一度缺乏,飼料養殖根本就不現實,現在又亂的很,老百姓自己養的豬,雞等都被殺了,沒辦法,國情需要,一般養殖都是各公社單獨抽出幾個老弱來,為了交任務豬養幾頭,自己一年到頭都見不到一點葷腥,飼料壓根就沒見過,主要是泔水或者打豬草,養的豬也瘦骨嶙峋的,沒多少肉,猛的一聽,竟然有人搞起了飼料生產線,怎麽不令古老頭激動呢,這下他研究的配方有了用武之地了。

    王洛把古老頭帶回飼料生產車間,弄了一些玉米什麽的,把料添進機器,開動電鈕,一頓操作,轟隆隆,一陣響動,整個生產線除了開頭結尾見到了幾個人,中間有個放袋子的,其他全自動流水線生產,一會功夫,飼料已經從結尾整整齊齊的碼在了一起。

    老頭當場險些上頭,昏過去,好不容易穩了下來,顫抖著雙手,摸著機器,絮絮叨叨的一直說著“好啊,好啊!”

    “古所長,怎麽樣,這條生產線雖然不大,但簡單,易操作,用不了多少人工,一天多了不敢說,幾頓飼料還是不成問題的,如果想要加大生產,建成年產幾十萬噸的專業飼料廠還需要不少改進,但國內目前還用不到,基本每個公社或者養殖場這麽大夠用了,村裏可以弄個成型機就行,成本也不高。”

    古老頭握著王洛的手,使勁攥著,“真沒想到,我有生之年還能看到這樣先進的生產線,國外的咱比不了,國內來說已經很好了,這樣就可以大規模養殖家畜了,老百姓終於不再一年到頭見不了多少葷腥了。”

    當場,古老頭就拍板,把研究所搬到這裏,因為王洛這裏不僅有飼料生產線,還有建造的更為科學的養殖場,王洛帶著古老頭圍著養殖場轉了一圈,回答了古老頭提出的問題,先進的自動衝洗,除糞,加料養殖場,讓老頭茅塞頓開,直言國外也趕不上這裏先進,高效。

    古老頭把研究生搬到這裏,王洛舉雙手雙腳讚成,他對養殖沒有經驗,隻不過是參考了後世的經驗罷了,在一些防疫,飼料等方麵都需要像古老頭這樣的專家,大家互惠互利,何樂而不為呢,就這樣,養殖場交到了古老頭手中,並找來了一些知識青年們,讓他們跟著學習。

    “你們啊,好好跟著學,別覺得成了養豬的不如那些進了廠的,告訴你們,這可是大學問,學會了以後,哪怕以後回到老家,你們以後如果有機會,自己建個養殖場,養豬,那不比進工廠賺錢少。”王洛語重心長的跟他們說到。

    主要是一些知識青年轉不過彎來,認為養豬沒出息,丟麵子,不認真對待,難道還告訴你,劉家四兄弟和泰國的科大富裕的在全世界都排的的上號的?

    養殖場就這樣交給了他們,嚴格按照科學指導養殖,大家估計半年後就能實現豬肉自由了。

    其他的他還建立了蛋雞,肉雞養殖場,並根據古老頭的要求,結合後世,弄了一個孵化,養殖,科研於一體的綜合型大型養殖基地,倆月後,蛋雞開始大規模產蛋,在滿足工廠職工需求的情況下,大規模向外銷售,弄得213廠附近現在都變成了一個熱鬧的小城鎮了,各種農用機械,建設機械,食品機械,再加上家禽養殖,周圍車水馬龍,熱鬧非凡,供銷社開著卡車,排著隊來拉雞蛋。

    王洛把養殖經驗收集起來,訂成小冊子,交給了上級部門,農業部派人過來參觀後,認為大有搞頭,把這些經驗印成書籍,發給各個地方,在保證自身糧食需求外,結合當地物產,發展養殖業。

    這也變相的讓老百姓吃的起肉,不再為一點點葷腥而焦頭爛額的,農業部單獨表彰了王洛,並發給了5000塊錢的獎金,肯定了他的貢獻,弄得第五機部對王洛怨聲載道,發電報提醒他,別忘了本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