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跟想的不對啊!
字數:4066 加入書籤
“怎麽辦?好像有些不妙啊。”
“不知道我們的石油開采成本怎麽樣?這樣下去我們的商品就沒有競爭力了。”
“等吧,看上麵有什麽反應,我就不信他們沒有相應的措施。”
“對,人家肯定把所有情況都考慮在內了。”
“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支持。”
“我就不信他們能一直持續降價,我們就跟他們耗著,看他們能堅持到什麽時候。”
“嗬嗬,要是世界工廠有那麽好建立就好了,短時間內就想替代我們,簡直是做夢!我承認那些國家的勞動力確實年輕又便宜,但他們的工作效率和配套設施和我們沒法比。”
“對!到時候不要哭著求回來就好了。”
正當全世界都等著看上麵會如何應對的時候,大夏卻進行了一係列奇怪的操作,令所有關心這些事情的網友和西洲大米勢力大跌眼鏡。
誰也沒有想到大夏居然會有如此的操作。
在某一天。
很多在沿海城市生活的人們忽然發現他們的加油站也開始普及了特級汽油,並且價格開始降得很低。
一切都好像當初陽南市經曆過的又經曆了一遍。
正當網友們大惑不解的時候,所有這些沿海城市以及那些水資源充足的內陸城市全部宣布將建設煉油工業,保證全國的工業原材料供應,而且從他們發布的工業原材料成本來看,比那些新興工業國家拿到的原材料還要低,並且這些城市宣布最終會將低價的特級汽油普及到全國。
這條消息一出更是讓全世界嘩然。
而那些沿海城市的網友們更是嗨翻天了。
“!我們這裏也要開始用特級汽油了,太棒了!”
“太好了!我去陽南自駕遊的時候對他們那裏的油印象深刻,純淨無比,沒有什麽異味,也不會燒出黑煙,對汽車發動機的壽命有很大的好處,最重要的是還便宜,當時我都眼紅死了,現在我們的城市也有了。”
“油價降了這麽多,我手上的新能源車都不香了。”
“本來以為是扶持陽南市才給建設的,沒想到所有海邊都普及了。”
“果然沒有受到那些輿論影響,我們就要堅持自己的方向。”
“沒人好奇為什麽所有沿海城市都建立了煉油工業嗎?不是說陽南市發現了油田嗎?現在這樣難道所有的海邊都發現了油田?”
“對啊!總不可能所有沿海城市都有油田吧?”
“那就太好了,那我們豈不是一夜暴富?”
“官方從來都沒有承認,一直都是別人在傳發現油田。”
“海邊城市也就算了,為什麽那些內陸的南方城市也都建設了煉油工業?”
“好像是所有水資源泛濫的地方都建設了,不管是淡水還是海水,這是什麽情況?”
“這也就算了為什麽要把那些老牌的油田和工業基地慢慢廢棄?”
“難道是有什麽新型的科技?必須是在有水的地方?”
“是發明了水變油的技術嗎?”
“這不太可能吧。”
“目前來看肯定是有一種新型的技術保障了石油的供應,而且產量還不低,成本卻不高,以後的工業品將會更加廉價,比那些降價後的國外工業品還要便宜,太好了!看他們還拿什麽跟我們競爭。”
“我有些擔憂,這樣不是憑空多了更多的碳排放嗎?這跟我們的碳中和策略好像不符。”
“這就不用你操心了,上麵肯定比我們看得更清楚,他們一定是有什麽辦法解決。”
與國內網友的狂歡不同,國外的輿論基本上是一片罵聲。
沒有人關注為什麽那麽多沿海城市統一建設了煉油工業,他們的焦點全部都放在了多出來的碳排放上。
很多媒體和大人物公開發表意見,表示震驚和不能理解,表示大夏這樣是在與環保背道而馳,會加劇溫室效應,未來可能有更多的極端氣候出現。
甚至有危言聳聽的表示也許離藍星毀滅的這一天越來越近了,而這一切都要拜某個東洲大國所賜。
他們又想再一次攪動輿論,然而這次官方終於下場對線了。
沒有太多的嘴炮。
第一波的攻勢是以一種非常專業的方式呈現的。
某大夏的研究所直接在國外最專業的學術雜誌《科學》上發表了一篇長達幾萬字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大夏在碳中和方麵取得的成果。
而在文章標題直接放出了震驚世界的結論。
《研究表明大夏的碳中和已經提前幾十年達成》
不要問這個標題的論文是怎麽通過審稿的。
現在對於這些國外頂刊來說,發表來自大夏的科研文章已經是一種家常便飯,由於現在大夏的科技發展呈現一種碾壓的趨勢,這些刊物都成了大夏科學家的後花園。
他們都以發表來自大夏的研究成果為榮。
雖然那些高深的研究都不會透露給國外知道,但是由於層次太高的原因,偶爾的一些次一些的研究成果透露出來的各種理念也能讓外國收獲頗豐。
何況這所研究所更是大夏最頂尖神秘的研究所,還有好幾個大牛的名字在上麵。
當然在一開始這些審稿人在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也是非常不解,甚至覺得在目前這個輿論環境下這篇文章甚至會有些可笑。
但當他們仔細看了文章中列出來的專業觀測數據之後,經過考證對比,他們的態度由不屑到嚴肅再到震驚最後變得平淡,覺得理所當然的樣子。
文章的核心內容就是經過一係列嚴格的科學觀測,發現在大夏已經實現了碳中和。
甚至不隻是實現了碳中和,詳細數據表明大夏的碳排放已經成為負值,而大夏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正在逐漸降低,並且快速朝著大工業時代之前的數據靠攏。
換言之,這篇文章表明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結論。
溫室效應在大夏已不複存在。
這篇文章由於刊物知名度的原因迅速在學術圈中傳開,先是引起了學術界的一片嘩然,然後又成功在大眾層麵發酵,最終在全網輿論引起了軒然大波。
那些國外的媒體和人物和網友們紛紛表示震驚,不能相信。
biu
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