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可有此事?

字數:3685   加入書籤

A+A-


    守候在門口的陳公公一看到這個情況,便趕緊走上前來輕輕地拍了拍劉槐水,又關切地問了一句:“劉太醫,你要不要緊,要不然,我找幾個人把你抬進屋去?”

    話說,此時的劉槐水正處於氣憤和崩潰的邊緣呢,&nbp;&nbp;因此,陳公公一說話,當即就把他惹毛了。

    隻見他抬起頭來就朝著陳公公怒氣衝衝地一瞪,然後又破口大罵道:“你個老不死的,少來管我,你們不是喜歡圍著那個姓陸的轉嗎?那你去伺候他呀,&nbp;&nbp;你到我這兒嚼什麽舌頭啊?難道你還嫌我不夠丟人嗎?”

    說完,劉槐水又想起了陸遠臨走時那得意的表情,&nbp;&nbp;於是他一拳就狠狠地砸在了地麵上。

    而在聽了劉槐水的這一段連譏帶諷的辱罵以後,那位陳公公登時就火了。

    要知道,他可是蔣太後的貼身太監啊,那在皇城裏麵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呀,而像這樣有身份的太監,又怎麽可能容忍一個太醫的羞辱呢?

    因此,劉槐水的話音一落,陳公公的怒火瞬間就從胸中燃燒而起了。

    接著,他轉過頭來便朝四周看了看,當他確定了遠處隻有幾個侍衛能看到他的時候,他的心裏便立馬有底了。

    於是乎,陳公公輕輕地咬了咬牙齒,臉上冷冷一笑,隨即揮起大手,照著劉槐水的胖臉就狠狠呼了上來!

    隻聽到“啪”的一脆聲,劉槐水的臉頰登時便出現了五個手指印,再之後就是“啪啪啪啪啪啪……”一連串的響聲,&nbp;&nbp;在這座空曠的大院裏響了起來。

    而隨著陳公公地不斷抽打,劉槐水的腦袋也像是撥浪鼓一般跟著左右搖晃著。

    天空中盤旋的鳥兒在看到了這一幕以後,&nbp;&nbp;不由得紛紛落到了槐樹的枝頭,它們好奇地向下張望著,十分不理解這兩個人類的怪異行為。

    門口的那些侍衛們此刻也被眼前的景象給驚呆了,要知道,他們都跟著蔣太後出宮無數次了,卻從來沒有見過哪個公公敢出手打人呢。

    尤其是麵前的這位陳公公,平素更是以性格和善著稱,即便是他的手下犯了錯,那他也頂多是罵上兩句而已。

    可是不知道為什麽,這位陳公公今天竟然會對一位太醫大打出手,並且抽得還如此凶狠,這簡直是聞所未聞的事情啊。

    想到這裏,那些侍衛們便一個個張著嘴巴瞪大了眼睛。

    正當他們想上前詢問的時候,卻恰好與滿臉怒氣地陳公公來了一個直接對視,這一下,那些侍衛們可就不敢再看了。

    於是乎,他們一個個轉過頭去,便像是什麽都沒反生似的吹起了口哨。

    而隨著他們口哨聲的陸續響起,這一場驚心動魄的落水事件,也就在陸遠的奇跡救治中,&nbp;&nbp;悄然落下了帷幕。

    兩日之後,紫禁城的慈寧宮內。

    過午時分,蔣太後正靠在鳳椅上吃著杏仁酥點心呢,而他的身旁則肅立著內官監的太監黃錦。

    說到這位黃錦,他可是眾多太監之中最特殊的一位了。

    黃錦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了興王的府上,成為了世子朱厚熜的伴讀書童,等到朱厚熜入繼大統以後,他也就順利成章的成為了嘉靖皇帝的一名貼身太監。

    本來呢,以他這樣的身份,是早就應該入值司禮監的,不說在那裏當了個秉筆太監吧,至少當一個隨堂太監還是沒問題的。

    然而由於黃錦這個人生性比較愚鈍,他既不會在官員之間左右逢源,也不會在其他的掌印太監麵前刻意鑽營。

    因此,一晃十四年過去了,他才勉勉強強地從尚膳監的一個普通太監,爬升到了內官監的監丞而已。

    盡管這個位置在別人看來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了,但有鑒於他的出身,其他太監還是覺得他有點浪費資源。

    不過呢,萬事有一弊就有一利,黃錦這種相對笨拙的性格,雖然沒被嘉靖皇帝看的上,但卻大大贏得蔣太後的好感。

    蔣太後總覺得隻有這樣的人才是最可靠的,至於那些油嘴滑舌,隻知逢迎的小太監,就沒有一個靠譜的了。

    今日,蔣太後召黃錦前來,就是想向他問一問有關於陸遠的一些事情。

    隻見蔣太後輕柔地嚼了一小塊兒杏仁酥,然後用手絹擦了擦嘴唇,便細聲慢語地朝黃錦問道:

    “黃錦,我聽人說,那個叫陸遠的醫士,以前湖廣的時候,曾經立過功,可有此事?”

    黃錦萬沒想到蔣太後叫自己過來竟然是問詢這樣一個小人物,於是,他趕緊在腦海中搜索了一向相關的記憶。

    在想了一會兒之後,他突然想起了今年春天在湖廣發生的那些事情,當時,正是他向李時交代的皇帝口諭。

    想到這裏,黃錦一躬身子,便朝著蔣太後認認真真地答道:

    “啟稟太後,確有此事。”

    “噢?那說來聽聽。”

    “是!”在應了一聲是之後,黃錦便將身子稍微湊進了一步,以便蔣太後能聽得更清楚一些,

    “就是在今年春天,當時湖廣的流民隱隱間有了暴動的趨勢,尤其是距離先帝的顯陵不遠的荊山,更是頻繁地與官府發生衝突。

    那時候,朝廷圍繞是攪是撫的方針,爭論了好長時間。

    以夏言夏尚書為首的禮部戶部,始終認為應當招撫,而以霍韜霍侍郎為首的吏部兵部,卻堅持認為應當進剿。

    由於皇上當時正在閉關修道,故而他們爭了很久也沒得出個結論。

    後來呢,皇上出關以後,一聽說霍韜等人竟然支持進剿,頓時勃然大怒,因為在皇上看來,在荊山附近實施征剿,弄不好就會震動顯陵,甚至還有可能破壞大明的龍脈呢。

    因此,他嚴厲的批評了一頓李時,又直接把霍韜給趕到南京去了。

    再之後,他便下旨,讓方永成為荊襄招撫使,負責荊山流民的招撫事宜,同時還命那個陸遠為招撫副使,協助方永成聯係內外,安定人心。

    ……

    如此這般,經過他們幾個月的努力,到了今年秋天的時候,荊山地區的糧食大豐收,招撫計劃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