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奪門
字數:5873 加入書籤
尹禮南下的很快,全力趕路,在張遼兵臨城下之前進入了莒縣。
莒縣守軍不足五百,隻能對付一下盜匪和流民,防止運糧隊伍被偷盜、劫掠,根本無法抵擋大軍攻城,能先一步進城,讓他很是高興。
然後,就被張遼堵在了城裏。
孫觀行軍很是謹慎,嚴綱找不到突襲的機會,消息傳回大營,劉襄命令越騎纏住敵軍,自己會率領騎兵南下支援。
崔奕樂得見牙不見眼。
“哈哈哈,總算碰到野戰的機會了,骨頭都快鏽住了!”
這個戰爭瘋子,劉襄好笑的搖搖頭,對趙雲說道:“子龍,由你代我統領中軍,佯攻姑幕,守護大營,樂進所部,也由你代為節製。”
說完高聲下令:“樂進,協助中軍攻城,暫歸趙雲節製。”
剛領兵趕到大營沒多久的樂進,起身行禮:“末將遵令。”
其實,暫代劉襄領兵這事,應該由崔奕這個長史來做,可這家夥……算了,不指望了,讀書好幾年,字都認不全,始終是個衝鋒陷陣的鬥將,他自己還樂在其中。
由他去吧。
還好身邊有趙雲,是個值得信任且能托付大事的。
交待了中軍事宜,他領宿衛和驍騎南下,距離並不遠,十餘裏外,三千越騎和孫觀所部五千步卒正在交戰。
步卒結成圓陣,因為缺乏強弩,正在被越騎奔射壓製,可一時半會也打不破陣型,更別說分出勝負。
劉襄領兵到來之時,他們已經糾纏了將近一個時辰,越騎分隊騷擾,輪流上前,隻在外圍奔射,一點衝陣的意思都沒有,戰馬的力氣保持的不錯。
步卒的狀態要差得多,雖然陣型仍然穩固,但明顯能看出疲憊之意。
騎兵和步兵的差距便是如此。
騎兵掌握了戰鬥的主動權,想打就打,想走就走,而步兵隻能被動應戰,有騎兵在側,他們連行軍都變得困難。
沒有裝備大量強弩的步兵,真的很難應付騎兵的糾纏。
孫觀知道這麽下去不行,可他隻能結陣自保,誰敢無視騎兵的威脅?敵騎在側,他連退兵都做不到。
當敵人的騎兵衝出來的時候,他就知道中計了,可知道又能怎麽樣呢,兩條腿跑不過四條腿。
隻能等,等天黑,或許能找到脫身的機會。
但人馬俱甲的甲騎具裝出現之後,他知道自己沒機會了。
五千步卒,缺甲少弩,怎麽打敗同等數量的騎兵?還都是精銳的鐵甲騎兵,其中還有一千多個人馬都批甲的精銳之中的精銳。
沒機會的。
孫觀果斷投降,他把身穿鐵木甲的越騎也看成了鐵甲騎兵。
輸給五千鐵騎,不冤!
當白旗升起來的時候,崔奕皺眉撇嘴,忿忿的報怨:“膽小鼠輩,打完再降啊,懦夫!”
劉襄翻了個白眼:“閉嘴吧你,不戰而屈人之兵,多好的事,你就不能多讀讀書?整天想著打仗。”
崔奕嘿嘿一笑:“這不是想實戰檢驗一下,甲騎具裝正麵破陣的效果嘛,主公,你不想親眼看看嗎?”
“以後有得是機會,不必著急。”
總不能敵人都投降了,你還不同意,反而要跟對麵打一架吧?這種事,也就項羽那個戰爭狂人能幹的出來。
劉襄沒這麽熱血上頭,命令宿衛上前喊話:“將軍同意爾等投降,棄械,退甲,主將來見。”
孫觀被帶到了他的馬前,此人是臧霸的部將,頗為精壯,就是眼珠子不安穩,目光遊移,給人一種正在打著壞主意的感覺。
若是袁紹沒進徐州,陶謙還真的壓製不住他們,後來成為以臧霸為首的,縱橫泰山、琅琊兩地的泰山賊。
小書亭
現在北有自己,南有袁紹,就輪不到他們崛起了。
“泰山孫仲台,拜見驃騎大將軍。”孫觀雙膝跪地,一副老老實實,乞求活命的樣子。
“起來吧,你大可放心,吾從不虐殺俘虜。”
“多謝驃騎大將軍。”
在一眾騎兵的圍觀之下,孫觀所部老老實實的放下武器,成為了安平軍的俘虜。
“帶著這些俘虜去姑幕城下轉一圈。”劉襄向嚴綱下令,又轉頭看著孫觀問道:“仲台可願為我勸降東武、諸縣兩城?”
“願為將軍效力。”孫觀答應的非常果斷,他知道那兩城肯定守不住的,現在保命要緊。
“嚴綱,分一千越騎帶孫觀南下,助前軍奪城,拿下兩城之後,暫歸關羽節製,命其繼續南下,不必理會莒縣,直奔郡治開陽,中軍會在後方跟進。”
而此時的關羽,正站在東武城內,命令部下打掃戰場,收治傷兵。
孫觀帶兵北上之後,城裏守軍不足五百,前軍五千人一擁而上,四麵圍攻,關羽身先士卒,先登入城,打開城門之後,領兵直入縣衙,縣令一個照麵便被斬殺,戰鬥持續了一個多時辰,東武易手。
他催促部下速速打掃戰場,想要繼續西進,奪下諸縣,畢其功於一役。
還沒安排完防務,越騎帶著孫觀到了,不提孫觀心中挫敗,關羽留下五百步卒看守城池,收治傷兵,帶著步騎五千餘人向諸縣急行。
行軍二十裏,於下午未時趕到諸縣城下。
諸縣守軍比東武還少,又有孫觀勸降,大軍順利入城。關羽準備修整一夜,明天一早便開拔向南,直取開陽,截斷敵軍回返琅琊之路。
諸縣投降之時,焦和也降了,四千多俘虜在姑幕城下轉了一圈,他明白援軍完蛋了,又趕上今天敵人增兵,攻城的部隊規模大漲。
當勸降的青州鄉音一起,部下厭戰的情緒再也壓製不住。
大勢已去。
僥幸之心可以收起來了。
琅琊的大門徹底打開,徐州的門戶也將要入手。
能輕鬆攻取邊界三城,首功便是高幹。
真是好外甥!
劉襄在心中感謝了一下這個大功臣,便將他拋之腦後,關注起了南下事宜。
焦和投降之後,所部七千多人成為俘虜,加上孫觀的部下將近五千人,和之前濟北國的一萬人,夏侯惇的四千人,姑幕聚集了戰俘兩萬六千多人。
得處理一下了,否則會成為隱患。
濟北國的一萬人已經是自己治下的子民了,單獨挑出來,與他們承諾,隨軍效力之後,就放回家鄉分田。
其餘一萬六千俘虜,派五千青州步卒,押解到荀彧那裏,服苦役,修路。
再留青州軍團五千步卒,駐防姑幕,轉運糧草,劉襄率兵三萬南下。
關羽已經先一步在諸縣出發,越過被張遼圍困的莒縣,留下孫觀,繼續向南。
中軍趕到莒縣之時,尹禮還在堅守,三千人被堵在城中難以突圍,劉襄不會為他停步,琅琊南邊的東海郡,有袁紹的四萬大軍,雖然跟二十多萬黃巾軍打得難分難解,但誰敢保證黃巾軍不會突然潰敗。
取琅琊要快,不能被區區尹禮絆住手腳。
中軍在加速趕路,前軍的速度更快,關羽騎在馬上思考奪取開陽的辦法,不知道城裏守軍的具體數字,隻知道數量不多,大部分被高幹抽調去打黃巾了。
開陽原本是琅琊王的國都,建的城高池深,用四千步卒一千輕騎正麵攻城,不是好辦法,城裏隻需一千守軍,就能擋住初次強攻,征集的青壯一旦上城,憑自己的兵力拿不下來。
隻能趁著大軍南下的消息還沒傳開,快攻襲城。
此法要快,必須得快,快到敵人反應不過來。
步卒的行進速度還是不夠快。
城中虛弱,如此戰機,不能放過。
關羽決定冒險,安平軍嶄露頭角的人才越來越多,顯得自己平平無奇,這不行,得顯一番手段,方能讓世人知我本事。
他召來前軍軍司馬,和各曲軍侯,命他們帶步卒繼續趕路,又找到越騎營帶隊司馬,說服他隨自己建功。
一千越騎脫離隊伍,縱馬疾馳。
邊境三城和東安的守軍都是全軍覆沒,沒有逃散的兵卒、官吏南下報信,關羽在賭民間傳遞消息的速度,比他率領的騎兵慢。
他賭贏了。
趕到開陽北麵的時候,城門處還有許多商隊和民眾出入。
“果然沒有戒備,此功,關某取了。”他心中高興,轉頭看向同樣興奮的一眾越騎,一舉手中長槊,高聲呼喝:“大功在前,隨我衝城!”
話音未落,加速衝鋒。
越騎騎卒緊隨其後,興奮得大聲呼喝:
“衝城!”
“奪城大功!奪城大功!”
馬群越來越近,城上守軍急忙報警,可城門處的人員、車輛太多了,你推我搡,互相衝撞,驚叫四起,哭喊遍地,人群的慌亂又驚到了拉車的牛馬,大牲口發作起來,誰也阻攔不住,撞人人倒,撞車車翻,場麵更加混亂。
一時之間,城門關不上,吊橋拉不起。
騎兵衝起來的速度,容不得你慢慢反應,關羽一馬當先,衝上吊橋,手中長槊左右撥打,阻路之人被打入河中,擋路之物被砸下橋麵,轉瞬之間就衝到城門。
門洞裏麵的人群被騎兵嚇得汗毛直立,嘶吼怪叫著往城裏麵擠,求生的本能讓每一個人都成了大力士,人潮自門洞中湧出,想要堵門的守軍被撞得七零八落。
然後,就被關羽帶著越騎殺了個落花流水。
開陽北門陷落。
四千步卒還在加緊趕路。
關羽麵臨選擇,是衝進城中,還是據門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