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論漢末教育環境推行科舉的可能性!
字數:14366 加入書籤
轘轅關外,青山碧水。
一葉扁舟順流而下。
船艙中。
劉辨目光掃過正在研讀《農耕要略》的棗祗,笑了笑,轉而望向門口的荀彧:“文若,你與子敬,好像全都是潁川人,對否?”
(PS:《說文解字》《廣雅》中有解釋:祗,敬也!因此取字為子敬,雖然跟魯肅一樣,但實在想不到更好的字。)
“沒錯。”
荀彧頷首點頭:“子敬是潁川陽翟人,屬下是穎陰人。”
劉辨想到潁川的名字,忍不住稱讚:“潁川還真是人傑地靈,奇士輩出啊!文若,你不是答應過為孤舉薦人才嗎?”
“不如......”
劉辨淡然一笑,饒有興致地道:“趁此機會,先舉薦個七八人,如何?你放心吧,孤絕不會虧待他們。”
“啊,這......”
荀彧細眉微蹙,略顯尷尬:“屬下的確答應過殿下,要舉薦些人才,不過七八人實在有些多,考慮到咱們行程緊張,莫不如先舉薦一人?”
“好!”
劉辨爽快答應下來:“一個不嫌少,十個不嫌多,隻要是你荀彧舉薦的人才,孤必然會重用,先跟孤說說,他的基本情況。”
此一幕,頓時引起直播間一陣沸騰:
“臥槽!移動的人才庫,終於要發揮作用了?”
“潁川這麽多人才,不帶走一兩個,實在是太可惜了。”
“就是!荀彧太小氣了,居然隻舉薦一個?”
“大家猜猜是郭嘉,還是戲誌才?”
“按照曆史,應該是戲誌才。”
“誌才不死,奉孝不出,你當是開玩笑的?”
“......”
果然。
涉及到漢末三國的人才時。
直播間內總是能掀起一股熱議。
沙雕網友的熱情,是永遠澆不滅的。
荀彧顯然早有準備,揖了一揖,直接開口:“此人名曰戲賢,表字誌才,與彧皆潁川人,此人才華橫溢,腹有良謀,殿下必會喜歡。”
“戲誌才?”
劉辨眼神驟亮。
還真被沙雕網友們給猜中了。
荀彧率先舉薦的人才,不是郭嘉,而是戲誌才。
莫非......
此人的本事,當真要強過郭嘉?
劉辨疑惑不解,試探性問:“此人比你如何?”
荀彧倒也不客氣:“勝吾數倍。”
“嗬嗬。”
好熟悉的台詞。
劉辨條件反射般地言道:“不可能。”
而荀彧則愈加肯定:“數倍,乃至數十倍。”
劉辨深吸口氣,銘記於心:“好,咱們便先去會會這個戲誌才。”
荀彧一揖:“殿下放心,此人絕不會讓殿下失望。”
直播間網友再次沸騰,七嘴八舌起來:
“可以啊!還真是戲誌才。”
“戲誌才的名,居然是個賢字?”
“好吧,這回真相了。”
“可惜是個短命鬼。”
“......”
劉辨倒是不關心戲誌才的名是什麽,更不關心他是不是短命鬼。
他隻是略微感到惋惜,心念道:“唉,可惜不是郭嘉!”
話音剛落,軍師聯盟的聲音響起:“辯爺,你放心吧,潁川郡的人才,一個都跑不了,等新朝建立以後,咱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人才問題。”
“除了現有人員的相互舉薦以外,還要效仿曹操,頒布《舉賢令》,亦或者讓山野之人,毛遂自薦,朝廷統一安排考核,為科舉提前打個基礎。”
漢朝的人才選拔製度,主要是察舉、征辟。
它相對於先秦時期的世官製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到了東漢後期,舉察製便被世家大族壟斷,出現了所謂的“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的荒唐局麵。
而科舉製相對於舉察製,更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是一個相對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可以吸收大量出身寒門的人士,進入到統治階級。
當然!
對於上位者而言,科舉製更是一個平衡世家、寒門之間矛盾的一種手段,一旦科舉出來,對於徐榮等人而言,也算是能有個交代。
“科舉?”
劉辨細眉微蹙:“這能行嗎?”
軍師聯盟解釋道:“隻是打個基礎而已,肯定沒問題,何況漢朝時期,不是沒有考試,隻是沒能流行開而已。”
“哦?”
劉辨大感疑惑:“當真?”
軍師聯盟極其肯定地道:“自然是的!根據曆史係專家介紹,漢末時期,朝廷有太學、鴻都門學、邸弟學、四姓小侯學。”
“太學自然不必贅言,乃是漢武帝元朔五年,置博士弟子員50人,在京都長安的西北城郊,正式成立太學。”
“至於鴻都門學,是創建於東漢靈帝光和元年,因校址在雒陽的鴻都門而取名,它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所文藝專科學院。”
“啊?”
劉辨驚詫:“文藝專科學院?這裏麵教什麽,琴棋書畫詩酒花?”
軍師聯盟解釋道:“辭賦、小說、尺牘、書法、字畫等。”
“原來是這樣。”
劉辨暗鬆口氣,轉而又問:“那四姓小侯學呢?這名字有點意思。”
軍師聯盟:“四姓小侯學是外戚創辦的貴族學校,創設於東漢明帝永平九年,所謂四姓,即樊、郭、陰、馬四大氏族,他們都不是列侯,故名小侯。”
“至於邸弟學......”
軍師聯盟簡單給出解釋:“它跟四姓小侯學差不多,全都是貴族學校,招收的是漢和帝的弟弟濟北王與河間王的子女。”
“其中,年齡在5歲以上的40餘人,又招收鄧家近親子孫30餘人,在宮廷中開辦,專設教師和保姆,教以經書。”
“據說鄧太後每天早晚,都要親自到邸第對孩子們撫育教導,恩寵到了極點,這是我國最早的幼兒教育的學校。”
劉辨倍感震驚:“受教了!”
軍師聯盟則繼續介紹漢朝的教育體係:“此外,漢朝還按照行政區域,設置地方官學,郡國設‘學’,縣道邑設‘校’,鄉設‘庠’,聚(村)設‘序’。”
“所以,漢朝的教育體係還算是比較完善的,隻是它沒有專門的教育行政機關,在朝廷的教育機構稱太常,是兼管教育的,地方學校則由各級行政長官兼管。”
“專家猜測!”
軍師聯盟強調道:“可能正是因為沒有專門的教育行政機關,教育工程由太常及各地官員兼管,才導致它沒有最終成長起來。”
“不過,也正是因為漢朝有完整的教育體係,倒是給辯爺推行科舉製,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難度係數驟降。”
純粹的新鮮事物,不管它再好,想要讓人接受,總是非常困難的,它需要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才可能真正被人接納。
如果大漢沒有從中樞到地方,甚至深入到村落的教學環境,專家想要推行科舉製,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它相當於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最為重要的是,教育體係雖然容易搭建,但能否被百姓、士族接納,卻是一個非常嚴肅,且不容忽略的過程。
“沒錯。”
劉辨饒有興致地點點頭:“是這個道理。”
軍師聯盟則繼續道:“太學的學生為博士弟子,也稱太學生為‘諸生’,除由京都直接挑選入學的‘正式生’外,各郡國縣邑選送的地方知識青年為‘特別生’。”
“隻是在出身方麵,太學生中貴族子弟居多,但也有家境較為貧寒的子弟,‘正式生’為公費,朝廷給俸祿;‘特別生’為私費,食宿需自理。”
“......”
“這還僅僅隻是官學而已,東漢的私學之風更盛,其在組織形式上,可分為兩種:一為蒙學,二是精舍。”
“蒙學即童蒙學習的地方,也稱為書館,教師稱之為書師,學習內容主要是識字習字,專注於孩童啟蒙。”
“書館所用的字書,現在保存下來的隻有《急就篇》,相傳是西漢史遊編撰的。”
“《急就篇》共1244字,內容包括姓氏、衣著、農藝、飲食、器用、音樂、生理、兵器、飛禽、走獸、醫藥、人事等方麵的應用字。”
“其全文押韻,沒有重複字,句子有七言、四言、三言等,既便於記誦,又切合實用,流傳非常廣,是自漢到唐的主要識字課本。”
“......”
“至於精舍,相當於民間的太學,是由經師大儒教授,比如說鄭玄,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精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統曆》《九章算術》等。”
“精舍弟子分為兩種:一為及門弟子,是親身來受教的;二為著錄弟子,是把學生名字登錄在有名望的大師門下,不親自聽教師講授,是屬掛名求學。”
“......”
劉辨實在是沒有想到。
在漢朝的教育體係與環境中,居然可以找到現代的蹤影。
而且,在專家介紹過以後,劉辨甚至感覺,所謂的知識被世家豪族壟斷,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麽嚴重,畢竟私學盛行,不少貧寒人士是有機會學習的。
這的確讓劉辨大開眼界!
“當然!”
緊跟著,軍師聯盟強調道:“太學的教學製度,雖然並不嚴密,也沒有規定學習年限,更不注意考勤。”
“但有一點,對咱們推舉科舉製,卻至關重要的!那就是它非常注重考試,用考試來督促和檢查學生的學習成績。”
“在太學創建之初,漢武帝便規定,用‘設科射策’的方法,每年組織一次考試,史稱之為‘歲試’。”
“所謂射策,即抽簽口試問答;而所謂的設科,則是按照試題的難易,分成甲乙兩科,學生可抽簽應試,簽上寫有試題。”
“按照考試後的成績,甲乙兩科各擇優錄取數名或十數名,授以不同的官職,如郎中或太子舍人等,至於那些不合格,或者不能通一經的學生,即令退學。”
“......”
“而到了漢桓帝時期。”
軍師聯盟的聲音,略微有了一絲遺憾:“改甲乙兩科為上、中、下三等,後又改為兩年考試一次,不限製錄取名額,根據通經的多少,授以不同的官職。”
“或許是因為考試次數變少,再加上其餘各種原因,這種教育體製,最終也沒能孵化出科舉製,卻被陳群搞出了個九品中正製!”
“辯爺!”
軍師聯盟朗聲道:“專家一致認為,憑漢朝的教學環境,是完全有可能成功推行科舉的,咱們一點點打基礎,再加入現代的一些元素,對於辯爺培養人才,大有裨益。”
“包括但不限於經學、醫學、格物、算術、幾何、曆法等等,內容會比較複雜,專家同樣在盡可能的編纂材料。”
尼瑪!
專家不愧是專家。
居然已經開始準備科舉製方麵的東西了。
雜交水稻、鋼鐵、兵器革新、科舉......
劉辨腦袋都快大了。
如果不是背靠軍師聯盟,單憑個人力量,別說匡扶漢室了,能不能活下來,都不一定呢。
“殿下!”
“殿下?”
劉辨正沉寂在專家的內容中時,荀彧的聲音,一把將自己拽了回來:“恩?文若,可有何事嗎?”
荀彧輕聲道:“再往前不遠,咱們便可以下船了,如果我記得不錯,誌才應該就在那裏,前段時間,我們還有過書信往來。”
“好。”
劉辨頓時來了幹勁兒:“不管怎樣,孤一定要把此人帶走,便是綁也得綁走。”
呃......
荀彧臉色略顯尷尬。
想當初,弘農王跟自己說過同樣的話:“殿下放心,誌才有心報效國家,想來他是不會拒絕殿下的邀請的。”
劉辨淡笑:“如此最好,也省得孤動粗了。”
******
通往南陽的官道上。
一支悠長的隊伍,正迤邐慢行。
隊伍中。
一匹赤紅色的駿馬上。
相貌身材與弘農王一般無二的男子,神色悠悠,顯得有些緊張。
“兄弟,別緊張。”
一旁朱彤壓低聲音,雙目卻時刻不停的左右忽閃,警惕著來自四周的凶險:“當初殿下的易容術,可是能騙過牛輔的,絕對不會露餡。”
“沒錯。”
對麵的史阿極其肯定地道:“如果不是我們知道你是假冒的,乍一眼看過去,絕對分辨不出來,何況他們人還不知在哪。”
假劉辨深吸口氣,盡可能讓自己保持鎮定:“朱司馬,正是因為不可能被識破才危險,到時候你們可一定要護著我。”
“放心吧。”
朱彤咧嘴淡笑,保證道:“不過是些蟊賊而已,我都懷疑他敢不敢過來,要知道,咱們這支兵馬,可足足有三千人。”
雖然,劉辨把絕大多數兵力留給了張遼,但依舊帶回了三千人,而且盡皆是身經百戰的精銳力量,以一當十的超級悍卒。
麵對這樣一股強悍的力量,朱彤實在是想不到任何被截殺的理由。
這不是來截殺的,而是來送死的。
雖然,在弘農王離開之前,曾經給出個三個刺殺方案,但即便合乎情理,朱彤依舊不敢相信,對方真有膽量,敢截殺弘農王!
“沒錯。”
一旁史阿也跟著附和道:“說不定孔家壓根就不敢過來,咱們隻要過了堵陽,就徹底安全了,你小子白當一次弘農王,駿馬得騎,高官得做,還有賞錢拿,簡直賺大了。”
“這可不行啊。”
史阿故意調侃道:“等咱回了南陽宛城以後,你小子可得請客喝酒,就去鄧家的鴻賓樓,那裏最有排麵。”
朱彤補充道:“關鍵是花錢多!”
呃......
假劉辨隻能嗬嗬了:“隻要我能活下來,請咱全隊吃都行。”
朱彤眼神放亮:“行!這可是你說的,待會兒就算拚了命,我也護你周全。”
史阿提了提手中寶劍:“算我一個。”
忽然。
前方隊伍緩緩停下。
史阿、朱彤向前凝望,心下好奇。
假劉辨下意識緊張起來:“朱司馬,快去瞧瞧,到底發生了何事?”
朱彤瞥了眼假劉辨:“嘿,你小子居然敢指揮我?”
假劉辨嘿嘿一聲:“過過嘴癮而已,別當真。”
“行了。”
一旁史阿輕聲道:“朱司馬,快去吧,別耽誤時間。”
朱彤這才恩了一聲:“那你小心護著。”
駕—!
朱彤策馬上前:“殿下,怎麽回事,隊伍怎麽停了?”
陳王劉寵皺眉打量著前方:“孤有種感覺,伏兵應該就在前方,而且兵力不少。”
朱彤淡笑:“那正好,一切按照計劃行事,記得抓活口。”
“恩。”
劉寵頷首點頭:“放心吧,孤記著呢!倒是你們,可千萬要頂住才行。”
朱彤拍著胸脯保證道:“殿下放心,別說一個小小的孔家,就算是董卓親自來了,我們也照樣頂得住。”
“何況......”
朱彤微笑著提醒道:“殿下是假冒的,莫非您忘了?”
劉寵皺了皺眉:“這......孤是真忘了!”
“呃......”
“那便沒事了,走吧。”
跟著,劉寵把手一招,示意隊伍繼續前行。
朱彤怏怏退去,返回原位。
“怎麽回事?”
“沒事兒。”
“沒事?”
“恩。”
朱彤點點頭:“殿下忘記咱這位是假的。”
史阿一臉黑線:“呃......這都能忘。”
朱彤瞥了眼假劉辨,輕聲道:“沒事,走吧,早點結束早回家,出來這麽久,我都快忘記回家的路長什麽樣了。”
史阿淡笑道:“是啊,你原本便是南陽宛城人。”
朱彤點頭:“對,等結束以後,趁著殿下沒回來,帶你認認門。”
“好啊,求之不得。”
“那咱們說定了。”
“沒問題。”
“......”
二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行不多久。
隊伍便踏入了林間小路。
朱彤、史阿下意識警惕起來。
因為按照弘農王給的方案,在這裏遭遇伏兵的可能性最大。
噠!噠!噠!
隊伍整齊的腳步聲,回蕩在林子裏。
忽然。
史阿眼前晃過一道金屬的耀芒。
他下意識扭頭望去。
但見......
密林的蒿草叢中,伸出一排寬頭弩機,一支支閃爍著冰冷鋒芒的弩箭,正瞄準著正中的隊伍,隨時可能發起進攻。
蒼啷!
史阿毫不猶豫地拔劍出鞘,厲聲嘶喊:“林中有埋伏,保護殿下!”
刹那間,親衛軍立刻進入戰鬥狀態,最外層的刀盾兵,以最快的速度組成盾陣,將假劉辨及史阿等人,保護在內。
與此同時。
嗖!嗖!嗖!
一波強勁的箭矢攢射,從林中呼嘯而出,猶如滂沱大雨般,砸在親衛們築起的盾牆之上,發出了密集的篤篤聲。
雖然是倉促之間遇伏,不過幸好,隊伍早有準備,而且史阿提前察覺到了異樣,這才沒有造成太大的傷亡。
陳王劉寵快速做出反應,長劍怒指密林,發出一聲雷霆之吼:“弓弩手反擊!”
隊伍中的弓弩手,迅速撚弓搭箭,衝著密林,便是一波精準的箭矢反射。
對方不過數百支強弩,但劉寵帳下確有近千張強弓。
這一波箭矢反擊,瞬間令蒿草震顫,淒慘的哀嚎聲此起彼伏,接連不斷。
陳王劉寵生怕將對方全部殺死,當即厲聲喝道:“別打了,衝進去,抓活口,抓住一人,賞錢一吊。”
“衝—!”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當下。
烏泱泱的兵馬,拎著盾牌、長劍,衝著林子便奔了進去。
陳王劉寵趕忙招手:“殿下速走,此處不安全。”
朱彤把手一招,鏗鏘下令:“快!加速出林,到安全的地方。”
眾將士疾步向外奔走。
可是......
就在他們即將奔出密林時。
“殺—!”
震天徹地的喊殺聲驟然響起。
刹那間,一支隊伍從密林中冒出來,他們高舉著手中的兵器,衝著史阿、朱彤衝了上去。
“弟兄們,騎紅馬的是謀逆者,誅殺騎紅馬者,賞千金!”
“殺—!”
劉寵震驚!
這支兵馬可不一般。
他們身披鐵甲,頭戴鐵盔,手中長槍的尺寸也不同尋常,足足有一丈八左右,單純一個槍頭,便有一尺餘長,奪目刺眼,一看即知是上好的精鐵打造。
單論裝備,這支兵馬甚至要比劉辨的親衛軍,還要強上數倍。
劉寵先是一愣,跟著一喜,雙眸閃爍著貪婪的精芒。
這哪裏是來刺殺的,分明是來送裝備的。
南陽孔氏真不愧是靠打鐵起家的,不入流的部隊,也能穿戴超一流的裝備。
“殺—!”
劉寵一聲令下。
旋即。
撚弓搭箭,加入戰鬥。(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