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弘農楊彪為太尉?氣得董卓要吐血!

字數:13080   加入書籤

A+A-




    新野,鄧家。

    八角亭。

    鄧勳捏著頜下一縷胡須,饒有興致地點了點頭:“如此說來,陛下對於咱們南陽士族,多少還是有些回報的。”

    “老朽是真沒有想到。”

    鄧勳瞪大了雙眼,一臉的不敢置信:“陛下居然會廢除三十稅一的田租,改成定額稅,而且每畝居然隻收五升?”

    “哼!”

    鄧勳輕哼一聲,長出了口氣:“若是按照這般賦稅核算,咱們此前提供的二十萬石糧草,要不了多久便能賺回來。”

    “沒錯。”

    鄧同滿臉堆笑地點點頭,朗聲言道:“陛下對於咱們南陽士族,的確非常不錯,而且是詔令方式下達的,想來短時間內,不會更改。”

    “咱們鄧氏一族在南陽,加起來至少有百萬畝田,按照往年的畝產核算,咱們每畝至少能省半升,甚至更多,一年下來便是數萬石糧草,要不了數年,便賺回來了。”

    “而且......”

    鄧同深吸口氣,又緩緩呼出:“陛下發布了求賢令,咱們鄧氏族人盡皆可往公車署備案,隻要通過初審,便可參加考課。”

    “我可聽說了,陛下為了甄選人才,隻要有百人報名,便可開考,而且題目設置了很多方麵,有兵法、經學,甚至還有算術之類的。”

    “家主!”

    鄧同揖了一揖,輕聲道:“您此前還擔心咱們鄧家的經學底蘊,比不過汝穎地區的儒生,可他們在兵法布陣方麵,又豈是咱們的對手。”

    “咱們鄧氏族人即便不能通過五經入仕,同樣可以通過軍功入仕,雖然會從基層開始,但終歸是多了一份希望。”

    “小侄以為......”

    言至於此,鄧同已然興奮不已:“這一點,同樣是陛下對於咱們南陽士族的照拂,畢竟天下人盡皆知,我南陽士族便是軍功起家的。”

    在東漢初年的朝堂上,南陽人占有絕對的優勢,雲台二十八將中,南陽籍者便達十三人,光武決定退功臣、進文吏時,依舊有三人例外,即鄧禹、李通、賈複,全都是南陽人。

    毫不客氣地說,南陽士族是實打實的軍功士族,這是他們的老本兒,即便在隨後的兩百年內,他們經曆了世官化、經學化,但這老本兒是絕對不會忘的。

    跟汝穎世家比經學,鄧家自愧弗如,但跟他們比兵法、布陣之道,鄧勳有著絕對的自信,可以吊打汝穎世族。

    此前的擔憂一掃而空,鄧勳長出了口氣:“是啊,陛下對咱們南陽士族,終歸是不錯的,至於鄧輝其人,隻能怨他自己,看不清形勢了。”

    “恩。”

    鄧同頷首點頭。

    他非常清楚,這是老族長的心病,隻能試著安慰道:“咱們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了,是叔父他自己仍然和孔家有牽扯,怪不得咱們。”

    當初,鄧勳曾經下過嚴令,族中任何人不得跟孔家有牽連,但偏偏,鄧輝非是不聽勸,依舊要借戰馬給孔家,落得今日這般田地,自然是咎由自取。

    呼—

    長出口氣。

    鄧勳徹底釋然了。

    族中有人造反,沒有連罪,還自罷了,而今陛下又在選官上突破常規,在租稅上改製,從多方麵照顧南陽士族,他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難不成......

    真讓南陽漢庭成為鄧氏的天下?

    如果陛下當真這麽做了,那才真是怪了!

    任何一族的成勢,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作為初創者之一的新野鄧家,已經是得天獨厚,接下來隻要穩紮穩打,協同發展,必可恢複祖上榮光。

    “行了。”

    鄧勳擺了擺手,輕聲言道:“賢侄啊,接下來的朝廷選官,便靠你來操持了,不論是廟堂也好,還是軍營也罷,我鄧氏族人能入多少,便入多少。”

    鄧同拱手,鏗鏘言道:“家主放心,小侄必不負厚望。”

    *****

    關中,長安。

    董旻軍營。

    轟隆隆!

    數百精騎疾馳而來,人人盡皆手持弓弩,撚弓搭箭,衝著不遠處的箭靶群,便是一陣仰天漫射,宛如傾盆大雨般罩向箭靶。

    “這......”

    董卓一臉的不敢置信,眼珠子瞪得像個鈴鐺:“人人皆可騎射?他們可是軍中精銳否?”

    董旻咧嘴淡笑,滿臉傲然:“丞相,他們盡皆是普通騎兵,雖有騎戰經驗,但在此前,無一人可以騎射。”

    “當真?”

    “自然。”

    董卓凝視著烏泱泱越過的騎兵,他們收起長弓,換上戰矛,盡皆雙手持矛,一個猛子紮入了訓練場,衝著立起的木牌,便是一陣左撩右砍,勇不可擋:

    “沒想到啊!”

    董卓深吸口氣,又緩緩呼出,感慨萬千:“僅靠這雙馬鐙、特製馬鞍,便能有如此奇效?怪不得弘農王的騎兵,如此得厲害!”

    “是啊!”

    董旻同樣深有感觸。

    當初,他奉命截殺張遼,八百騎兵橫衝直撞,愣是從他數千精騎的包圍圈中逃了出去。

    如果沒有雙馬鐙、特製馬鞍在,豈能辦到?

    董旻呼出一口濁氣:“不過丞相,這次咱們也有了雙馬鐙、特製馬鞍,隻要蓄養足夠多的戰馬,招募足夠多的騎兵,何愁不能報仇雪恨。”

    “恩!”

    董卓點點頭,雙眸之中,戰意洶洶。

    他沒有絲毫猶豫,當機立斷:“速將雙馬鐙、特製馬鞍,推廣向全軍,不出五年,我要重建西涼驍騎,與弘農王決一雌雄!”

    董旻欠身拱手:“喏。”

    “報—!”

    正在這時,不遠處響起悠悠一聲傳報。

    董卓扭頭望去。

    但見,李儒急匆匆趕過來,神色略顯慌張,欠身拱手道:“丞相,大事不好了,袁術、張邈盡皆落敗,想來弘農王已順利登基。”

    “什麽?”

    董卓聞言憤怒,暴跳如雷,瞪眼盯著身旁李儒,厲聲喝道:“袁術、張邈全都落敗了?這怎麽可能!”

    李儒歎口氣,略顯尷尬道:“是......是真的!儒反複確定過了。”

    董卓怒目圓睜:“該死!當初在汜水關時,我便覺得曹操非比尋常,是個將才,不曾想,他居然可以將潁川防守得如此嚴密。”

    “先敗袁術,後破張邈!”

    言至於此,董卓竟下意識握緊了拳頭,額上的青筋根根暴起,憤怒之情溢於言表:“而且竟然隻隔一日,實在是不可思議。”

    “丞相!”

    李儒趕忙一揖,輕聲道:“其實,張邈未必會敗,隻是中間出了點小問題。”

    董卓不由好奇:“哦?出了何問題?”

    李儒回答:“在張邈對鄢陵發起進攻時,他的大營被人偷襲了,而且還焚掉了其部糧草,這才致使張邈不得不罷兵。”

    嘶—!

    身經百戰的董卓,自然一下子意識到不對。

    曹操昨日還在郾縣鏖戰袁術,怎麽可能忽然出現在鄢陵,而且還能神不知鬼不覺的突襲張邈大營,順便將其糧草焚燒殆盡呢?

    這顯然不合常理!

    董卓急問:“此何人所為?”

    李儒不由驚歎董卓的判斷,他這麽問,自然猜到了絕非曹操所為:“乃是準備西行投奔弘農王的士人,他們臨時組成一支百人的騎兵,突襲了張邈大營。”

    “啊—!”

    董卓不由愣怔:“百人的騎兵,便破了張邈大營?”

    李儒恩的一聲點點頭:“丞相,非是張邈防守不利,而是大營沒有紮穩,營門快速被破,這才被其躍入營中,誅了主將。”

    董卓皺著眉:“如此詳細的過程,你如何知曉?”

    李儒老實回答:“是這樣的。”

    當下。

    李儒便把事情的全過程,和盤托出:“夏侯淵追出來以後,那支兵馬隻能虛張聲勢,佯作曹軍追殺,致使大營防守空虛。”

    “張邈營中士卒趁機造反,殺了留守士兵,有些逃回了鄉裏,有些遁回了扶溝,因此此事早已傳開,很容易打聽到的。”

    董卓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

    李儒輕聲道:“所以丞相,曹操能贏,純屬僥幸,咱們以後還是有機會的。”

    董卓這才暗鬆了口氣:“沒錯,隻要咱們的詔令沒有撤銷,袁術、張邈便會持續不斷地進攻潁川,不管他派多少兵馬,潁川不會太平。”

    “正是此理。”

    李儒淡然一笑,拱手作揖:“袁術、張邈此次雖然未能得逞,但不代表以後不能獲勝,弘農王即便另立新朝,但根基不穩,豈能經得起如此消耗?”

    “丞相不必憂心。”

    李儒盡可能安撫董卓情緒:“弘農王即便登基稱帝,在天下士人眼中,依舊不能與咱們長安漢庭相提並論。”

    “文優所言甚是。”

    一旁董旻同樣開口勸諫:“丞相,南陽新朝不過是些小崽子而已,連朝堂官員都湊不齊,又能掀得起何風浪?”

    “您就放心吧。”

    董旻極其肯定地道:“單論朝堂的影響力,咱們有四世三公的太傅袁隗,又有司空荀爽,他們又有什麽呀?好不容易有個潁川荀彧,還是個晚生後輩而已,何足道哉!”

    呼—

    董卓長出了口氣,仔細想想,確實如此。

    弘農王雖然很有魄力,想要另立皇朝,但其中之艱辛,又豈是想象中那般簡單。

    朝廷可與軍隊不同,不是你能打勝仗就行的,這其中的門道,董卓到現在都沒搞清楚,何況還是個十五六歲的娃娃。

    “罷了。”

    董卓擺了擺手,眸中綻出一絲凶芒:“隻要咱們把雙馬鐙、特製馬鞍,全麵普及,又何愁不能消滅弘農王的新朝。”

    董旻頷首點頭:“沒錯,正是此理。”

    “報—!”

    卻在此時,不遠處再次響起悠悠一聲傳報。

    董卓扭頭望去,哂然道:“不用問,一定是弘農王登基稱帝的消息傳過來了。”

    待到傳令兵飛馬趕來,急匆匆上前。

    果然!

    傳令兵拱手:“丞相,從南陽方向傳回消息,弘農王順利登基稱帝,咱們安排刺殺的人,沒有得逞,如今已經退回來了。”

    “恩。”

    董卓早有預料。

    皇帝豈是那麽容易刺殺的,因此倒也渾不在意,隻是開口詢問:“南陽漢庭何人是三公?或者何人是丞相,可是荀彧否?”

    三公需要三人,而丞相隻需要一人。

    董卓自然下意識地認為,在這關鍵時期,弘農王會集中權力於一人,這樣可以將有限的人力資源,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不是!”傳令兵搖頭。

    “哦?”

    董卓不由好奇:“那是何人?”

    傳令兵拱手:“南陽漢庭三公隻一人,乃是弘農楊彪,暫時被任命為太尉,荀彧乃是尚書令,戲賢為尚書仆射。”

    嘶—!

    董卓眼瞪如鈴,倒抽口涼氣:“楊彪,太尉?!”

    傳令兵肯定地點點頭:“沒錯,正是。”

    “該死!”

    董卓暗自嚼碎一聲:“這家夥被我罷免後,居然去了南陽!我有四世三公的袁家坐鎮,弘農王同樣有四世三公的楊家坐鎮!”

    “這小子......”

    董卓下意識攥緊了拳頭,隻感覺臉上火辣辣的疼,彷佛人狠狠抽了一巴掌似的:“還真有些門道啊!”

    李儒一臉的不敢置信:“沒想到,弘農楊氏居然會去南陽,楊彪在士人心中頗有地位,有他坐鎮南陽,的確可以跟咱們抗衡一二。”

    “楊彪!”

    董卓雙眸閃爍怒火,嗞著鋼牙:“我非砸碎了他不可!”

    “傳令。”

    董卓毫不猶豫,鏗鏘喝道:“命牛輔引兵直撲弘農楊家,以投敵叛國之名,夷其三族,我要讓他付出血的代價。”

    “丞相,三思呐!”

    李儒心裏咯噔一下,趕忙勸阻:“弘農楊氏,四世三公,雖不及袁家勢力龐大,但亦有不少門生,在天下享譽盛名。”

    “丞相,您若是夷其三族,勢必會牽連甚廣,若是引起楊氏的門生故吏不悅,隻怕咱們會陷入被動啊!”

    “您千萬別忘記了。”

    李儒趕忙提醒道:“咱們目前在關中,弘農楊氏在這裏的勢力,相當於袁術在汝南一般,咱們對楊彪下手,需要麵對的,將是朝堂內外的雙重壓力。”

    “丞相!”

    言至於此,李儒深躬一禮,懇切道:“咱們好不容易安定了朝堂,如今正是需要休養生息之時,若是對弘農楊氏下此毒手,隻怕三五年之內,難以恢複元氣啊!”

    從某種意義上說,長安漢庭之於關中士族,乃是個外來戶,他們隻能依靠這裏的士族,來獲取錢糧兵馬。

    而弘農楊氏便是關中士族最具有影響力的一支,董卓一旦對他下手,那麽憑其在朝中的影響力,以及地方上的聲望,長安漢庭勢必陷於危難。

    “該死!”

    董卓心頭的恨意湧上來,又硬生生被壓製回去。

    此時此刻,他甚至有些羨慕弘農王。

    另立皇朝雖然艱辛,但權力可以得到保障,不會有別的顧忌。

    哪像是自己,想要殺個人,都要先想想,會不會產生什麽不可挽回的影響。

    這種感覺,實在是操蛋之極。

    見董卓稍稍停頓,李儒再添一把火:“丞相,您若當真夷其三族,勢必會令楊彪死心塌地追隨弘農王,而且楊氏門生故吏,必會轉投南陽漢庭,如此豈非遂了弘農王之心願?”

    “小不忍則亂大謀。”

    李儒深吸口氣,直擊董卓內心:“丞相,越是這個時刻,咱們就越是要小心謹慎,千萬不可因此鑄成大錯。”

    呼—

    董卓長出口氣,努力讓自己保持鎮定。

    他雙目灼灼地凝視著李儒:“文優,幸虧有你在,否則我豈能壓得住這股怒火。”

    李儒一揖:“為丞相分憂,乃儒之本分。”

    *****

    南陽。

    皇帝行宮。

    文德殿。

    劉辨捧著戰報,一臉的不敢置信,心中暗道:“臥槽!不會吧,夏侯淵居然會犯這麽低級的錯誤?他不是曹魏名將嗎?”

    “辯爺。”

    軍師聯盟的聲音立刻響起:“你別把夏侯淵想得太厲害,不知道你聽說過‘白地將軍’這個稱號沒有?”

    “白地將軍?”

    劉辨頓時一個愣怔,皺眉詢問:“我隻聽白馬將軍公孫瓚,沒聽過什麽白地將軍,莫非它是夏侯淵的稱號?”

    “沒錯。”

    軍師聯盟解釋道:“在《太平禦覽·卷三百三十七·兵部六十八·鹿角》引《魏武軍策令》中記載:”

    “劉備大軍燒掉鹿角,而鹿角距離夏侯淵營地足足十五裏,可夏侯淵卻親率四百士兵,去大營外的鹿角陣地,然後讓士兵修補被破壞的鹿角。”

    “劉備在山上望見此景,便從穀中出兵襲擊,夏侯淵率兵與敵廝殺,敵人於是繞出其後,夏侯淵的軍隊退回大本營,但其本人卻未能歸來。”

    “啊?”

    劉辨頓時一愣:“夏侯淵不是死在定軍山嗎?沒有回來,是什麽意思?”

    軍師聯盟趕忙做出解釋:“夏侯淵是死在了定軍山,那支從穀中殺出的兵馬,就是黃忠率領的兵馬,夏侯淵戰死,致使軍中大亂,黃忠趁勢強攻,一戰落敗。”

    “史料上記載,夏侯淵原本就不會用兵,軍中將士皆稱其為‘白地將軍’,這是一個貶義詞,可絕非是白馬將軍公孫瓚,那樣的稱讚。”

    劉辨饒有興致地點點頭:“的確,身為一軍主將,居然親自去修補鹿角,他特麽還能有點正事兒嗎?”

    軍師聯盟笑了笑:“所以啊,他輕敵冒進,想要擴大戰果,也在情理之中!曆史上的夏侯淵雖然有些成就,但就憑這一點,足以把他打下名將的神壇。”

    劉辨一直以為夏侯淵挺厲害的。

    畢竟,在三國誌的遊戲中,夏侯淵的統帥值一般都在88~92之間。

    這樣的統帥值,很難讓人想象,真實的夏侯淵居然是這般模樣。

    親自帶兵去修鹿角,還被劉備抓住機會,一擊必殺?

    嗬嗬!

    劉辨自問,即便沒有軍師聯盟輔佐,他也絕對不會幹出這麽low的事情。

    主將應該有主將要幹的事情。

    帶兵修鹿角這種事情,小兵幹不了嗎,居然還需要你大將軍親自出手?

    劉辨徹底無語了。

    這件事情,實在是讓人顛覆三觀啊!

    當然!

    曆史上夏侯淵能去修鹿角。

    那麽,現在的他,引兵殺出城池,倒也可以理解。

    劉辨努力讓自己保持鎮定:“老師,我要不要替曹操處理他啊?這樣的主將,即便杖責他一百,我都不嫌多!”

    “不行!”

    軍師聯盟立刻阻止道:“你這叫越俎代庖,管教部下,那是曹操的事情,這件事他自然會處理,你不必多心,否則以後可有你操心的。”

    “曆史上的諸葛亮怎麽死的?純粹就是累死的,軍中每有杖責二十的責罰,全都要經過他的批準,可謂事無巨細。”

    “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兼顧所有的事情,這種一插到底的管理模式,在管理學上講,是保姆式管理。”

    “越是有能力的人,就越是會犯這種錯誤,不僅把自己搞得很累,而且沒有給屬下鍛煉的機會,培養不了人才。”

    “所以你看,諸葛亮死後,蜀漢頓失一柱,人才發生了極其嚴重的斷層現象,以致於出現蜀漢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尷尬局麵。”

    “當領導有當領導的藝術,某些事情該管,某些事情不該管,自己心裏要有數,像這種事情,交給曹操處理就好,你不必過問。”

    “充其量!”

    軍師聯盟退而求其次道:“你可以給曹操私下裏寫封信,委婉表達一下觀點即可,將決定權交給曹操,千萬不要替他做主。”

    劉辨佩服得是五體投地。

    專家不愧是專家。

    處理事情,張弛有度,分寸拿捏得很好。

    若是他自己,肯定會下意識插手,甚至恨不得替曹操做主,杖責他一百軍棍。

    可一旦這樣做了,從某種意義上說,自己就等於是把曹操架空了。

    “我明白了。”

    劉辨深吸口氣,緩緩點頭:“這次幸虧有來自兗州的義士支援,否則鄢陵之戰會是個什麽結果,還真不一定呢。”

    “老師。”

    劉辨試探性地道:“咱們現在正值用人之際,否則可以直接錄用啊?”

    軍師聯盟的聲音隨即響起:“可以免試,直接錄用,不過最好親自接見一麵,能以一百精兵,短時間大破軍營者,絕對非同凡俗,或許其中有曆史名人,也不一定。”(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