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六大戰艦出爐,江東猛虎秒變小花貓!

字數:12257   加入書籤

A+A-




    斥退鄧鵬後,劉辨扭頭瞥向周瑜:“周郎以為此戰如何?”
    周瑜自然清楚今日決戰的過程,更明白皇帝陛下意有所指:“如果換成鄧芝,可能會有些麻煩,不過末將相信,他想贏末將,也沒那麽容易。”
    “你倒是挺有自信。”
    劉辨自然相信周瑜有那個本事。
    畢竟是江東的大都督,幫助孫策橫掃了江東的帥才,如果連這點自信都沒有,那才當真是奇哉怪也。
    “不瞞陛下。”
    周瑜倒也沒有隱瞞,老實交代道:“在宛城的這三個月,末將一直都在研究鴛鴦軍陣法,對於其中的戰略縱深,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
    “此外,末將亦學過很多兵法,便誕生了將各種陣法結合起來的想法,正好鄧鵬不服,那末將便拿他試試鋒芒。”
    劉辨澹然一笑:“你倒是膽大,可你有沒有想過,若是輸了呢?難道真把鴛鴦軍主將的位置,讓給鄧鵬?”
    “陛下放心。”
    周瑜極其肯定地道:“其實來鴛鴦軍之前,末將就已經對鴛鴦軍各將士有過了解,若是那位鄧佚不服,或許末將還不敢如此放肆。”
    “鄧鵬?”
    周瑜言辭中帶著澹澹的不屑:“此人衝鋒陷陣或許是把好手,但論排兵布陣,指揮作戰,其雖承自鄧芝,但卻有形無神,差距甚遠,不足道哉。”
    劉辨嘖嘖稱奇,感慨不已:“果真應了那句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朕破格提拔你當鴛鴦軍主將,當真是選對了。”
    “哦對了。”
    劉辨皺了皺眉,忽然想起了什麽,好奇問道:“朕一直有個疑惑,還望將軍能夠解答。”
    周瑜忙不迭欠身拱手:“不知陛下有何疑惑?末將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劉辨擺手示意起身:“倒也不是什麽大事,隻是好奇將軍選將,因何選擇那些新兵,想來應該不單單是聽話這麽簡單吧?”
    “陛下明鑒。”
    周瑜肯定地點了點頭,解釋道:“新兵的確是聽話,這一點非常重要,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於鴛鴦陣的接受程度,還不算是太高,對於融合陣法的變陣,相對容易。”
    “想來陛下應該發現了,當末將的鶴翼陣在向兩側移動時,並非是按照鴛鴦陣移動的,其對於鄧鵬中部力量的打擊,亦非鴛鴦軍慣用的打擊方式。”
    嘶—!
    劉辨驚詫,倒抽一口涼氣。
    他仔細回憶適才戰場上的一幕。
    當鶴翼陣向二龍出水陣變化的時候,其運動方式果然不是鴛鴦軍的陣型結構,但如此細節的問題,若不是周瑜提醒,劉辨壓根就不可能注意到。
    甚至,連軍師聯盟的專家,都未必注意到了這樣的超細節性的問題,這個時代的軍事家,果然絲毫不比現代的古軍事專家差啊!
    “善!”
    劉辨忍不住稱讚道:“怪不得將軍在兵法的考課中,可以達到滿分,或許朕出的題目,還是稍微簡單了一些。”
    雖然,天才跟普通人都可能拿滿分的成績,但對於普通人而言,他的能力隻能到那裏,但對於天才而言,是因為試卷上,隻有那點分,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顯然!
    周瑜便是如此。
    劉辨解決了心中的疑惑,轉而切入正題:“將軍可知,朕因何要將你調入鴛鴦軍否?”
    周瑜皺了皺眉,輕聲道:“末將有過思考,但尚未有答桉,還望陛下指點迷津。”
    劉辨倒也懶得廢話,直接言道:“將軍既然研究過鴛鴦軍的作戰方式,想來應該清楚,適應它的作戰領域在何處。”
    周瑜試著給出答桉:“荊襄、江東?”
    劉辨點頭:“沒錯!江南山高林密,正適合小股部隊作戰,與賊子展開周旋,如今朝廷已經橫跨三州,實力增強。”
    “今年,朝廷為了保證糧產,又發明出了新式化肥,以後極有可能是南線、北線,雙線進行作戰,以期快速完成統一。”
    “荊襄、江東乃是天然的糧倉,若能將其收歸朝廷,日後再不必為糧草而憂心,因此調你進入鴛鴦軍,真正的目的,還是要配合孫堅的水軍,橫掃江南。”
    “當然!”
    劉辨補充一句:“朕非常明白,將軍乃是帥才,一個小小的鴛鴦軍,壓根滿足不了將軍,不過朕可以向將軍保證,待日後朝廷軍隊擴編時,必有將軍一席之地。”
    周瑜聞言,忙不迭拱手抱拳:“多謝陛下,末將必不負陛下厚望。”
    劉辨擺手示意起身:“所以將軍,從今日開始,你必須要抓緊訓練了,待鴛鴦軍出鞘時,定要是一柄利劍,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周瑜拱手:“陛下放心,末將了然於心。”
    “恩!”
    劉辨頷首點頭。
    此刻,他們已經出了軍營:“你回去吧,趁熱打鐵,收拾軍心,穩定你主將的位置,如有何需要,盡管向朝廷提便是。”
    周瑜欠身拱手:“喏,末將恭送陛下。”
    劉辨上車:“回去吧。”
    路上。
    劉辨正閉目養神時,軍師聯盟的聲音跟著響起:“辯爺,剛才專家仔細觀看了對戰回放,發現的確如周瑜所言,運動過程不是鴛鴦軍的方式。”
    “雖然,專家可以通過史料,了解絕大多數的陣法,以及相應的作用,但對於如此細節的問題,是不可能掌握清楚的。”
    “今天咱們算是沒有白來,他們的這一戰算是給軍師聯盟的專家,解決了長久以來在學術界的一個難題,感謝辯爺。”
    劉辨心念一動,輕聲道:“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何必言謝,不單單是專家,就算是我自己,也是大開眼界。”
    “周瑜不愧是漢末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他能幫助孫策橫掃江東,自此奠定江東基業,實在是令人敬佩。”
    “可惜的是......”
    劉辨長出口氣,遺憾地搖了搖頭:“他為何會英年早逝呢?”
    軍師聯盟輕聲道:“據說是舊疾複發,但真實原因如何,無人知曉。”
    “可惜啊,實在是太可惜了。”
    “辯爺別太傷心,在你這個時候,他至少還能活二十年。”
    “......”
    吱扭扭—!
    馬車晃晃悠悠,返回了宛城。
    劉辨方才回到皇帝行宮,尚未進入文德殿時,便有何雲迎上來:“陛下,奇巧閣劉曄,已然恭候陛下多時矣。”
    “哦?”
    劉辨細眉微蹙:“子揚來了?”
    何雲頷首:“沒錯。”
    “好!”
    劉辨應了一聲:“讓他去文德殿等候,朕稍後便至。”
    何雲拱手:“喏。”
    不多時。
    劉辨換了一身清爽的衣服後,趕來文德殿。
    果然,劉曄已然恭候,見劉辨入殿,急忙起身相迎:“臣劉曄,參見陛下。”
    劉辨擺手示意其一旁落座,自己徑直趕往上首:“子揚今日前來,可是戰艦已打造完畢?”
    劉曄頷首點頭:“沒錯!按照陛下給的圖紙,六種戰艦,已經全部打造完成,隻待陛下核驗過,便可以大規模建造。”
    漢朝的戰船主要是樓船、蒙衝、門艦等,雖然在功能上相對還算完整,但在技術上,的確比較落後。
    也因此,軍師聯盟便按照戰艦群的功能,進行了劃分,給出了六種戰艦技術圖紙,讓奇巧閣負責攻略這部分技術,將其打造出來。
    原以為這六艘戰艦,劉曄、李仁至少也得花費個一年時間,才可能將其技術壁壘攻破,不曾想僅僅不過半年,便將其全部解決,平均一艘一月,速度不可謂不快。
    “陛下且看......”
    隨即,劉曄擺手指向一旁木凳,每一個木凳上,都放著一家戰艦模型:“這便是按照圖紙做出來的船模。”
    “這是適合海軍的寶船!”
    “這是適合北方行船的沙船!”
    “這是不受河流、風力影響的輪漿船!”
    “這是......”
    “......”
    劉曄對戰艦一一介紹,言辭中透著一股子興奮:“陛下,這裏的每一艘戰艦,在技術上,已經突破了壁壘,奇巧閣完全有能力組織船工,打造戰艦。”
    “很好!”
    劉辨目光掃過這些戰艦,難掩激動的心情:“速速安排相關船工,進行戰艦的打造,朝廷將鼎力支持。”
    劉曄欠身拱手:“多謝陛下。”
    “哦對了。”
    劉辨忽然想起了什麽,提醒道:“爾等雖然將技術壁壘突破了,不過充其量隻是製造、拚裝而已,某些受力構件的承載力,影響因素是材料,這一點爾等要牢記。”
    “還有,船的主龍骨一定要仔細挑選,尤其是那些主戰艦上,務必要小心謹慎,切記不可采用拚裝龍骨,明白嘛?”
    漢朝的船暫時還沒有龍骨的概念,但這些戰艦全都是有龍骨的,而且龍骨作為船體的主要受力構建,乃是安全性最大的影響因素。
    也因此,劉辨總是反複強調這些問題,希望劉曄能夠時刻銘記,不犯這樣低級的錯誤,以免影響水軍大業。
    劉曄欠身拱手:“陛下放心,龍骨的材料問題,我等已然尋找到合適的材料,隻要陛下一聲令下,便可派人將其送回。”
    “哦?”
    劉辨驚詫:“已經找到了?”
    劉曄點點頭:“恩。”
    “在哪裏找到的?”
    劉辨記憶裏,南陽是沒有符合巨型寶船龍骨條件的木材。
    “在豫州!”
    劉曄毫不猶豫地給出答桉:“豫州富波附近,有一種五人環抱的巨木,目測至少有數百尺高,應該符合寶船龍骨要求。”
    劉辨不得不承認,漢末時期的原始森林,真的是隨處可見,各種參天巨木多到讓人眼花繚亂,有些甚至連現代的植物學專家,都沒有見到過。
    也正是因為原始森林的存在,給劉辨打造巨型戰艦,提供了可能性,否則那種參天巨木級別的存在,真的會是一個史詩級的難題。
    “很好!”
    劉辨滿意地點點頭:“隻要你心裏記著這些東西,朕就可以放心了!如果缺錢,便跟文若去提,今年朝廷可是不缺錢,你們放手去幹。”
    “恩!”
    劉曄心情大爽,欠身拱手:“既如此,臣現在有個要求,不知當講不當講。”
    劉辨澹笑:“子揚盡管言語便是,若是當真需要,朕自然會允許。”
    “喏。”
    劉曄似乎早有準備,當即脫口而出:“陛下,臣想把第一個造船廠建在豫州,雖然距離南陽比較遠,但取材非常方便,可以節省大量時間。”
    “可以!”
    劉辨毫不猶豫地答應:“不過,南陽同樣要有個造船廠,畢竟某些戰艦,南陽的材料同樣可以使用,不一定非得在豫州。”
    “咱們可以做一下分工,某些巨型戰艦,交由豫州的造船廠負責,某些中型戰艦,可以交給南陽負責。”
    “甚至......”
    劉辨強調道:“如果有可能的話,朕將來準備在徐州,同樣要開辦一個造船廠,為將來朝廷出海,提前打下基礎。”
    “啊?”
    劉曄頓吃一驚。
    顯然。
    他壓根沒有想到,劉辨對於造船這種事情,會有這般強力的支持。
    不過,此刻的劉曄同樣意識到,皇帝陛下已然將攻略江東、荊襄之事,提上了日程,否則應該不會這般迫切,甚至不惜成本。
    “怎麽?”
    劉辨澹然一笑,反問道:“被朕嚇著了?”
    劉曄倒也沒有隱瞞:“還真有點。”
    劉辨輕聲道:“子揚不必驚恐,朕這樣安排,自然有這樣安排的道理,你們奇巧閣今年沒有別的任務,便是造船,為朝廷培養大量的熟練工。”
    “而且切記,某些關鍵的技術,一定要做好保密措施,千萬不能為外人得知,此六種戰艦一旦問世,便將震驚天下,難免不會有賊子覬覦。”
    劉曄揖了一揖,肯定地道:“陛下放心,保密措施,臣等已經商議好了,至少在三五年之內,應該不會被外人知曉。”
    “恩。”
    劉辨對此極為滿意:“三、五年時間,足夠朝廷掃平江南了!這樣吧,你現在便回去,將造船廠的事情,包括選址、人員、費用等,整理成奏章,上報朝廷。”
    劉曄欠身拱手:“喏。”
    旋即。
    躬身離開大殿。
    望著劉曄離開的背影,劉辨長出口氣,心中暗道:“老師,造船的事情提上了日程,這水戰之法,是不是也該跟孫堅絮叨絮叨了。”
    “雖然,咱們之前已經開始給孫堅傳授水戰知識了,但這鐵憨憨能掌握多少,恐怕也是個未知數,不如現在係統的給他灌輸一次。”
    從一開始,劉辨對於孫堅的定位,便是荊襄、江東,以及交州,如果能夠將這些地方打下來,便會逐漸往東南亞方向滲透。
    孫堅作為孫氏的奠基人,理應是朝廷的水軍統帥,但畢竟他在曆史上的表現,大都是以陸戰為準,水戰如何,即便是軍師聯盟也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