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2 大明宮

字數:3911   加入書籤

A+A-




    玻璃用一個巨大的數字告訴所有人,它真的可以影響國家安危。
    這也意味著,之前那些人反對立法保護玻璃的理由不能用了。
    可是當首日十五萬緡交易額爆出後,他們麻了。
    大家先是懷疑這些人是不是瘋了,又不是天然寶石,人工能煉製的玩意兒值得花這麽多錢嗎?
    國庫和內庫八二分賬,這十五萬緡有十二萬要進入國庫。
    剩下的三萬雖說是進入了皇帝的內庫,可朝廷真需要錢的時候,皇帝敢不出錢?所以這些錢其實都算是進了朝廷的口袋。
    玻璃拍賣第一天,成交額高達十五萬緡錢糧,所有聽到這個消息的人都為之震驚。
    士族自命清高,以為自己才是天下真正的貴族,皇家都被他們看成是暴發戶。
    經過幾百年的宣傳確實起到了效果,大家也都認為士族確實高貴。凡是他們認為好的,那就一定是有品位的。
    現在士族都出手搶玻璃,可見它是好東西,是有品位的東西。
    然後第三天成交額再創新高,十八萬三千緡。
    不過之所以賣出這麽高的價格,除了士族的廣告效應,主要得益於胡商的競爭。
    為了爭搶那個酒紅色花瓶,兩個大胡商杠上了,出價一個比一個高。
    最後被那個叫西摩爾的胡商,以四千九百兩黃金買走。
    這也是本次拍賣單價最高的一件了,交易額也是六天裏最高的一天,後麵三天的總額就掉落到了十五萬緡以下。
    但六天的總成交額高達九十二萬八千四百緡,這個數據一出,長安再次沸騰。
    誰都知道,朝廷有錢了。
    朝堂也瞬間就變得安靜起來,麵對歲入四分之一的龐大數額,再也沒有人敢反對立法保護之事。
    李世民和一眾重臣迅速就把這件事情給敲定了。
    法令很簡單,凡竊取配方煉製玻璃者,以謀逆罪論處。
    有了錢李世民展開了一係列行動,先是令工部著手對黃河進行實地考察,製定一套修河方案。
    然後令兵部開始囤積均需物資……之前因李淵駕崩而停工的大明宮,也再次小範圍的複工。
    其實修大明宮是陳景恪的建議,他的理由是:“錢隻有流動起來才是錢,放在倉庫裏那就是一堆廢銅爛鐵。”
    “且天下缺錢,朝廷應該把這些錢流通出去,緩解錢慌壓力。”
    這兩個理由隻是讓李世民覺得有道理,但窮慣了的他一時間還是不習慣這樣大手大腳的花錢,有些遲疑。
    然後陳景恪拿出了絕殺的理由:“不論是高血壓還是哮喘,都需要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情。”
    “大興宮夏熱冬冷,現在有暖氣冬天不用擔心,夏天呢?住在蒸籠裏您能開心的了?”
    飯後李世民就下旨,重啟大明宮計劃。
    朝臣雖然頗有微詞,但一想到那九十二萬緡錢,以及每個月都會有一次的玻璃拍賣會,頓時就不說話了。
    反正朝廷有錢,皇帝自登基以來也確實挺勤政節儉的,就讓他修一次吧。
    於是就這樣大明宮工程重新啟動。
    陳景恪為何要鼓動李世民修建大明宮呢?倒不是為了造奇觀什麽的,他告訴李世民的第一個理由就是真實原因。
    玻璃的吸金能力有目共睹,賺回來的大部分還都是現錢。這麽多錢都堆在國庫裏,造成通貨緊縮後果就太嚴重了。
    況且大唐本身就麵臨著通貨不足的局麵,以至於朝廷不得不下令,糧食和絹帛也可以作為錢使用。
    現在肩上扛著半袋糧食,腰裏纏著幾尺布去趕集,那就是常態。
    即便大唐是純農業社會,這種情況對國家經濟也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本就脆弱的商業更是半死不活。
    而且這種大興土木除了撒錢,對商業的促進作用也非常明顯,商業繁榮了國家就能征收商業稅。
    總之一句話,國庫裏的錢必須要花出去。
    大唐君臣忙著建設國家的時候,在長安城的某個角落裏,有一個胡人正借酒澆愁。
    聞著滿屋子刺鼻的酒味兒,看著醉醺醺的同伴,阿拉布眼睛裏閃過一絲無奈。自那天拍賣會上,心心念念的紅色花瓶被搶走,好友就變成了這副模樣。
    “瑪格蘇德,不要再喝了。你是我們商隊的首領,你這樣大家怎麽辦?”
    “而且我打聽過,玻璃每個月都會拍賣一次,這次失敗了就再等一月,總能買到的。”
    7017k
    但這個匿名隻是不讓玻璃館的人對外公布,對參加拍賣的人是無效的,很快就有具體消息傳出。
    博陵崔氏出的手。
    而且競拍失敗的其他士族也沒有空手而歸,把剩下的精品都拍走了,今天這十四萬七千緡有十萬緡出自他們的手。
    就算懷有私心的人也知道,此時已經不適合再反對此事。
    原因很簡單,如此巨額利潤之下,你還反對朝廷立法保護,安的是什麽心?
    不過他們不急,拍賣會還有五天,萬一後麵拉垮了呢。
    然而很快現實就告訴他們,純屬想多了。
    拍賣會第二天成交額十四萬七千緡,成交價最高的是那套玻璃文房四寶,某匿名客戶出價三千一百兩黃金購得。
    事實上這個成交額出來後,但凡還有點公心的人都知道,自己不能再反對了。
    足足十五萬緡啊,朝廷歲入也才三百多萬緡,誰敢說這是小錢?
    這下大家更麻了,你們士族不是看不起皇家嗎?怎麽這時候跳出來湊熱鬧?
    但顯然不會有人回答他們的問題,而且士族出手也引起了更多人對玻璃的興趣。
    一想到這巨額的利潤,他們都恨不得馬上去找長孫無忌要貨。
    沒資格喝湯的則羨慕的眼珠子都紅了,但對此卻無可奈何。
    然後就是感慨,大唐有錢人真多啊。
    朝臣對此的看法則是截然相反,有資格喝湯的權貴非常興奮,現在賣的價錢越高將來他們賺的就越多啊。
    最尷尬的還是出於公心反對此事的人,他們真不是眼紅玻璃的利潤,單純是覺得不應該用國家法令保護玻璃的製作方法。
    理由很簡單,玻璃是奢侈品與國家並無什麽好處,出台法令保護會讓國法蒙羞。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