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2 交易

字數:4429   加入書籤

A+A-




    建立醫學院?眾人表情各異。
    如果沒有之前封醫聖的提議,那麽此舉就是單純的為了推廣醫術,提高人口存活率。
    可兩則結合起來,怎麽看都是為了給孫思邈塑金身,皇帝是真的準備捧起一個屬於大唐的聖人啊。
    這些人想的更多,捧的是和百姓息息相關的醫聖,皇帝能通過此舉獲得巨大的聲望。
    但也正因為是醫聖,等孫思邈不在了,孫家將隻有榮譽地位而不會有特別高的政治地位,不用擔心他們造反。
    如果想的再深一點,孫思邈是道教領袖,封他為醫聖也是拉攏道教的一種手段。
    皇帝就是皇帝啊,果然高明。
    如果是之前他們肯定會反對,單從經濟方麵計算,朝廷都負擔不起這麽大的開銷。
    可現在不一樣了,玻璃每個月都能創造百萬緡收入,又有了中南半島這個糧倉,支撐這個計劃毫無問題。
    再加上分封在即,朝廷培養出來的郎中,將來他們可直接弄一部分去自己的封國。
    xiaoshc
    相當於是用朝廷資源給自己培養人才,何樂而不為,於是眾人全票通過了這個計劃。
    李世民的計劃可不止於此,在確定醫學院計劃之後,又說道:“未來我們可能要建立數十乃至上百的封國,需要大量的官吏。”
    “你們是想用士族豪強子弟來治理自己的封國,還是想任用寒門子弟?”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個人說話。但都從對方眼睛裏看到了對方的想法,蠢貨才用士族豪強子弟管理自己的封國。
    皇帝不是第一次公開表示對士族的不滿,之前他們都隻是在一旁看笑話,不願意也沒必要得罪士族。
    現在不一樣了,自己好不容易打拚出來的封國,誰特麽願意和士族豪強分享啊,腦子有病嗎。
    但要讓他們就這樣直接和士族豪強對上,他們心中也不願意。
    雙方共存了幾百年,有爭鬥也有合作相互之間也有通婚,關係錯綜複雜是不願意和對方死鬥的。
    然而曆史證明了,這隻是關隴集團單方麵的天真想法,士族可沒把他們當回事兒。
    等武則天上台,士族抓住機會一波把關隴集團打包送進了墳墓。
    也不知道那個時候他們有沒有後悔過,為啥當初不幫李世民對付士族。
    李世民一直都知道關隴集團有私心,這也是為什麽之前他猶豫不敢對士族動手的原因。
    但現在不一樣了,分封大權掌握在我手裏。想要封國又不想出力,哪有這麽好的事情。不把士族打垮,你們誰都別想要封國。
    所以他當即就說出了自己的計劃:“為了有足夠的人才來管理大唐以及諸卿的封國,我決定全麵建設學政體係和科舉體係。”
    他又把設想中的學政和科舉體係都講了一遍。
    學政體係簡單來說,就是建立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人才培養體係,也就是公立學院。
    科舉體係彷照了後世的成熟模式,分為縣試、州試、京考和殿試。
    考中縣試可以為秀才,自動擁有當老師、開辦私學的資格。
    秀才可以參加州試,考中為舉人,可以直接當吏員以及七品以下的小官。
    舉人有資格參加京考,考中者為會元。會員參加殿試,原則上所有人都會有名次。
    前三名為一榜進士,二榜前十也是進士;二榜第十一到第一百名為同進士;剩餘為三榜賜進士出身。
    前十三名進士可以直接進入弘文館為官,同進士和賜進士則任命為地方官。
    “書院使用的教材,為朝廷編撰的九經、算經、唐律,孫真人注釋的《道德經》《南華經》等書籍……它們也將會作為科舉考試的標準。”
    眾人都忍不住感到心驚,皇帝這是要徹底和士族豪強撕破臉皮了。
    士族最大的資本是什麽?壟斷了學問的注釋權。
    學政體係使用國家注釋版的經典,完全拋開了士族。科舉考試也以國家注釋版為準,就是逼迫士族主動放棄家族學問。
    抱著家族學問不願意放棄?那皇帝隻會更高興,用不了多久士族將會被徹底趕出官僚體係。
    而且一旦士族掌握的學問沒有辦法做官,還有誰願意跟在他們屁股後麵呢?
    這可以說是直接把刀架在了士族脖子上。
    其實類似的事情當年已經有人做過了,那就是漢武帝。
    事實上漢武帝並沒有直接喊出獨尊儒術的口號,也沒有公開打擊過百家中的任何一家。
    他隻是在實際行動中,優先提拔任命儒家出身的讀書人,然後墨家、陰陽家、名家等百家弟子紛紛改學儒家。
    這些學派後繼無人一代不如一代,自然而然的就消亡了。
    這些學派也抗爭過,可用人權力掌握在皇帝手裏,他們毫無辦法。
    造反?兵權掌握在皇帝手裏,造反一個試試。
    眼下士族麵臨的情況,和當初百家麵臨的情況何其相似。
    這一連串的計劃實在是太完善了,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在場眾人心中也不得不佩服,這位皇帝真的是謀定而後動啊。
    然後就是無奈,看來這次是必須要和士族豪強對上了。
    會議結束,眾人都心事重重的離開,隻有長孫無忌留了下來。
    看著疲憊的李世民,長孫無忌關心的道:“聖人,您沒事吧?”
    李世民靠在椅子上,道:“無礙,隻是有些心累……你說這些人會不會幫我們對付士族豪強?”
    長孫無忌毫不猶豫的道:“肯定會的,真正的封國沒有人能拒絕的了。”
    李世民腦海裏浮現出一個人,笑道:“真的沒有人能拒絕嗎?”
    長孫無忌馬上就猜到了他的意思,苦笑道:“是我狹隘了,忘了天下還有景恪這樣的人。”
    李世民歎道:“我又何嚐不是呢,對景恪掌握的知識了解的越多,我就越難以心安。”
    “若非觀音婢從中調解,恐怕我早就忍不住要對他下手了。但若真是對他動手,損失將無法估量。”
    長孫無忌附和道:“用景恪自己的話說,未知的才是最危險最讓人恐懼的。陳氏一族實在太強大太神秘,換成誰都會懷疑。”
    “不過我相信,以陛下的心胸是斷然不會對他動手的,您不是這樣的人。”
    “說句不敬的話,這也是當初把妹妹嫁給您,並追隨您的原因,而您也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
    “哈哈……”李世民非但沒有生氣,反而開懷大笑,道:“知我者,輔機也。”
    玩笑過後,長孫無忌正色道:“若想讓這些人全力以赴的對付士族和豪強,光靠許諾是沒有用的,必須要拿出實際行動。”
    “我建議,先挑選幾家把封國建立起來作為樣板,如此才能徹底打消他們的疑慮。”
    李世民頷首道:“你以為先封哪幾家,又把封地放在何處為佳?”
    長孫無忌正準備回答,忽然聽到外麵任封大聲道:“聖人,奴婢有要事稟報。”
    李世民眉頭一皺,麵露不悅之色,不過他也沒有拿人撒氣,而是問道:“何事?”
    任封說道:“東宮來報,太子妃臨盆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