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禦前會議

字數:4046   加入書籤

A+A-




    錦州,城主府。
    崇禎正舉行最高級別的軍事會議,參加會議的人有英國公張之極,孫承宗,祖大壽,曹文詔,黃得功,李若璉等主要將領。
    “各位,收複遼東失地就在今朝,遼東已經被建奴奪去有三十多年了,遼東子民是時候回家了。”
    崇禎看著眾人,“在戰前朕明確的告訴大家,朕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賞罰分明是明軍最基本的軍規,如果有哪一點朕做的不公平,你們可以隨時指出來,朕絕不追究。”
    “之前很多將士立了功得不到封賞,死亡的士兵得不到應有的撫恤,傷殘的士兵直接趕出軍營,這種種原因造成士兵不敢戰,將軍得過且過。”
    祖大壽等人靜靜的聽著,這些都是明軍的弊病,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沒有能力改變。
    頓了頓,崇禎繼續道,“造成這一切最大的罪魁禍首就是朝廷,就是當朝皇帝。”
    “皇上…………”
    孫承宗動容了,皇上這是自己罵自己啊,甚至把祖先都罵進去了。
    “孫愛卿不要打斷朕,崇禎抬手阻止孫承宗,“朕說的這些都是實話,也沒有什麽避諱的,錯了就錯了,隻要能認錯還是一位好皇帝。”
    “威名赫赫的漢武大帝還下罪己詔呢,皇帝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這很正常,今天朕想告訴你們的是,一個人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就一定會有成就。”
    “如果能改正這些錯誤,那就更好了,此次大戰對於大明很重要,你們有什麽建議可以盡管說出來,就算說錯,朕也不會怪罪。”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麵,比如曹將軍就是擅長帶領騎兵作戰,祖將軍善於守城,這些都是你們各自的長處,對於打仗,朕不懂。”
    “但是朕會虛心求教,絕不會亂來,朕隻知道,如果要想取得勝利,絕不是靠一個人,而是大家齊心協力,通力合作。”
    “對了,朕在這裏強調一下,以後各軍作戰時如果對友軍見死不救,朕一定會嚴懲。”
    “在朕眼裏沒有雜兵,精兵的劃分,將士們都是一樣的,隻是按分工不同,軍餉有高有低。”
    “騎兵因為作戰危險,所以軍餉比較高,但是他們沒有比其他人更高級,和其他兵種的權力是一樣的。”
    《重生之搏浪大時代》
    “臣等謹遵陛下教誨!”
    眾人同時喊道。
    明朝不止在朝中分成不同黨派,在軍中也按地域分成川軍,浙兵,陝西秦兵,而這些往往都因為各自的主將有個人恩怨,在戰場上見死不救,最後導致己方吃敗仗。
    “你們說說這次應該怎麽打?”崇禎問道。
    眾人對視一眼,由在坐輩分最高的孫承宗先說,他不止年紀大,官位也是眾人之中最高的。
    “皇上,臣認為我軍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能分兵,”孫承宗嚴肅道,“我們不能重蹈覆轍,避免薩爾滸之戰,而且要保證大軍糧草充足,以免土木堡之變再現。”
    這兩個教訓可是明朝拿百萬大軍用血換來的。
    眾人心裏一驚,看向崇禎,看看他會不會發火。
    崇禎點點頭,“孫愛卿說的對,分兵,糧道,這兩項我軍絕對不能犯錯,朕不會把大軍分開的。”
    “糧草也屯積在覺華島,即使建奴想破壞也沒有辦法。”
    覺華島是一個孤島,四麵環水,建奴沒有水師,這絕對是一個絕佳存放糧草的地方,明軍自然不會眼瞎。
    其實自從遼東局勢惡壞以後,明軍就把大量的糧草屯於堅城,海島。
    可就是這麽一個地方竟然被努爾哈赤攻破了,那年是天啟六年,努爾哈赤攻打寧遠失敗後,怒而轉攻覺華島。
    當時天氣非常寒冷,覺華島周圍的海域全部結冰,這一幕努爾哈赤發現了,守島明軍也發現了,他們奮力挖出一條長達7公裏的冰壕,可是天氣實在太冷了,剛剛挖開的地方立馬就結冰了。
    守島的六千明軍麵對如狼似虎的建奴自然不是對手,全軍覆沒,島上的二十萬石糧食也被建奴得到了。
    全天下都知道袁崇煥打贏了寧遠之戰,可是沒有幾個人知道,在他的眼皮底下,整整二十萬石糧食盡入建奴之手,這可是朝廷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
    可能明廷太希望一場勝利了,刻意忽略了己方的損失。
    要知道二十萬石糧是什麽概念,這可不是隻值二十萬兩銀子,這些糧食都是從國內辛苦運過來的,有些是從天津用船運,有些是遼東屯糧,覺華島這一戰明朝至少損失了五十萬兩銀子。
    “皇上,覺華島雖然是一個孤島,可是冬季海麵會結冰,並不是很好的存糧之地,”祖大壽開口道。
    “是啊皇上,覺華島有很大的弊端,之前建奴就趁海麵冰封強攻覺華島,”孫承宗也開口道。
    “不用擔心,現在天氣漸漸變暖,海水不會結冰了,”崇禎笑道,“這次大軍征討建奴最多打六七個月,怎麽也不會打到冬季,如果真的到那個時候,朕調二十門紅夷大炮上島,看看建奴還敢不敢來。”
    “二十多萬大軍的糧草實在太多,錦州,寧遠,山海關一路都存滿了,其他地方實在沒地方放了。”
    人數多了就這點不好,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糧食,所以古代軍隊都是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還要防備被敵人截了糧道。
    很多以少勝多的戰役都是斷了對方大軍糧道,比如曹操和袁紹的官渡之戰,土木堡之戰,白起的長平之戰。
    這些都在提醒崇禎,打仗不是靠人多,人數多不一定就能穩贏,對於自己的後方穩定崇禎當然做了很多安排,其中就從登州調了一支水師過來專門運糧,護糧。
    皇太極:“你這是欺負我沒有船。”
    接著崇禎又道,“其餘的大軍還要半個月才能全部到達錦州,我們也不能在這裏幹坐著,朕決定先把錦州北麵的義州和廣寧奪回來。”
    “這樣林丹汗的五萬騎兵就可以從廣寧通過,和我軍一起夾擊建奴。”
    廣寧過了遼河就是重鎮沉陽,建奴的老巢盛京,廣寧也是建奴聯通蒙古諸部的重要通道。以前明朝就是在廣寧和漠南蒙古展開互市。
    “皇上,林丹汗才五萬騎兵,我們有必要和他聯盟嗎?”黃得功開口道。
    “英國公,你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崇禎沒有回答,反而點名張之極,對方這一路上都不是很積極,心不在焉不提建議,也不反對,剛剛眾人在商議他也隻是坐著不發一言。
    張之極看了眼崇禎,崇禎也正在看著他,“英國公這一路上好像有心事啊,朕看你都沒有說過話。”
    其實崇禎很清楚張之極什麽心態,這些世襲勳貴,特別是世襲國公,根本不想打仗,也不想立功,他們隻想著在京城混吃等死,反正有爵位了,就算再立功皇帝也隻是賞點錢糧布匹。
    國公爵位已經是大明臣子最高的榮譽了,再立功也沒有用,反而打仗一不小心還會賠上自己性命,打仗對英國公來說完全是賠本買賣,別說什麽勳貴愛國。
    他們也是人,他們哪管大明怎麽樣,隻要大明朝沒亡他們就一點都不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