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河南藩王
字數:4171 加入書籤
吳三桂隻知道京城是天下第一大城繁華無比。
年輕人向往繁華之地很正常,而且現在他也沒有後世那種野心,他想著離皇帝更近,建功立業的機會更多。
而祖大壽考慮的更多是家族利益。
如果他繼續留在遼東,他有信心把祖家發展成一個真正的地方豪族,可是現在皇上把他調回京城,祖家的發展肯定沒有之前的好。
祖家再也不是錦州第一家族,雖然何可綱會看在他的麵子上對祖家照顧一下,可是何可綱畢竟是外人,他第一照顧的對象是自己何家,有什麽好處就不會落到祖家頭上了。
現在皇上把自己調進京城,明顯是不想讓祖家在遼東繼續坐大,就算自己看出來又怎麽樣。以前還可以稱病不來京城,借助建奴讓朝廷的人不敢把自己調離。
現在如果還想找借口,恐怕皇上會直接把自己砍了。
大軍過山海關,一路沿水泥路直達京城。
“舅舅,這裏的路用什麽修的,怎麽這麽平整?”
“這個應該就是水泥路,聽說京城這邊都是在修這種路了。”
自山海關過來後,大軍踏上水泥路後,速度再次快上一截。
得知皇帝凱旋回京,內閣首輔溫體仁又組織文武百官在德勝門迎接大軍。
“溫大人,上次皇上說過不準鋪張浪費,您這次還這樣搞,比上次的人數還更多,您不怕皇上責怪嗎?”吏部右侍郎趙士惠湊到溫體仁旁邊,“不過您這麽做肯定有道理,不知我有沒有榮幸聽聽大人的教誨?”
趙士惠這些天給溫體仁送了幾萬兩銀子,還有不少東珠。
“哈哈....這沒有什麽好說的,你回去稍微琢磨一下就知道了,”溫體仁心情大好,撇了眼趙士惠,“快回去站好,皇上馬上就要到了。”
這時地麵隱隱震動,隻見遠處水泥路上出現大隊騎兵,彷佛一片火燒雲般朝城門飄來。
“皇上,首輔大人帶人在城門迎接呢,”孫承宗笑道。
“這個溫體仁,朕早就和他說過不要鋪張浪費,真是死性不改。”
崇禎放緩馬速慢慢接近城門。
“臣等拜見皇上,恭賀皇上一戰殲滅建奴,揚我國威,臣在這裏賀大明中興。”
“皇上英勇無敵,有了皇上,大明萬年基業永固,千秋萬代,吾皇萬歲萬萬歲。”
溫體仁帶著眾人跪倒大聲喊道。
隨後身後的眾人全部跟著一齊呼喊,場麵一時非常熱鬧。
崇禎緊繃的臉也鬆了下來,哪個皇帝不想別人誇呢,更何況是在這麽多人麵前。
“起來吧,下次不準這樣了,要把銀子省下來多買一些糧食。”
崇禎黑著臉看著溫體仁。
“微臣知道了。”
挨了罵,溫體仁也沒有不高興,站起身來,身後的其他官員也站起來。
“進城。”
崇禎說著騎馬往城裏走,進城的時候他看了眼吏部右侍郎趙士惠一眼,後者一接觸崇禎的眼神立馬低下頭。
回到宮中,崇禎遞給李若璉一張名單,“把這些人全部抓起來嚴加審問,其中吏部侍郎趙士惠要著重審訊。”
“遵旨,”李若璉接過名單向宮外走去,崇禎則來到禦書房,內閣眾人和六部尚書都在那裏等著,畢自嚴也跟著回來了。
“皇爺,各位大臣全部都在等著呢,還有後宮的各位娘娘也都在等您,”王承恩在崇禎旁邊笑道,“後宮的各位娘娘知道您要回來,早上就早早的起來命人打掃寢宮,吩咐禦膳房給您做您喜歡吃的小雞燉蘑孤。”
“皇後娘娘特意交代,您今晚一定要去坤寧宮過夜看看太子。”
“看兒子是假,交公糧是真吧,唉,今晚別想有覺睡了。”
崇禎心裏想著朝禦書房急步走去,回來有一大堆的事等著他呢。
崇禎走進禦書房,眾臣全部都起身行禮,崇禎也不客套,直接開口詢問,“坐吧,第一件事,朕問問河南黃河決口的事怎麽樣了?災民有沒有安排好?”
“回皇上,現在水勢平緩了些,河南巡撫正派人把缺口堵住,災民都救上來了,隻是糧食不夠,微臣已經派人去南邊運糧到河南呢。”
溫體仁作為首輔首先開口道。
崇禎翻了個白眼,這些人說話就沒有幾句是真的,避重就輕,活著的救上來了,那死了多少人一句不說。
“去南方運糧到河南,那要多久,災民餓著肚子能等那麽久嗎?崇禎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福王封地不就在河南洛陽嗎?叫他先拿點糧出來應急。”
暢想中文網
“戶部有沒有算一下大概需要多少糧食,現在河南那裏最需要的是糧食,衣物,你們不要隻知道送錢。”
“皇上,此次水災造成的傷害範圍很大,受災的百姓涉及十幾個縣,受災百姓大概幾十萬人,朝廷至少要準備上百萬石糧食,讓老百姓堅持到下半年糧食收獲。”
溫體仁看著崇禎說道,“內閣已經撥款五十萬兩賑災,這事微臣沒有經過皇上同意,請皇上降罪。”
“做的好,繼續說。”
溫體仁料定崇禎不會怪罪所以才敢擅自做主,反而還會誇自己有魄力。
“河南發生了水災,微臣第一時間就讓河南布政使開倉放糧救濟災民。不過河南存糧不多,而且人手不足,經過兩月也還沒有把所有的受災百姓妥善安排好。”
“一百萬石糧,恐怕福王也沒有這麽多,”崇禎皺著眉頭,問道,“河南還有哪幾位藩王,現在國家有難,他們身為大明親王也該出點力。”
眾人對於崇禎這番操作當然欣然同意,讓藩王拿出糧食來救濟災民,朝廷總不能白養一群藩王。
如果換做以前的明朝皇帝,他們不會向藩王伸手要糧,無他,關乎皇帝臉麵。
可是自己不是那些死要麵子活受罪的皇帝,崇禎覺得國家有難,朝藩王借錢借糧屬於正常操作,至於會不會還嘛,那肯定會還啊。
朝廷還會少了藩王那些糧食,簡直是看不起他這個皇帝。
“回皇上,河南原有十一位藩王,留到現在還有六位親王,分別是洛陽福王,開封府周王,南陽唐王,衛輝府潞王,汝寧府崇王,懷慶府鄭王。”
河南是明代的宗藩大省,先後有十一王分封於此,整個明王朝受封親王、就藩建國者五十人,河南就占到了五分之一。有“中州之地半入藩府“之稱。
其實明末的藩王不算多,朱元章時期分封了25位藩王,整個明朝二百多年曆史,總共五十多位藩王,崇禎時期全國藩王27位。
單單看藩王數量也不算很多,朱元章規定親王俸祿每年一萬石,朝廷也隻需要二十多萬石糧,那麽為什麽說明末宗室是朝廷的一個很大負擔呢?
其實最大的開支並不是這些親王,而是這些親王下麵的宗室子弟。朱元章把宗室分為八級,最高級的是親王,最低的是奉國中尉。
朱元章時期整個皇室人口隻有58人,他沒有考慮過人口增長,或者說沒考慮過皇室這麽能生。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宗室人口呈爆炸般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