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武憲政要

字數:4179   加入書籤

A+A-




    “皇後娘娘叫我來,就是來惡意揣測我,惡意揣測你兒子嗎。”徐增壽臉色很不好看。
    “三哥,本宮言盡於此,徐家承蒙皇恩,姐姐她們也很知足。本宮從陛下還流落民間時便跟著他,到他如今坐上那奉天殿,深知不易,他是真的希望百姓能夠過得好,你不支持反而教唆文墉如此之做,也不為徐家想想。”
    “皇後娘娘,陛下隻不過是因為你流掉的那個孩子愧疚你而已,你當他在意你,從文基和德寧同時出生,再到文墉,我可是從小看到大的,這會兒說我居心叵測。”
    見徐妙錦要走,徐增壽又跟著嗡嗡道:“你不想聽?我偏要說。士紳一體當差納糧,滿朝文武誰同意,就大哥那個強驢傻不愣登支持!
    開發石見銀山,我去討要,陛下不給我。那皇後娘娘去要,陛下肯定會給你的,給外人采不如給徐家。”
    聽聞徐增壽還想要石見銀山的開發之權,轉過身,道:“誰也不能阻擋陛下的國策,寶鈔與士紳當差納糧皆是國策,石見銀山采礦權,陛下想給誰就給誰,你說了不算,我也不會幫你問。”
    說完轉身離去。
    門外內侍過來道:“徐大將軍,皇後娘娘說,若是大將軍您不想在宮裏用膳,便差奴婢送你出宮。”
    徐增壽道:“用,文墉呢?”
    “皇後娘娘說,讓殿下麵壁。”
    且說方孝孺在偏殿等候,徐妙錦走到廊下時,保持自己臉上微笑,見方孝孺發呆,道:“方學士找本宮有何事?”
    雖然說帝後情深,找皇後娘娘未必就會幫忙勸阻,但是方孝孺仍然想要試一試。
    登基大典這幾日,方孝孺也是盡心盡責,不曾想陛下上朝第一件事便是將自己推到北方去,這如何說法,方孝孺便對著皇後大吐苦水。
    “皇後娘娘,臣自問無愧於心,如今陛下登大寶,但是似乎想要逆祖宗法製而行。”方孝孺抹了把眼淚,哽咽著說道:“陛下斥臣去北方,到底是為何故啊。”
    “你是說,陛下讓你去北方為大明推廣學堂,方學士不願意去?”徐皇後望著對麵的方孝孺,疑惑的問道。
    “回皇後娘娘,臣,所言句句屬實啊,陛下怎麽能廢除殉葬,這可是洪武爺在位定下的規矩,就連太上皇登基時都沒有去改過。”
    “可是,陛下不是洪武爺,也不是文康爺,他是當今皇帝,是大明百姓的天,殉葬活人,如此做法,豈不知是傷天害理。”
    方孝儒道:“殉葬有何不好?後宮妃嬪同葬,大明皇宮少多少開支,又避免多少後宮醜聞。”
    “方學士!本宮支持陛下廢除殉葬是憐惜生命,不能沒有子嗣就要一同殉葬,有些人可殉情,但有的人隻想好好活著,為何要生葬,便是造孽,儒家的仁義,先生比本宮懂。”
    “這……”方孝孺一時不知道如何去接這話,似乎是有那麽些道理,可是士紳納糧又該怎麽說。
    “陛下脾氣不好,有些時候本宮也勸不住,所以方學士還是三思而後行才好,學士一番才華,教書育人做學問才是最好的上策。”徐妙錦語重心長的看著方孝儒說道。
    方孝孺知道新帝手段,不過從他做太子時為了百姓來看,還覺得他是個好皇帝,事實上,登大寶就開始大刀闊斧廢殉葬。
    不過這可是皇帝啊,還是正統,又無從吐槽,隻能求助於這位徐皇後,方孝孺默默地等著。
    “後宮不得幹政,這個規矩方學士應該比本宮懂,陛下常與本宮說,方學士乃是大儒,要用到大明最要緊,最需要的地方去。
    陛下最看重的便是學堂,讓學士去是為了教化學生。”
    方孝孺忙道:“臣是願意去教化學生的,隻是……”
    “那就好,此乃好事,本宮會與陛下提方學士的赤膽忠心的,讓陛下早日安排學士啟程。”
    “皇後娘娘,臣不是那個意思。”方孝孺沒有說出的後半句是他想留在京城教化學生,怎奈沒說出口。
    “對了,方學士,本宮前幾日見琉球使臣送來一支百年人參,便送給方學士吧。”
    內侍連忙去取。
    方孝孺這會兒愣了,百年人參他連須兒都沒見過,這次皇後娘娘竟然要賞給他。
    等方孝儒捧著人參站在廊下時,才覺得哪裏不對,他不是來要人參的,是來給讓皇後勸陛下的,隻是再回頭哪裏還有皇後娘娘的身影。
    ………………
    禦書房,朱雄英正在與鄭和還有朱棡商議下西洋之事,便聽見內侍進來傳話:“陛下,徐大將軍來了。”
    “噢,讓他進來吧。”
    “臣徐增壽見過陛下。”
    朱雄英靠在椅子上,將修改好的海圖遞給鄭和,笑道:“吃飯了沒有,待會兒一起用膳。”
    徐增壽這次對朱雄英登基,封了徐家所有人,除過徐增壽,還讓徐輝祖帶了朱雀衛。
    “陛下,臣想為陛下效力。”徐增壽直接了當:“願赴永樂府開發石見銀山的銀礦。”
    對於徐增壽,這家夥似乎總是有意無意散布燕王朱棣多厲害,多次輕視自己,對於自己是皇帝,覺得年輕便可拿捏般。
    “願意效力是好事,景昌願意做事的話,也可以,隻是石見銀山的開采已經交由工部去辦了,那些工匠官員明日就要起航,下次吧。”朱雄英回絕。
    徐增壽道:“陛下,那臣願意去北方開采銅礦,為大明效力,望陛下能夠應允。”
    朱雄英想了想,笑道:“那你先去皇後那裏,你們兄妹也說說話,等朕處理完事情,再過來與你細說。”
    想到自己晌午都去過了,這會兒再去隻怕又要挨訓,可是這皇命又不好違背,便道:“是。”
    待徐增壽走後,朱雄英看了眼史官和文淵閣三位道:“眼下改元不久,大事眾多,實在是千頭萬緒,諸卿該同心協力,各進其職,定可成。
    時刻牢記宋元亡國教訓,莫要一職數官,做事者寥寥無幾,朕望三位學士收集天下之書籍,為朕編寫武憲政要一書。
    除卻各類典籍外,朕命你們單獨開一卷,名為武憲語錄,可記下了?”
    楊士奇道:“臣遵旨,隻是陛下想要在這武憲語錄中記些什麽?”
    朱雄英繼續說道:“就記朕創造的一些新詞語,比如效率,朕這個詞語的意思,就是告誡你們。
    今天的事今天做,要快要好,若是府縣有災害,不能拖,誰要是做的不夠快,不夠好,大朝會時,朕就將他拉出來遛一遛。”
    “還有一個詞語,叫科技化,也就是將你們平時的事情,用具,都有可以遵循的原理,甚至靠那些農官與工匠來完成。
    今日最後一個詞叫規劃,就拿鄭和即將下西洋來說,多久能回來,如何去提高大明財政,還能號召藩屬國。
    大明直道,三年修完南直隸,五年修完沿長江淮河的府縣!大運河的清理疏通,做事時,都要給朕寫規劃,做好了朕獎賞,做不到朕要罰。
    大朝會便拿出你們的規劃書,完成的政績,完成最好的,給你們獎賞三千兩,完不成規劃的,自己去刑部領板子就是。
    國稅寺和戶部分工而互補,各部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到你們每個官員的身上,誰的問題,朕就找誰。
    今後議事,朕要看到你們奏疏後麵的規劃書,每件事的安排,預算,乃至自己的謀略想法,百姓之事用心,誰也不能濫竽充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