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章 趙王的應對

字數:1546   加入書籤

A+A-


    怒!

    已經不是趙王何此時唯一的心情。

    那隻是一個對突如其來消息的應激反應。

    所以,它很快的就平靜了下來,深思這件事情背後的推手。

    趙王雖然不過三十出頭,但是他經過趙武靈王的精心教導,同時,也經曆過政變的洗禮,不管是參與者還是看客,他都對於陰謀詭計這一套了如指掌。更何況,如今趙國在他的帶領下蒸蒸日上,隱隱有處於山東諸國之首的態勢,依然與老霸主楚國同為抗秦的支柱。可以說,他的政治敏感性也在與各國的國君以及自己下麵的官員的鬥爭中不斷的強化。

    這次的伏擊,可以看做是一個信號……有人不希望趙國與燕國的這次聯合。

    但是,趙王也知道……單單憑借這點,根本就不能說明夠找到幕後元凶。

    秦國,有可能嗎?肯定有可能,若是燕趙聯合進一步發展,對他的威脅最大。就好比美國,世界上誰與東方大國關係好,美國對付不了這個大國,但是那些實力並不小的國家馬上就回陷入動蕩,政府有倒台的危險。

    山東五國可能嗎?也可能,畢竟他們不可能希望原來平起平坐的人,突然間成了自己的老大。這也許就是袁世凱最後稱帝失敗的原因,畢竟曾經的兄弟,有可能接任的總統的,結果成了家臣,這誰受得了。

    就要滅亡的齊國可能嗎?當然也有可能。滅亡齊國,趙國下了大力,若是燕趙聯合,則齊無複國之望。點燃了全球火藥的那個青年就是這樣。

    趙王何肯定不知道美國的作為,也不知道袁世凱這個不懂心理學的失敗者,當然,也不了解世界大戰。……但是他依然有自己的判斷……敵人無處不在。

    甚至……想到趙梁的話……但是很快他就否認掉了……他不認為威後有這麽大的實力。

    所以,最後他決定冷處理。……既然事情已經發生,那麽如今要做的就是解決問題。

    大肆的追究這件事無異於會使得趙國政治動蕩,百姓不寧,這對於自趙武靈王開始就采取相互妥協來進行改良的趙國來說,很不好——趙國的掌權者明白,避免動蕩學會妥協,才能最大限度的實現強大。

    這一點,趙武靈王做的最好,畢竟,他開始對趙國改良之時,並沒有秦國那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國內大環境,四處受敵的地理環境決定了趙國必須和平崛起。……所以,與秦國不同,趙國的變法或者說改良並沒有人頭滾滾,他是在相互妥協中尋求平衡點的……所以,趙國崛起的和很快,若非趙武靈王突發奇想的做起了太上王,最終導致了權利的爭奪,趙武靈王英年早逝……中國將以何種方式完成統一真是未可知也!

    所以,趙王何最終的決定是——派藺相如前去對這次情況進行私下查看一番,看能不能發現蛛絲馬跡;命趙梁率領兩千輕騎前去柏人,迎接公主,護送公主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