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章:列國初驚
字數:3818 加入書籤
趙國邯鄲,此時,麵對被送回來的消息,趙國君臣一片震驚——自己的老對手齊國,居然複國了!
一片嘈雜交談之後,趙王率先開口道:“虎狼之秦剛剛攻克楚國都,燒毀楚國宗廟社稷,挖掘楚國祖墳,如今隻餘兩城的齊國居然能夠死灰複燃,並且悍然向我國複仇,現在齊軍已然收服濟西之地,對於如今之局勢,眾愛卿有何以教寡人啊?”
平原君趙勝沉思了一會兒,道:“正如王上所言,如今秦國快速攻克楚國,未曾相持,讓我們措手不及。如今秦將白起未有動作,楚國上下也未有攻秦之意,此時斷然不可與齊國交惡,以免腹背受敵。然我國新敗,齊軍若是深入,如果不加防範,臣弟害怕齊國為向我複仇不知收斂,攻取我國之地。故不如增兵十萬於廉頗將軍,以固守邊境,備不測。”
“不可,既增兵十萬萬,如何能夠隻是眼看敵軍做大,當收複失地,以震懾齊軍,使其不敢窺視我國。另外如今燕雖然新敗,但以樂毅之能,必有所保存,齊人必不敢全力攻我。”藺相如道。
“上卿說的也不無可能,隻是,如今燕軍情況不明,我國之安危,如何寄希望於區區燕軍?其讓齊軍以區區兩城翻盤,可見燕軍戰力不過如此,若無我趙國軍隊配合,樂毅是否能夠伐齊成功還未可知。如今敵情未明,不可與齊國交惡,若齊國取得濟西之後不再動作,我國不當主動招惹齊軍。”趙勝辨道。
一時之間,趙王言語不得,竟然突然神出天外的想到,姬複作為他的女婿,有可能已經身故,那他的女兒豈不是要失去丈夫,所以究竟是姬複出事好呢還是不出事好呢。
好像知道趙王正在想什麽似的,這時,老宗正趙梁道:“大王,如今我們的確應當靜觀其變,如今秦國接下來動作不明,若是廉頗將軍勝了還好,若是再敗,損兵折將,秦國未必不會趁機攻伐我國。燕王身體聽說已然難以理事,如今強自堅持,而燕王隻有一子,若是兩人身故,燕國必然大亂,到時我們有二公主在燕,或可得利,不如早做準備。”
“王叔之意是……?”
“若是燕國還有餘力,未曾有事發生,自然是我燕趙聯軍一起再次攻齊。但若是燕國宮廷動亂,為保護趙貞公主,我國當扶助燕國,掌控燕國,則亦可合我二國之兵共擊齊國,如今可增兵廉頗將軍穩住防線,但需另可派人領軍至代郡早做準備。”
趙王聽了以後,沉思良久:“可,諸位誰願往?”
“臣願往。”藺相如率先站了出來,有些迫不及待的樣子。
如今邯鄲城裏關於藺相如和廉頗的小道消息已然鬧得眾所周知,群臣都是若有所思,不發一言。
與平原君趙勝相視一眼,趙王道:“可,兵五萬至代郡,另增並十萬於廉頗將軍。”
“謝王上,必不辱使命!”藺相如道。此時他眼裏閃過別樣的光彩。——那裏曾經是他的父親戰鬥過得地方,曾經父親因為趙國主父的原因而受到冤屈而備受排擠的死掉,如今他以上卿之高位重回故地,那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人生無常啊。
廉頗得兵十萬,接受的命令,退守陽晉,時刻關注著濟西諸城齊軍的消息。藺相如則是啟程趕赴代郡,時刻關注著薊城的消息。
——
莒城,此時楚國由於自身的在西方戰場損失慘重,繼續大軍回援,故此退出燕齊之爭。
當燕將公孫操率領大軍押著田單和齊國降卒至莒城外,莒城守城將士一片震驚,將消息報給齊王田法章。
田法章急忙召集莒城群臣商議,田法章此時也是坐立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平時拿主意的都是君王後,如今君王後被姬複以詐力騙去臨淄為質,田法章頓時失去了主心骨。如今群臣不知是何緣故,皆是沉默不語。
他將目光掃向群臣中的後勝與季罡,後勝是君王後的哥哥,而季罡在上一次的危機中有著出色的表現。
“後勝,你以為應當如何?”“大王,莒城堅固,不會輕易被攻克,隻要我們堅持住,列國一定會伸出援手,故此,臣竊以為,我王應當振作精神,不可輕言投降!”
“大王不可!”還不代齊王有所表示,季罡說道,看到田法章看向他等待解釋,於是接著說道,“臣已經得到最新消息,秦將白起水淹郢都,毀掉了曆代楚王的陵墓,如今楚王還在逃竄之中,正在召集全國兵馬保護自己,又怎麽可能有兵力來解救大王您呢?難道除了楚國,我們還有別的國家可以依靠嗎?”
田法章聽了,臉色逐漸蒼白起來。
“三晉之地與秦國不可能坐視燕國獨大,隻要大王堅持住,就一定會有諸侯國來救援我們的。”
“後勝,你到底是何居心,三晉之國如今魏國得我宋地,趙國得我濟西,而秦國竊取我定陶,他們隻怕土地不夠多,難道你想要將莒城送給他們嗎?你考慮過莒城的臣民百姓存亡嗎?”季罡憤然道,吐了一口氣,又接著說道:“況且,大王與燕國太子已經簽訂條約,若是其果能攻下即墨,我王就舉城投降,以免傷及無辜,如今即墨已破,田單被俘,士氣低迷,複國無望,何不投降?如此,既可以保大王性命不適,又可免除我齊國百姓圖靈之苦。請大王早做決斷,遲則生變。”
“請大王早做決斷!”群臣突然打破沉默,一起向田法章拜道。
後勝雖有抵抗之心,孤立無援,最終,田法章聽憑眾議,舉城投降,公孫操遂占領莒城,安排莒城的城上防禦。
至此,齊地全部落入燕國之手,齊國亡。
……
楚國因為被白起利用大自然的威力輕易的攻破經營了幾百年,由重兵防守的郢都,一時間君臣驚慌失措。等到郢都的水退去以後,白起命令秦軍燒毀了楚國曆代王陵墓夷陵,並且將死去的屍體全部燒毀,郢都周圍如今已經是人畜無有,白起繼續向周邊攻取掃蕩,全部占有漢水,使其成為秦國內陸河。
楚國痛失漢水之地,楚王與一眾老牌貴族的祖宗之地被掘,如今君臣一片愁雲慘淡,以昭子為首的楚國老牌貴族提議遷都壽春,再做他圖。
然楚王不許,如今的楚王好像突然之間被秦國這一場仗打醒了似的,他思索著,楚國到如此境地,是因為楚國的土地不夠廣闊嗎?是因為楚國的人口不夠眾多嗎?是應為楚國沒有人才嗎?——不!不是的!楚國雖然衰落,但依然是一個可以與秦國匹敵的強國,他土地與人口皆冠於諸侯,但是他太安逸了,從百姓到朝堂眾臣,都太安逸了,不思進取,安於現狀,對於羋原和莊辛這些有進取心的大臣貶斥出朝堂,麵對秦國卻是一退再退,割地求和,以至於此無法收拾的境地。——郢都,既是王都,又何嚐不是那些老世族掌控他這個楚王的牢籠呢?這些世族們相互聯姻,已經把郢都滲透的方方麵麵,將自己的權利限製在王宮之內。如今,郢都沒有了,自己愧對祖宗,但是這又何嚐不是自己的機會呢?絕對不能再次進入另外一個叫做壽春的牢籠,那裏是老世族們給他的又一個牢籠。
最終在楚王將目光聚焦在緊靠魏國的陳城——這裏靠近魏國這個大國,世族影響較小,他要讓臣子們時刻的警醒,也許這樣才能君臣一體,複興楚國。
……
秦國此時已經得知白起取得勝利的消息,秦王大喜,加封白起為武安君。而羋八子得到水淹郢都的消息後,三日不言,隨後歸軍政大權於秦王嬴稷,自此不再過問朝堂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