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先做個朋友
字數:3641 加入書籤
“不知衍聖公此次來京所為何事,可有用的著小子的地方?”寧羽不想繼續糾纏下去。
畢竟他雖然不害怕和儒家產生什麽糾葛,但是這種事能避免,還是避免的好。
“此次前來確實有些事情,國朝為士人開科舉,然北方被蒙元荼毒日久,又是大明邊疆,在科舉上相較於南方有很大的劣勢。
孔某此次前來,是想與朝廷商議一下,能否想出一個對策,讓廣大的北方士子們,也能享受到朝廷的恩惠。”孔訥一臉沉重地說道。
“這個有些難,讀書此事事關資質,如果朝廷真的出台什麽政策,隻會讓北方士子對朝廷更加依賴,如此一來,北方文事隻會更加落後。
想要讓北方文事興盛起來,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大朝廷投入,興辦書院廣布文事,其他沒有任何辦法。”劉三吾搖著頭說道。
“劉兄此話欠妥,國朝剛剛建立,百廢待興,正是讀書人報效國家之時,劉雄此法雖然不錯,但耗時日久,成效也無法預料。
這樣一來,南北方差距將會越來越大,長此以往隻會讓北方士子與朝廷漸行漸遠,甚至離心離德。”孔訥一臉擔憂地說道。
“衍聖公此言有理。”一直在邊上扮乖寶寶的寧羽突然開口說道。
寧羽聽到孔訥的話覺得非常有道理,封建社會統治的主要力量就是來自士人,就像孔訥說的,如果這樣下去,南北方的差距隻會越來越大。
就算是讀者聖賢書的士子們,做官之後,也會有意無意地對南方傾斜,時間長了,南北方無論是文事經濟甚至各方麵隻會差距越來越大!
這不符合一個國家的團結,所以,這件事在後來逐漸演變,甚至在洪武三十年會試,發榜時在榜的五十一人均為南方學子,由此議論紛紛,傳言四起。
北方落第的學子們舉報主考官,因為主考官是南方人,所以肯定開了後門有意選拔南方學子。
朱元璋大怒,重新複查試卷,可結果和之前一樣,後來有人舉報主考官故意將不合格的試卷上報,朱元璋盛怒之下處死了當年的主考官。
而那個悲催的主考官,正是眼前的劉三吾!
這不得不說完全是一場冤案,就連朱元璋自己都知道這一點。
但是作為大明的皇帝,他自然不能說,一來是劉三吾在藍玉案的時候,曾經出麵保過藍玉,其次,為了整個大明的穩定,朱元璋不得不將劉三吾推出來做替罪羊。
這件事對後世的影響很大,但也是當時唯一能想到的辦法。
“這件事表麵是科舉選士中的不平衡,但實際上確實大明那北方巨大的差距。
首先大明的國都定於應天,應天城虎踞龍盤確實是一塊風水寶地,可他也有很的缺點。
應天居於江南,而朝中許多官員都是出自江南各地,長此下去,朝廷對江南的照顧隻會越來越大,這樣南北方就會離心離德。
其次,北方經過幾千年的開發,現在已經被開發殆盡,加上北方先後經曆了金國、蒙元的先後摧殘,以至於民生凋敝。
這樣的結果就是南北方現在差距越來越大!
反映到科舉上,也就會出現現在這種南高北低的局麵。
你們自己都是讀書人,都知道,讀書是一件極其耗費精力和錢財的事。
一個十歲的孩子,現在就是家中的一個壯勞力,而放在讀書上,一個孩子要從四五歲開蒙,直到他金榜題名,期間肯定會出現一些少年才俊。
但是和每次朝廷錄取的人數相比,那些所謂的天才就太少太少了。更多的人,都要經曆幾次甚至一輩子都在科舉的路上。
這就是說,一個家中隻要有一個讀書人,這一增一減,還要負擔巨額的費用,筆墨紙硯、讀書會友,遊曆增聞都需要大量的金錢支撐。
不然,即便是將四書五經爛熟於心,想要考取好的成績也是非常艱難。
朝廷興辦科舉的好處就是讀書人多了,國家治理起來就容易得多,我可不相信什麽治民與愚。
孔子曾經說過,倉廩實而知禮節,也就是說聖人並不覺得百姓愚昧了容易管理,反而是鼓勵大家讀書,不然他為什麽自己開辦私學。
這就有點扯遠了,說回到現在,北方先後經曆了金國、蒙元的先後摧殘,又是大明和蒙元的主戰場,民生凋敝是肯定的。
不僅僅如此,北方現在還承擔著大明抵擋蒙元殘餘對大明騷擾的重任。
民生不旺,生存始終是他們的第一大事,讀書對他們而言太過遙遠。”寧羽一時沒忍住,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
隻是,說著說著,寧羽就感覺氣氛不對,他抬頭一看,孔訥和劉三吾都一臉驚訝地看著他。
“我就是隨口說說,你們繼續,你們繼續。”寧羽難得靦腆一次說道。
“小友真乃神人也!”孔訥都不知道怎麽形容現在他自己的心情了。
“我雖知小友思慮甚遠,但沒想到,能從此事,看到這些我等不明之處,劉三吾受教了!”
這下氣氛就有點尷尬了,寧羽甚至懷疑這倆人要拜師自己!
這可不行啊!
“兩位謬讚了,小子隻不過是胡言亂語一番,當不得如此誇讚。”
“不!小友所言句句真知,字字透理,讓我等茅塞頓開,今日能聽到小友如此見解,幾遍此事不成,孔某也不虛此行。
小友,你與劉兄相交為友,孔某有個不情之請,可否對孔某一視同仁,折節下交?”孔訥一臉真誠地說道。
“這個沒問題,大家都是朋友,衍聖公應該聽劉老說過,寧羽雖然不才,但是最喜歡的就是交朋友,隻是衍聖公地位尊崇,小子不敢高攀。”寧羽笑著說道。
他是真害怕孔訥提出什麽難以接收到條件,不過還好,就是交個朋友而已。
不過他不知道的是,他的這些話,在不久之後,就擺在了朱元璋的禦書案上。
“咱還是小看了咱的乖孫啊!”朱元璋看著寧羽三人在驛館的對話,兩眼精光四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