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交流

字數:4173   加入書籤

A+A-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朱元璋好奇地問道。

    “現在的皇帝,出身貧苦,知道百姓的人間疾苦,自然想為百姓多做一點,為自己的子孫多做一點。可是他還是想錯了。”

    “哦,你說說,皇帝哪裏想錯了?”朱元璋的好奇心被寧羽鬥起來了。

    “您看,他才撤掉宰相之位,將整個國家的大小事務收歸到自己手裏,看似鞏固了皇權。

    他製定戶籍製度,衛所製度,希望自己的子孫可以不用再為百姓管理,軍隊建設操心。

    可是他卻忘了,人是會變得。

    裁撤宰相,皇帝把所有的事都收到自己手中,確實鞏固了皇權,可是他沒有想到,他的子孫會不會像他一樣精力旺盛,對處理這些事務甘之若飴。

    別的我不敢說,就現在那些皇子皇孫,不管是自幼從軍的燕王朱棣,還是東宮的皇孫朱允炆,他們都做不到這一點。

    他們不能處理這麽多朝務怎麽辦?

    隻能找人幫忙。

    找什麽人?

    除了文官,那就隻能宦官了,難道他還能指望著那些武將處理這些政務嗎?

    不管是文官,還是宦官,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就會再次對皇權進行侵蝕。

    再說這個戶籍製度和衛所製度。

    戶籍製度非常好,但是限製百姓的活動就不對了。

    比如這次浙東災荒,其實很多百姓可以離開原籍,到周邊去找活路,但是因為戶籍的限製,隻有很少一部分人能離開戶籍之地百裏範圍。

    朝廷完全可以放寬對百姓戶籍的管理,允許他們擴大活動範圍,其實現實中有很多人已經這麽做了。

    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可以自幼活動,他們打著遊曆的名義,可以經商,可以四處走動,而平民百姓不可以。

    其實就算朝廷放開對百姓的限製,百姓也很少會走很遠,除非逼不得已。

    至於衛所製度,就更扯淡了。

    您看看現在的勳貴就知道了,現在的勳貴大部分已經老了,即便是最活躍的藍玉,也已經五十多歲了,他們還能堅持多久。

    大明不可能在這一代就把所有的敵人都消滅,就算是能把現在能看到的敵人都消滅了,也會有新的敵人成長起來。

    您看看周德興,曾經也算是一員虎將,可是他的兒子呢。除了欺男霸女,可曾有半點將門虎子的樣子。

    勳貴尚且如此,那些大頭兵呢,幾代下來,他們還有幾人能舞得了刀槍,還有幾人能拉得開弓弦。

    所以,國家要興盛,就要不停地改革,不斷地流動,不管是物資,還是人員,就像朝中的文官一樣,他們不是世襲的,他們都是通過十年寒窗考取的功名。

    因此朝中的文官才會在治理國家上,不像其他那樣故步自封。

    再說皇帝對那些皇親的安排,現在皇室宗親不多,皇帝就算已經很努力了,他也就是二十幾個兒子,可是他想過沒有,現在這不足一百的皇親,在一百年之後呢!

    他怕他的子孫們吃苦,可一兩百年之後,朝廷需要養著上前的皇室宗親,這樣一來,朝廷的財政壓力就會陡然增大無數倍。”

    “你的意思是?”朱元璋被寧羽這種全新的觀點震撼住了。

    確實,他因為小時候受的苦太多了,他想把一切都做到最好,然後自己的後人隻需要坐享其成就可以了。

    可寧羽的話,第一次讓朱元璋覺得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這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您可別想著忽悠我讓我再來,我勸您也不要說,皇帝是個自信的人,他對自己做的這些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尤其是皇帝,這本來就是一個不容別人置疑的行當,他不能接受自己做錯了這個事實,您要是說了,皇帝接不接受,都不會對您有什麽好印象。

    反正快要致仕了,就不要多管閑事了。”

    “怎麽叫多管閑事,這大明的江山可是咱一刀一槍拚殺出來的,裏邊有咱無數的心血!”朱元璋怒了。

    “得,您就當我胡說的還不行嗎,別生氣,搞得好像您就是皇帝一樣。”寧羽見朱元璋真生氣了,趕緊勸慰道。

    “你這麽說,就肯定有辦法,咱保證不跟皇帝說,你和咱說道說道。”朱元璋也知道,自己把寧羽嚇著了。

    “您知道,我失憶了,所以我這些辦法不一定管用。”

    “哪來這麽多廢話,趕緊說。”

    “都說的話,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您想聽哪個?”

    “就先說說皇室宗親這件事吧。”

    “這個啊,其實也不是很難,您覺得兩漢的法子是不是可以借鑒一下呢。”

    “直接說,就知道繞彎子。”朱元璋不滿地說道。

    確實,兩漢,尤其是稀罕的時候,那些皇室宗親是有封地的,他們可以實行推恩令,但是大明的皇親們根本沒有封地,似乎推恩令並不適合。

    “逐輩遞減!

    這一代封爵,甚至以後的封爵不變,但是每過一代,就遞減一級,比如現在的親王,第二代就降為郡王,郡王降為國公,朝廷的壓力就算增加,也不會太大。

    當然,朝廷也應該允許皇親們參與國家的治理,不是說讓他們治理自己的封地這麽簡單,是允許他們像普通大臣一樣,在朝中為官,允許他們從軍,甚至允許他們經商。

    這樣,他們才有繼續生活下去的資本,對於那些有功於朝廷的皇親,甚至可以獎賞一代不必降爵。

    如此一來,皇親們才能真正融入到這個國家之中,也更有動力繼續奮鬥,不至於越往後越頹廢。

    您應該知道,即便是親兄弟,有些時候也會為了一些東西爭搶,這本來就是人性的必然。

    比如現在朝中有傳言說燕王適合繼承皇位,有人說秦王或者晉王適合繼承皇位,更多的人支持皇孫朱允炆繼承皇位。

    正所謂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或許他們自己並沒有這種想法,但是你不能控製別人不會出現這種想法,誰都想成為皇帝的近臣,最好最便捷的辦法就是擁立之功。

    所以,這裏邊即便沒有這些皇子皇孫的意思,也不能保證他們自己沒有想法。

    您看,這才到第三代就已經這樣了,時間久了,所謂的血脈相連,在皇位麵前真的能堅持住嗎?

    周代的春秋,兩漢的七王之亂,哪一個不是血親之間的爭奪,皇位本來就是一個血腥的位置,我覺得隻有逐輩遞減,這樣既能讓皇親們有危機感,然他們保持進取心,又能最大可能地減少朝廷的負擔。

    當然,這還需要嚴密地製度約束,不然皇親們從政從軍,對皇權就會形成新的威脅,反正大體就是這個意思。”(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