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怒反天罡 第一百七十四章 皇宮內外
字數:3771 加入書籤
比武招親總算是告一段落,這段時間,教武司戚磊算是忙壞了,基本上哪裏需要哪裏搬了,若不是自己還算年輕,估計早都扛不住了。
不過看著從頭跟到尾的大周皇帝,心中那點煩躁也就煙消雲散了。
的確,直到比武招親結束,大周皇帝仍然每天在養心殿通宵達旦,除了上朝、親臨比武現場,剩下時間基本都在養心殿批閱奏折。
若不是有天醫之前為他調理身體開的方子,估計早就扛不住了。
不過,人力有窮時,大周皇帝終究是沒能扛到完全結束,在看到鐵家大漢“送回來”的四個蠢貨兒子後,徹底壓製不住了,一股急火,直接讓大周皇帝臥病在床。
為了不打擾他休養身體,戚磊完成善後事宜之後,便悄悄地回到了戚府,沒有去向他匯報,隻是將所有內容匯總到密奏中,送進了宮。
回到戚府,原本以為會是熱烈歡快氣氛的戚磊,卻發現府裏早已空空,隻有馮媚人領著柳眉、雲劍海閣三人和李大拐還在,其他那幫年輕人居然全都不見了。
戚磊大驚失色,急忙問了馮媚人,發生了什麽事情。
馮媚人將公輸泗陽得到相關消息,然後幾人趕早出發直奔西漠的事情告訴了戚磊,戚磊暗道一聲不好。
他知道,就憑這幾個孩子,根本不可能是正規武軍的對手,而且,剿匪軍乃是舉著大旗的“正義之師”,他們若真的做了什麽逾越的事情,那整個大周朝都會容不下他們的。
想來想去,戚磊隻好冒著被皇帝訓斥,乃至將官職擼掉的危險,再次騎上快馬,直奔皇宮而去。
他必須趕在仁王之前將這情況向皇帝匯報,否則,仁王李傑說不定會出什麽幺蛾子呢。
一路煙塵,戚磊來到了皇宮,也不管什麽情況,直奔養心殿,他知道,這個亦友亦主的家夥從來不在後宮休息,除非有需要了,才會去後宮轉上兩圈。
殿前侍衛和小黃門早就認識了這個戚統領的莽撞,所以根本沒有阻攔,任由他下馬、掛栓、進殿。
來到龍榻附近,戚磊才發現,皇帝李洵正半躺在龍榻上批閱奏折,嘴上還不住地“咳咳”咳嗽。
單膝跪地,戚磊直接開口:
“陛下,臣戚磊有事啟奏。”
伺候皇帝的小黃門埋怨地看了看戚磊,心道這家夥就不能讓陛下好好歇兩天麽,可想歸想,在看到戚磊之後,他便悄悄退出了養心殿,將這養心殿留給了君臣二人。
人到中年的李洵似乎沒有了二十年前發動安離之變時候的雷厲風行的樣子,眼角微微向下,麵容愈發地慈祥。
看到戚磊匆匆忙忙的樣子,李洵揮了揮手,讓他自己找個椅子坐下說話。
戚磊也不客氣,隨意抓了把椅子就坐到了龍榻旁邊,隨手抄起旁邊李洵沒有喝完的銀耳羹,送到李洵嘴邊,說道:
“養病就養病,怎麽還批奏折,真不省心。”
李洵咽下嘴裏的銀耳羹,瞪了戚磊一眼,說道:
“最不讓朕省心的是你吧!”
戚磊嘿嘿一笑,不再抬杠。
緊接著,想起這次入宮的目的,再次開口道:
“陛下,小風那孩子跟那幾個結拜兄弟去西漠了,據說是囡囡帶了兩千精銳打算偷襲文昌穀,小風他們幾個擔心,決戰結束第二天起早就走了。”
“哦?”李洵一愣,“有這種事?”
戚磊點了點頭,表示確認。
李洵稍微坐起了點身子,興致勃勃地看向戚磊,說道:
“這幾個孩子倒是挺有膽量,他們不知道囡囡那邊是兩千精銳麽?就他們六七個人?”
戚磊尷尬地笑了笑,他也知道這有些不現實,可年輕人都氣盛。
何況,不氣盛那叫年輕人麽?
李洵看到戚磊的窘狀,哈哈大笑起來,似乎病都好了大半,樂道:
“你呀,還是不了解小風,朕知道你進宮是為了什麽,這樣,朕許你個承諾,若是剿匪軍損耗不大,朕便不去追究這幾個孩子的責任。”
戚磊驚訝地望著李洵,原本他以為能為戚少風求個不死的請求就不錯了,沒想到皇帝居然如此大度,將他們這小哥幾個全都赦免了。
李洵微微一笑,對著戚磊說道:
“這麽多年了,你還不了解我麽?雖說是剿匪,但是,你我都知道,真正的山匪也就那麽兩個,剩下的純屬是朕在練兵,否則,我大周寰宇之內沒敵手,這武軍兵戈都生鏽了。”
“再說了,有他們幾個傑出的青年才俊給囡囡他們做阻礙,豈不是正好增加了磨練武軍的難度,這是好事。”
戚磊恍然大悟,果然,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格局就不同,李洵作為大周皇帝,站在整個大周朝武軍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事情,還真就能得出這有利的一麵。
正要起身謝恩,李洵抬手向下壓了壓,接著說道:
“不過,朕有個要求,孩子們打歸打、鬧歸鬧,不許鬧出人命,之前你領著小風把錢進給宰了,就差點讓朕的練兵大計毀於一旦,可不許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戚磊點點頭,表示明白,然後拜謝皇帝恩典,轉身便向外走去,打算回家告訴馮媚人等人這個好消息。
看著他急匆匆的樣子,李洵嗬嗬一笑,他這左膀右臂這些年還真沒讓他省心過,不過,也真給他帶來了無窮的可能,不論是三牢,還是教武司,亦或是現在他兒子為自己練兵。
而且,在他看來,年輕人就應該去拚殺,就像他當年一樣,投身武軍,幾次死裏逃生,這才鍛煉出他如今的堅毅性格。
突然,李洵像是想起了什麽,一拍腦袋心道,他們幾個都跑了,原本打算的冊封可怎麽辦,唉!
想到這裏,再次拿起之前看的比武招親信息匯總,開始斟酌起來,存活幾人,死亡幾人,幾人適合入朝堂,幾人適合進離武軍,幾人適合成為自己近衛,幾人適合回歸江湖當臥底。
再一個,這些努力向上的大周青年才俊,還需要朝廷的封賞。
畢竟,不管是世家、朝廷還是江湖,都是大周朝的子民,
都是他大周皇帝李洵的子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