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井水不犯河水
字數:4174 加入書籤
渭水以西歸我突厥所有,以東仍然歸你唐朝所有,從此以後,你我兩國井水不犯河水,如何?”
深知李世民有天雷相助的頡利可汗想繼續進攻又不敢,想退,又不甘心白白的將打下來的大片土地放棄。
於是便想到了就地求和的辦法,以渭水為界,以西歸突厥所有,也算二十萬大軍沒有白來這麽一趟。
李世民心中還在想著,頡利可汗單獨將自己約到這麽一個地方,和自己單獨對話,肯定是懼怕紅衣大炮,所以想向自己投降來著。
沒想到竟然是要和自己劃河而治!
差點兒沒把李世民給氣死。
“我呸!”
“頡利!你丫的也不好好照照鏡子,你也配和朕講條件?”
“前隋大業年間你率軍南下攻取太原的時候,朕就已經將你趕回了草原一次!”
“當時還與朕立下了盟誓,說好永不侵犯我大唐領土!”
“現如今,你卻趁著我大唐境內遭受天災之際,聯合突利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侵我領土,屠戮我百姓,現在妄想求和?”
“就是朕答應,朕的子民也不會答應!”
“朕告訴你,當年朕能夠將你從太原趕回到漠北的大草原。”
“如今,朕依然能夠將你趕回到草原去!”
“對於你這種無恥無義之徒,也配和朕談條件?做你的春秋大夢去吧!我大唐的領土,絕不容許任何雜碎踐踏!”
李世民直接隔著渭水河將頡利可汗好一頓罵,而且越罵越生氣,就差直接問候頡利可汗的十八輩祖宗了。
“你……”
頡利可汗胸中氣憤無比。
“頡利,朕再最後警告你一次,如若兩日之內你還不來降的話,朕便會率大軍,蕩平你突厥營地!”
“不但如此,你草原上的突厥之民也休想幸免!”
“屆時,長生天也會狠狠的懲罰你這種背信棄義的小人!”
李世民最後將頡利可汗警告一翻之後便縱馬離開了河岸。
看著李世民離開的背影,頡利可汗雖然臉上氣憤的不行。
但心裏實際上已經在暗自發怵。
手握重兵的頡利可汗自然是不怕和李世民手上的兩萬唐軍硬碰硬的幹一場。
他害怕的,是李世民口中的長生天的懲罰。
長生天在突厥等草原民族的心中就相當於我們的玉皇大帝,是主宰和掌管草原一切的人。
縱使以前的頡利可汗從不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會有長生天的存在,那隻不過是統治者利於統治捏造出來的人物而已。
可自從親眼見過天雷轟炸渡河的突厥大軍,以及突利直接被天雷轟炸的粉身碎骨,連屍體都找不到的時候,頡利慢慢的相信了長生天的存在。
兩天後,李世民正在營帳中與諸位大臣商議著該如何處理後續與突厥的戰事,帳外突然衝進來一兵士。
“報!”
“啟稟陛下,營門外有突厥使臣求見!”
突厥使臣來求見的消息讓在場的一眾大臣們紛紛感到意外。
李世民心中卻是暗喜,心知定是自己前兩天在渭水河畔與頡利可汗的那番對話起到了作用。
旋即道:“傳!”
“外臣紮紮木合,拜見大唐皇帝陛下……”
突厥的使臣進入營帳之後,跪地便拜,將自己的姿態放的很低。
“大唐皇帝陛下在上,外臣此次前來,是帶著我汗與突厥人民的心意,真誠與大唐求和訂立盟約,永不互侵……”
隨後,突厥使臣便直接開門見山的將頡利可汗求和的意思告知了李世民。
一眾大臣見這突厥使臣果真是來求和的,各個臉上瞬間露出了笑容。
是那種強者打了勝仗以後,洋洋自得的高興。
李世民一邊聽著突厥使臣前來求和的陳述,一邊閉著眼睛思量。
待到突厥使臣陳述完畢以後,李世民這才看向那名突厥使臣。
直言道:“既然頡利派你過來是來請降的,那麽他就要拿出誠意來,我大唐那麽多的無辜百姓可不能白死!”
說完,李世民旋即衝著一旁的長孫無忌使了個眼色。
長孫無忌立馬站出來,說道:“陛下!萬萬不可答應頡利求和的請求,我大唐的將士和無辜百姓那可是是數十萬條人命呐!絕對不能就這麽算了!”
說完,長孫無忌不動聲色的衝著營帳內的其他大臣使了使眼色。
“陛下,趙國公言之有理,突厥人屠戮了我大唐那麽多無辜百姓,絕不能就這麽輕易算了啊!”
“說的對!當初他們突厥人自持兵力強盛,趁我大唐遭受天災之際大軍入侵。”
“現如今見我大唐有上天相助,自知打不過我大唐,就想要求和。”
“難道我大唐的領土是他們突厥雜碎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嗎?”
“陛下,為我大唐萬年計,為我天下蒼生計,絕不能答應他們的求和條件,一定要趁機蕩平突厥,以絕後患!”
“說的對!決不能答應!”
“陛下,臣請為先鋒,蕩平突厥,以絕後患!”
在長孫無忌的帶動下,營長內的一眾大臣紛紛站出來反對與突厥講和,各個群情激憤,誓要踏平突厥的那種。
突厥使臣見此情形,額頭上不停的冒著冷汗。
生怕大臣將此時心中的氣憤撒到自己的頭上,拿了自己開刀。
於是慌張道:“皇帝陛下,這件事情乃是我汗受了那突利的蠱惑,上了突利的當。”
“我汗自從上次與皇帝陛下交好之後,一直恪守盟約,從未起過攻打大唐的念頭,此次乃是被那突利騙了,說皇帝陛下正在暗中備軍要攻打我突厥。”
“因此,我大汗為了自保,不得已才和突利一起出兵攻打了大唐。”
“現在突利已被天雷轟的粉身碎骨,我汗也意識到了攻打大唐乃是最大的錯誤決定,對於突厥士兵在大唐境內殘殺大唐百姓一事感到深深的愧疚。”
“所以才派外臣來向皇帝陛下請和,以修複兩國之盟好。”
“為此,我汗特命外臣轉告皇帝陛下,隻要皇帝陛下能夠同意請和,停止與我突厥的兵戈,對於這場戰爭給大唐造成的所有損失,我突厥皆願意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