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諸子百家 爭鳴辯論

字數:6622   加入書籤

A+A-




    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函穀關內。

    伴隨著一頭青牛哞叫。

    最後一縷夕陽餘光消失。

    夜幕在降臨了。

    山坡上。

    諸子百家聚集的山坡上,陷入陰暗,這個年代,可沒有點燈照明。

    陰暗的煤油燈,也照不亮這麽大區域。

    主持人林楓站在諸多大賢,聖者中央,他仰視蒼穹,豪雲壯誌說道:

    “諸賢不出,萬古如長夜,今日,既是千古流傳的百家爭鳴,這天月,也當遵循大道而鳴。”

    他大手一探。

    如抓向虛空,拘禁蒼生。

    這黑漆漆的天,伴隨著林楓的動作,忽然生出了一道光。

    昏暗的天地。

    立刻被照亮。

    一輪皎潔明亮的皓月浮現,冥冥之中,好像被一隻大手拉扯,不斷朝著函穀關懸浮墜落。

    到最後,皓月懸於函穀關上,很近很近……

    百家諸子有一種錯覺,站起身,伸出手,仿佛就可觸碰到這輪月亮。

    雖然明月照大地,眾人卻沒有一絲刺眼感。

    大家對於眼前這個,自稱來自後世的年輕人林楓,再次刮目相看。

    後世之中,有此年輕人。

    華夏能不壯哉?

    他們眼前的明月,也如這個年輕人,擁有者無可想象的能量啊!

    直播網絡上。

    無數觀眾被林楓這波操作驚呆,看傻……

    “一輪皓月,一盞明燈,百家一出,萬古如晝。”

    “節目中的主持人,果然無所不能。”

    “追溯華夏,真是一檔最良心節目啊,就這轉瞬召明月的特效,領先業界上百年了吧?”

    “不可想象,這真是在攝影棚完成的節目拍攝嗎?”

    “就這頂級場景,就這超級剪輯,分分鍾要燒掉千萬的節奏。”

    “我隻想知道,主持人咋做到的?這可是直播啊!”

    “簡直讓人頭皮發麻,熱血澎湃。”

    “我媽問我為什麽站著,我說,我這人從來不扶牆,現在服了。”

    ……

    廣台會議室的一眾領導。

    也被林楓的操作,看得那叫一個瞠目結舌,就這特效燒錢的速度,廣台供得起嗎?

    追溯華夏一集。

    遠遠高出了頂級大電影的特效,兩國外的科幻片也難以比肩,比肩這是直播時間段的剪輯,還要追求最高最好的視覺享受,難度不可謂不大。

    老台長苦著臉道,“給這小子的五千萬製作費,估計這一集就耗光了吧?”

    副台長張敏苦笑道,“隻怕還不夠……”

    其他廣台領導說道,“老台長,等節目結束了,需不需要跟林楓談一談,省著點花?”

    老台長揮手,說道,“算了,這點費用,咱們廣台還是給得起的。”

    這時。

    負責後台編輯的老吳急匆匆進來,老吳老臉漲紅,激動萬分道;

    “好消息,好消息啊,追溯華夏的收視率再破記錄,現在已經達到了15。”

    聽到這話,所有人心頭一顫。

    老台長立刻道,“真的,收視率過15了?”

    老吳點頭道,“老台長,按照這個趨勢,估計最後能突破3[img]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4013-124861[/img]

    大關;而且這隻是電視台的數據,還不包括網絡的收視率,全網收看人數,幾分鍾前,已經突破七千萬人次。”

    老台長拽緊拳頭,激動道,“好,好,好啊,林楓這小子給我們廣台長臉了。”

    ……

    諸子百家的治國良方策論,已經開始了。

    第一個起身發表觀點,是兵家孫子。

    孫子身披白色甲衣,長發高束,腰間佩鐵劍,整個人封神如玉,堪稱公子世無雙,陌上人如玉。

    這位是兵家聖祖。

    華夏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華夏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

    一篇《孫子兵法》,便可傳揚後世,萬年不朽。

    自我介紹的恭謙詞後,孫子那張冷峻的麵龐,兩道精銳寒芒迸射,朝著全場說道:

    “兵法有雲,兵者,國之大事。”

    “將者,國之輔也。”

    “統兵之帥,要能夠坐鎮三軍,指揮若定。”

    “吾縱觀戰場風雲,得之明示: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

    “得兵家者,可獲扭轉乾坤之力,為萬人敵。”

    ……

    下方有人起身,反對道:

    “逞匹夫之勇,不過圖一時之快,刀光劍影,世道殺戮,何時才是盡頭?”

    “兵家為實戰派學,可自從周王室衰落,春秋混戰已有上百年,百多年歲月,諸侯混戰,上演血腥武力,持續到今日,可曾行之有效?”

    “所以兵家治國,治標不治本,不可取。”

    “是啊,根源不除,人心不善,再多兵士戰爭,亦是生靈塗炭罷了。”

    ……

    對於其他諸子的反對聲。

    孫子一副泰山崩於前,麵不改色的神色,說道:

    “兵家,並非一味強調殺戮,吾著兵法謀攻篇有曰;百戰百勝者,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境界,這也是兵家的要義。”

    “治國良方,首先要整頓軍隊,國家安定,四海升平,方是基礎。”

    不愧是兵家聖祖。

    一言出。

    字字振聾發聵。

    孫子在開口時,眼神裏的銳利越發強盛,誰都知道。

    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上策。

    可如果不得已之時。

    這位兵家孫子,定會揮師雄兵,重鼓傳令,金戈鐵馬,與敵人一決雌雄。

    ……

    華夏後世。

    在某一處邊境,屋外大雪紛飛,十幾個士兵在屋子裏,看著電視上的畫麵,一個個戰士都顯得異常激動,他們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守衛在這白雪皚皚的國境線上。

    他們是國家的軍隊。

    是人民的子弟兵。

    都希望祖國強大,邊境不受侵略。

    如何不受外族襲擾?那就是自己足夠強大。

    所以手裏邊,一定要有劍,不管用不用。

    隻要有。

    就能起到震懾的作用。

    如果沒有,就會被別人的重劍,每日懸於自己的腦袋上,每天受到威脅,不得安寧,所以這些士兵都更認可兵家的學派說法。

    墨家墨子起身,行禮說道,“以兵治國,總歸不是上策,根源在人心,心不正,國亦亂,吾主張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反對侵略戰爭。”

    這是主張兼愛,非攻的墨家。

    兼愛非攻。

    很墨家。

    孫子反問道,“敢問墨子,既然反對戰爭,為何諸多強國的攻城器械,以及各種機關器物,多是是出自墨家之手?”

    這一問,很致命啊!

    你墨家反對戰爭?

    可是偏偏改良和發明了那麽多攻城器械?這不是助紂為虐嗎?

    墨子不卑不亢道,“墨家機關術,最初目的,是為了改善民生,而並非用於戰爭。”

    孫子沉眸,說道,“對於上位者而言,在絕對利益麵前,任何的話語,都是空話泡影。”

    林楓認可,說道:

    “任何時期,任何皇朝,和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乞求來的,也不是談判得來的,尤其在麵對外族時,你手中沒有劍,隻能被動挨打,隻能苟延殘喘。”

    有其他諸子辯道:

    “手中有劍,能傷敵,卻也會自損,或者將劍斬向自己的百姓,一把難以駕馭的雙刃劍,這又怎說?”

    林楓回道,“晚輩認為,手中有劍和有劍不用是兩回事。”

    他借用了一位偉人的經典語錄。

    此時,一個深色冷峻的中年男子起身,行禮道:

    “在下韓非子,代表法家之學。”

    “吾以為,治國良策,該當一個“法”字,主論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唯有依法治國,國家才能強大,百姓才能安居,軍隊才能強大。”

    “法字,不止刑罰,更有改革,從炎黃,堯舜禹,夏商周到現在春秋戰國,每隔一段時代,便會出現一段時期的強盛,就因為各自的君主,通過改革而讓國家煥發新力量,所以法字不是嚴苛,而是順應潮流,做出相應的政策,並且一一貫徹實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