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四步棋 可定隋朝江山

字數:5454   加入書籤

A+A-




    “隋朝太強大,糧食太多,從而導致亡國?我讀書少,主持人你可別騙我啊!”

    “問題是,隋朝真有那麽強嗎?”

    “我也懷疑,隋煬帝時代的儲糧,居然一直吃到了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這有可能?”

    “僅僅立國37年就覆滅的隋朝,不會那麽強大的!”

    “各位,本人專業就是研究古史學,隋朝很強,這點沒有任何異議,隋朝立國,華夏重新進入大一統,隋唐時期也是全世界公認的華夏最強盛的時期。”

    “可我讀的曆史書,明明是楊廣國都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與貴族叛變,最終亡國。”

    “是啊,隋朝亡國的原因,與糧食問題,最多隻有半毛錢關係。”

    “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那才是亡國關鍵。”

    現代網絡,已經再次炸鍋。

    針對主持人林楓的“奇葩”觀點,各大網站,掀起了數不清的熱點帖子,議論漫天飛。

    討論激烈的原因之一。

    是節目裏的古代場景,太過真實了。

    不知不自覺間,觀眾們陷入當中,仿佛親身一千多年前的隋朝時代,與皇帝對話,與蕭後對目,這才對於隋朝亡國的根源問題,心頭焦急。

    此時的央台大樓。

    會議室,剛鬆了口氣的領導們,再次焦慮。

    這是麵對全國的直播啊!

    為了這檔《追溯華夏》的節目,央台投入了不敢想象的資源。

    萬一搞砸了。

    後果不敢想象。

    領導們一個個如坐針氈,可又能怎樣?節目是林楓一手抓。

    直播途中,事關重大,也不可能突然去訓斥兩句。

    默默祈禱吧!

    鏡頭裏。

    林楓淡定問道,“隋帝,據說洛陽附近的興洛倉,是一個巨大的糧倉?”

    此時的楊廣,已經回過魂。

    畢竟是一位創造了短暫盛世的皇帝,眸子一沉,天子威嚴回歸,舉手投足間,便再次有了號令天下的帝王之姿。

    他開口回道,“興洛倉周長2[img]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4013-124960[/img]

    裏,儲存的糧食夠一千萬人吃一年。”

    此話一出。

    現代觀眾們咂舌,不由倒吸冷氣。

    好家夥,一個糧倉而已,居然儲存了這麽驚天數量的糧食。

    隋朝,你究竟富裕到了什麽程度?

    林楓說道,“可以想象,隋末戰爭時期,一旦某個起義大軍,控製了這個巨大糧倉,後果有多嚴重。”

    楊廣點頭道,“當年楚漢爭霸,滎陽有敖倉,始皇帝積攢的家底,據傳皆在敖倉,最後,項羽沒取敖倉就是最大敗因,劉邦靠著敖倉的供應才拖到最後的勝機出現。”

    看著對麵這位溫文爾雅隋帝,林楓又說道:

    “是啊!隋朝的糧食太多了!國庫的糧食根本就吃不完,各地方的糧倉也是爆滿。”

    “起義軍壯大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糧食太多的原因。最終隋朝統治者不敵起義軍,被滅亡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曆史總是會讓人很無奈。

    曆史也是總是驚人的相似。

    放眼望去華夏曆代王朝,基本上都是由最初的弱,到中期的強,再到最後的弱而滅亡的。弱極則強,強極則弱,對曆代王朝來說,還是非常現實的。

    不過這也僅僅隻是基本上。

    在華夏曆史上有個例外,在極強之時滅亡,這個朝代就是隋朝。

    楊廣似乎聯想到什麽?

    他眸子在放光,說道,“吾登基後,加強朝廷集中權力,各地糧倉的掌控權,皆在吾掌控,哪怕發生天災,出現糧食短缺,也難以爆發一場席卷驚天的起義啊!”

    在他思維中。

    也許林楓這個穿越時空,來自一千多年後的年輕人,他口中的“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並不會出現。

    畢竟在這個時間點。

    隋朝各地,隻是出現了零零星星的起義,勢頭並不大。

    可惜的是,現實不是理想。

    林楓歎了口氣,說道:

    “隋帝,正是因為你加強朝廷中央權力,才導致局勢大亂的啊!”

    楊廣心頭一寒,連忙問道,“為何?”

    此時這位隋帝。

    簡直要懷疑人生了。

    林楓解釋道,“以義倉為代表的糧倉,本來是為救災減災設計的,但是隨著管理層級的提高,由州縣到中央,製度設計的目標與社會現實完全脫節。”

    “當災荒發生時,州縣官員卻不能及時放糧賑災,百姓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糧倉充盈,卻餓殍遍野。”

    “這種高度集權的糧倉管理體製無法救助百姓,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

    說白了。

    當發生災荒,地方沒有權力調動糧食,隻能上奏批示。

    哪怕八百裏加急文件,就古代的道路條件,一來一回,耽誤多少時間?

    楊廣沉默!

    可他又無可奈何,自古以來,糧食關乎社稷,哪個皇帝,不是將糧食死死拽於手上?

    因為國家富強……

    而亡國……

    誰能不憋屈?

    楊廣坐在對麵,悶聲不語,連飲三杯酒,心中煩躁不已。

    林楓說道,“隋帝,其實朝廷與糧食問題,並不難解決,在往北看來,隻需四步,便能化解矛盾。”

    他來自一千多年後,熟讀整個華夏曆史。

    看過無數朝代的興衰。

    問題並不難,借鑒即可。

    楊廣虛心道,“還請先生指教!”

    旁邊那位仙姿佚貌的古代蕭皇後,亦不由側目,好奇盯著林楓。

    “第一步,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士大夫階層對政府的認同感強,統治基礎擴大了,政治上能比較穩定。”

    “第二步,重視工商業,使國家對農業依賴降低,比如糧食,可釀酒,能製造各種流通食品,農民的收入多樣化了,社會經濟真正繁榮,可從根本上切斷了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根源。”

    “第三步,改善養兵政策,讓軍隊職業化,加大士兵待遇,既然農民起義都是由流民引發,募兵方式可改為:某年受災那年就多招兵,某地受災就在那個地方多招兵。這樣做從表麵上看是安置流民,實際目的是抽空潛在農民起義的中堅力量。”

    “最後一步就容易了,利用異族,製造民族仇恨心理,畢竟麵對外敵入侵,是戰是降始終是朝野上下關注的中心。”

    這最後一步棋。

    林楓也是靈光一閃。

    一般來說,國內的鬥爭,始終要服從於抵抗外侮。

    因為保衛整個民族生存權這個大局,在這個大前提下,全國將一盤棋,任何矛盾,都不再是矛盾了。

    此番話一出。

    不止楊廣眼前一亮。

    收看節目的觀眾們,也無不稱讚,佩服林楓一個年輕人,居然能有如此格局。

    穩朝局,興工商,募兵製,三個法子已經足夠亮眼。

    最後一計,更是石破天驚。

    利用同仇敵愾的民族情緒,製造外敵,將所有人拉到統一戰線。

    何等格局?

    才有如此大言?

    有觀眾不由感慨,“四步棋,確實可定隋朝江山。”

    “主持人,大家同為九年義務教育,你為何這麽優秀?”

    “哈哈,林楓,你老實說,當年你是不是偷偷補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