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9222年是機器工業時代

字數:7811   加入書籤

A+A-




    “戴森球計劃”是什麽?

    或許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個陌生的名詞。

    它是弗裏曼·戴森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提出的一種理論。

    所謂“戴森球”其實就是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恒星開采恒星能的人造天體。

    這是一個利用恒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堆。

    戴森球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結構,由弗裏曼·戴森提出。

    這樣一個“球體”是由環繞太陽的衛星所構成,完全包圍恒星並且獲得其絕大多數或全部的能量輸出。

    戴森認為這樣的結構是在宇宙中長期存在並且能源需求不斷上升的文明的邏輯必然,並且他建議搜尋這樣的人造天體結構以便找到外星超級文明。

    從那時起,各種各樣的設計,包括建造人工天體或一係列這樣的結構以便包圍太陽,便不斷地由一些狂想的工程學家或科幻小說所提出,並冠以“戴森球”之名。

    這些後續的設想沒有僅僅在從太陽能收集站上止步——許多工程設計還包括建設人類殖民地和工業基地。

    說白了。

    它的本質是……包裹恒星開采恒星能的人造天體。

    作用是……恒星做動力源天然的核融合反應堆。

    是一個讓人驚詫的想法,沒有人能夠想象得到被人造衛星包裹著的太陽會是怎樣的,甚至是包裹後的太陽,等離子體能量不斷的衝擊著人造衛星,而人造衛星又要以怎樣的一種方式將太陽散發出的所有能量吸收轉化,或如日球層那樣,使等離子體能量形成終止激波,所有的能量都止於人造衛星前,隻有一小部分能量被人造天體吸收,但哪怕隻是這一小部分能量被吸收,又以何種方式全部傳回地球呢?有著太多太多的問題困擾著人類,以至於很多人認為,“戴森球”理論不過是一個瘋狂的念想罷了。

    但是。

    這位提出理論實驗的科學家。

    認為這樣的結構是在宇宙中長期存在並且能源需求不斷上升的文明的邏輯必然,他還建議搜尋這樣的人造天體結構以便找到外星超級文明。

    是的。

    當時的計劃是,利用“戴森球理論”,尋找人類文明以外的外星超級文明。

    也就是尋找所謂的外星人。

    然而,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人類始終沒有找到所謂的人造天體結構,甚至是外星文明,幾十年來依舊沒有被人所發現,幾十年的探測,早已磨滅了一些人的耐心,甚至有些人對“戴森球”理論提出質疑,根本不可能有文明能夠利用絕大部分或全部恒星的能量,這一理論隻能存在於科幻小說中,現實根本就不能實現。

    是啊,對恒星的掌控,這是人類一直以來的幻想,幾千年前的神話中的赤烏,受製於神人之下,幾千年後的今天,人們依舊想將赤烏掌控於自己的手中,而“戴森球”正是這樣的一個理論。

    從最初的驚詫熱議到鮮有人問津,不知何時起,人們把這個膽大的想法扔到了角落裏,摒棄了這個荒誕的理論,大概隻有很少的一些人還會認為,或許真的存在“戴森球”吧!

    而人類無法尋找到,是因為文明的等級不同,地球作為行星級的地球文明,是星際文明中的最低等級,連太空遨遊都還無法保證,又怎麽可能發現高等文明呢?

    而擁有“戴森球”的文明,早已學會將整個星係都隱藏在黑暗中,失去了光明的探知,加上“戴森球”的屏蔽,人類自然無法探測到其他文明的存在。

    盡管很多人不再提及“戴森球”理論,但卻不可否認,“戴森球”的製造,將會是人類文明的一個跨越,這將是人類文明真正的邁入恒星級文明,能夠在太陽係內自由的飛翔,而太陽能也將成為人類文明的主要能源來源之一。

    誰能想象。

    這個超乎時代的理論計劃。

    在幾千年後,才得以實現,才得以真正誕生,並付諸了行動。

    身處7222年時空。

    站在一個巨大“能量光罩”前方,隔空眺望,林楓還是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著。

    在那顆恒星外圍。

    數不清的機械部件環繞著,包裹著,相互契合在一起,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宏偉工程。

    關鍵是眺望四麵八方的宇宙方位,不止一個戴森球計劃的畫麵。

    粗略一數。

    恐怕能有上百顆。

    “轟隆隆……”

    “轟隆隆……”

    ……

    一重重機械抖動的滔天聲響,可謂震耳欲聾,如雷鳴橫貫九天。

    無法想象。

    短短幾秒鍾之內,利用這顆恒星發出的熱量,能製造出多少億…億億兆度的電量?

    沒有超時代的文明科技。

    根本做不到。

    “主持人,你不是開玩笑吧?”

    “問題是,我們看到的景象,雖然很玄幻,但是也很真實啊?”

    “以前我也覺得戴森球是一件不可思議而且很愚蠢的工程,但確實科技感爆棚。”

    “是的,感覺這就是未來星空中發生的場景。”

    “不得不說,人類的創造力,真是沒有任何物種可以比擬,可以比肩。”

    “不說這種更大級別的恒星,就說我們的太陽,太陽,占據了太陽係幾乎全部的質量,並以核聚變的形式不停釋放出大量能量。其中僅僅約十億分之一到達了地球,就基本構成了人類利用能量的總和除地熱能外其他所有能量都是直接或間接的利用太陽能,建設戴森球能夠帶來充沛的能量,創造極多的物質財富,支撐星際航行,哺育更高能量需求的物理係研究,是文明進入二型文明的標誌。”

    “這玩意,真的能造出來?”

    “戴森球,不能望文生義,我覺得就是個剛性球,把太陽包裹起來,因為首先沒有這麽堅固的材料能硬抗恒星的引力,光壓又不夠提供平衡的力。而且剛性球不穩定,受微小擾動就可能導致偏移,最終墜入恒星導致不可接受的後果。”

    “現代當然造不出來,可那是五千年後啊!”

    “說得沒錯,我們藍星上沒有可以真正能夠建造戴森球的東西,也不具備條件,當第一個戴森球建造完畢,人類肯定能熟練運用反物質能源。”

    “那些材料,看著更像是暗物質能源。”

    ……

    就在現代觀眾們議論紛紛時。

    再次驚人一幕發生了。

    隻見更遠處的星空,一抹藍綠光焰照射而來,由遠及近,一艘無比龐大的星艦,劃破星空,橫渡而來。

    它的尾翼。

    仿佛拖著一顆無限拉長的恒星,火焰壯麗。

    而它的外形色澤,黑幽幽的,猶如一頭碩大無邊的暗物質異獸。

    當然。

    這艘暗物質星艦上,還有這古華夏的標誌,十分醒目。

    林楓沒有去打擾,也沒有去打招呼。

    他依舊站在遠處,向觀眾們給出了他此時所在的宇宙星空方位。

    “宇宙--可觀宇宙--星係--武仙--北冥座長城--雙魚--鯨魚座超星係團複合體--拉尼亞凱亞超星係團--室女座超星係團--中心超星係。”

    沒想到。

    此刻居然身處在室女座超星係團的最中心地帶。

    人類文明的發展腳步,他們的征服星空計劃,果然是不容小覷。

    “縱穿開啟……”

    “未來9222年……”

    隨著林楓聲音響起,畫麵再次變幻。

    不久後。

    鏡頭閃爍,一片直播畫麵模糊過後。

    所有人,跟著林楓,來到了距離現代7千年的未來時空。

    依舊是身處茫茫宇宙當中。

    可是。

    此時觀眾們看到的景象,卻不是黑暗、死寂、破敗……

    而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仿佛一場“星空工業化”的革命,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

    林楓站在一顆“工業化”的巨大星球上,居高俯視,按照麵積計算。

    這顆星球,足有我們地球的百萬倍不止。

    這是一顆“超級行星。”

    周圍那些恒星都顯得不夠看了。

    俯瞰大地。

    一個個高達十丈的機器人,正在忙碌著,對這顆超級行星進行改造。

    出乎意料。

    居然看到一個活人的存在。

    所謂的“星空工業革命”,更像是機器人的工業奇跡。

    人類呢?

    被機器人取而代之了?

    一時間。

    觀眾們不由得緊張起來,都在暗暗擔憂,擔心在那7000年後的未來。

    人類發展起了強大的機器人,結果,卻被反噬,丟掉文明。

    可怕的陰霾,籠罩在許多人的頭上,揮之不散。

    好在的是。

    這時在超級行星上空,又一艘“機器戰艦”劃過,外形,看著像一條龍。

    機器龍的形象。

    長達百萬,綿延如山嶺,遠遠望去,就猶如一頭可以吞噬星空的巨龍。

    林楓不由感歎道,“這是,進入了機器永生的時代了?”

    結果卻不是。

    一個飛碟建築急速落下,裏邊走出來的,依舊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並且與大家一樣,黑頭發,黃皮膚,黑眼睛……

    林楓再次對自己所在位置定位。

    結果。

    出乎他的意料。

    此時的他,早已經來到“可見宇宙”的外邊了。

    這裏,距離我們人類誕生地的地球,有著整整629億光年的差距。

    漫長而又無法跨越的天塹鴻溝。

    當然。

    這裏也是目前人類能到達最遙遠的區域。

    再朝著地球相反方向去征服,誰也不知道,這“可見宇宙”究竟有多大。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

    此時的人類文明,使用了一種“馮諾依曼機器人”的構思設想。

    什麽是馮諾依曼機器人?

    簡單來講,就是一種可以自我複製的機器人,理想的情況下,隻要有足夠的能源和資源,這種機器人就能通過無限繁殖實現人類無法完成的、需要耗費百年甚至千年時間的偉業。

    不過,這種一聽就知道一旦失控很麻煩的機器人,會成為科幻作品中的反派常客一點都不奇怪。

    比如德意誌國的遊戲《X》係列裏,人類為了改造星球環境,向深空投入了一種具備自己思考、自己複製、自己修複三重特性的馮諾依曼機,然後幾千年過去後,這些機器人回來了,並且出了bug,把地球誤認為了一顆需要“環境改造”的行星,後果可想而知,自己做的孽,自己承受。

    機器人,隻要得到某個星球的資源,就能實現自我複製,數量無限。

    確實密布了人類數量不足的劣勢。

    唯一讓林楓奇怪的是,這都未來7000年了,人類,還是無法對“蟲洞”、“黑洞”、“時空穿越”等概念研究透徹嗎?

    “未來12222年……”

    “開啟……”

    “穿越……”

    林楓也很想知道,在一萬年之後,究竟會碰到什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