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月旦之評
字數:3678 加入書籤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今日小友遠道而來,不知可有教吾?”
“先生是在問小子嗎?”楊廣見那老者正饒有興致的盯著自己,於是好奇問道。
“哈哈,小友不必緊張,老夫司馬德操(司馬徽字),昨日與老友無意間談論起近期洛陽的近況,似乎近日小友在洛陽表現十分活躍,可謂是聲明鵲起,吾等對小友可是十分好奇啊!”司馬徽笑著說道。
“原來是水鏡先生當麵,小子有禮了。”楊廣聞言連忙施禮道。
“嗬嗬,小友不必多禮,那些不過是虛名罷了,不值一提!”司馬徽道。
“先生過謙了,世間誰人不知先生清高雅量,博聞多識,素有知人之名,較之許子將虛有其表,可謂世間真名士矣!”楊廣讚言道。
司馬徽聞言不禁望了望身旁的中年男子苦笑一聲:
“小友過譽了,過譽了。”
而上首的荀爽聞言忍俊不禁,不禁對著司馬徽調侃道:
“德操,汝這“好好先生”這次可逃不過了吧!”
司馬徽聞言更是苦笑不言,心道:
“這楊家小子今此可是坑慘吾了,哪有當著正主之麵當麵朝諷的,苦也!苦也!”
“小子,汝言許子將虛有其表,可有憑據!”為首三人中的那名中年男子麵色微沉道。
“呃,不知這位先生是?”楊廣好奇道。
“老夫不才,便是汝口中的那位虛有其表之徒。”許邵聲音低沉道。
“原來是子將先生當麵,學生楊廣見過先生!”楊廣聞言強作鎮定道。
“真是見鬼,不是說月旦評明日才開始的嗎?怎麽這許子將今日就到了,本想著向水鏡先生賣一波好感,日後好讓其為吾多引薦一些人才這下倒好,一下子把兩個人都得罪了。”
“楊家小子休想打岔,今日汝要是不能說出緣由,平白汙蔑老夫名聲,就算汝弘農楊氏家世再高,吾也少不得去找汝父好好討教一番,看看楊奇究竟是怎麽教子的。”許邵頗有些不依不饒道。
“文若,汝這位友人倒是位不怕事的主,這惹事生非的本事倒是不小啊。”鍾繇對著荀彧調侃道。
“嗬嗬,元常且稍安勿躁,吾倒也想看看接下來仲宏又會怎麽應對。”荀彧不慌不忙道。
“嗬嗬,元常兄,吾倒是覺得仲宏所言不差,想吾當初得聞許子將月旦評的名聲,便讓家仆攜重禮往汝南想讓其為吾品評一番,卻不料其人甚是無禮,竟因吾之家世汙我為閹宦遺醜,直接將吾之家仆掃地出門,此真乃奇恥大辱矣!
此次聽聞其欲在穎川舉辦月旦評,這才馬不停蹄的趕來,就算沒有仲宏,吾也要好好與其算這一賬,令其為吾作一評語,吾倒要看看世人推崇的許子將是否真的名副其實!”曹操冷笑道。
“孟德,想不到竟還有此事,如此看來這許子將或有其才,但其人品卻是令人不敢恭維。”戲誌才插言道。
荀彧聞言隻能苦笑一聲,畢竟以其為人實在是做不到背後非議他人的行為。
而楊廣聽到身旁友人的談話更是苦笑不得,畢竟眼下的局麵也是其出言不慎造成的,既如此隻好見招拆招了,隻見其深吸一口氣上前一步沉聲說道:
“既然先生有此疑慮,小子不才,便與先生好生說道一番,免得先生說吾弘農楊氏家教不嚴。”
“好,小子有膽氣,就這點來說,汝倒是有幾分弘農楊氏的風骨,老夫洗耳恭聽。”許邵道。
“既如此,小子僭越了,正所謂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當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需先修其身;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此之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知先生以為然否?”
“然!此乃吾儒家士子處世之道。”許邵頷首道。
“文若,汝可看出仲宏這是何意?”鍾繇問道。
荀彧微微搖頭道:
“且看下去。”
卻見楊廣接著說道:
“可是先生似乎忘了其後還有一句,欲修其身者,當先正其心,其心正者而後身修。吾曾聽聞先生當初初設月旦評評論人物時,來者不拒;後來名氣日增,來向求著絡繹不絕,於是先生便將堂弟文休先生找來幫忙。
可就是這樣,要來求先生一評,也得提前半年相約。禮薄者恐怕一年也排不上號。有客遠來要先生一評,也必須耐住寂寞,花費大量時間在這裏等待;且還必須具厚禮。
除此以外,若是郡守刺史以上高官則可提前得到一評。如此看來先生品評人物似乎隻重高官顯貴,對寒門士子多有不公,先生嫌貧愛富若此,品評人物時又是否能夠把握初心,不為外物所惑!”
聽聞楊廣所言,許邵麵色由青轉白,繼則冷汗淋淋,許邵心知要是再被楊廣如此說下去恐怕自己先前營造出的好名聲必將毀於一旦,心思連轉下打斷道:
“楊家小子,吾承認汝方才所說皆為事實……”
“什麽?那少年所說居然都是真的?”
“枉我不遠千裏而來隻為求子將先生一評,沒想到子將先生卻是如此之人。”
“哼!好一個月旦評,好一個許邵,許子將,真是知人知麵不知心!”
聽到許邵親口承認,場中士子不禁一片嘩然,好奇者有之,質疑者有知,然更多的卻是仍呈觀望態度,他們都想看看許子將接下來又會怎麽為自己辯駁。
看著場中士子的表現許邵不禁深吸一口氣接著說道:
“雖然吾承認此事行事上吾確實有些不妥,然就是讓吾再次選擇,吾也還是會這麽做。
世人皆知現下大漢人才選拔方式主要有三,
一為察舉,每年各郡國皆可舉孝廉一名,各州可舉茂才一人;
二為征辟,由國家或州郡長官征辟郡中品學兼優之人參與政事;
三為考試,對太學中學子行對策、射策兩種方式選拔人才。
以上三者便是吾大漢主要選拔培育人才的方式,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