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段潁之密

字數:3587   加入書籤

A+A-


    “諾!”荀采二女聞言不敢怠慢,連忙與鄭玄和段潁施禮後,悄悄再望了楊廣幾眼便緊跟在荀爽和蔡邕身後準備一起離去。

    楊廣見狀不敢阻攔,隻是略為不舍的望了兩女幾眼,躬身道:

    “恭送泰山大人!”

    “好了,仲宏,答應你之事,老夫已經辦到了,未來之事就看你自己的了。接下來你還是快去看看你父親吧!你父子二人也有半年多不見了,想來應當也有不少話要說,老夫就先告辭了!”鄭玄道。

    “今日多謝夫子了,來日楊廣必有後報!”楊廣躬身謝禮道。

    “嗯!”鄭玄又看了眼一旁久不作聲,眉頭微皺的段潁,想起之前與段潁之間所聊之事,心下微微歎道:

    “唉!可惜了段潁明這樣一員名將!世事弄人,到頭來還終究是逃不過一個名字啊!剩下的還是交給他們師徒二人吧!”

    言罷,鄭玄便略有深意的輕拍了拍楊廣的肩膀,轉身離開了書房。

    楊廣又對鄭玄離去的身影躬身施了一禮,這才轉身對段潁說道:

    “老師!”

    “嗯!”隻見段潁應了一聲後,深深的看了楊廣幾眼,轉身將書房的門關起來後,這才走到楊廣的麵前淡淡道:

    “仲宏,你的事情,忠明都一一和我說了,說吧,你讓忠明將那些鮮卑王庭搶來的戰馬牲畜等物資隱瞞不報,究竟是準備幹什麽?”

    見段潁終究還是自段煨那知道了消息後,楊廣微微歎了口氣道:

    “老師,不知您對如今的大漢江山怎麽看?”

    “仲宏,你問這個是為何?眼下檀石槐已死,北疆危機暫緩,在陛下的帶領下,大漢自然是會越來越好!”段潁頗有些違心道。

    “嗬嗬!看來老師也看出來了吧!眼下大漢看似平穩,但實則內憂外患不斷,而咱們這位陛下又小動作不斷。我不得不為日後楊氏和段氏的未來多作打算啊!”楊廣憂心忡忡道。

    “你的意思是?”段潁聞言竟有些不敢相信道。

    “老師,您也知道,接下來陛下所要做的事情,已經不是我們所能輕易插手的了的了,未來的這場戰鬥我們隻要看陛下與世家大族間博弈的結果就好了。

    過多的參與必然會令你我兩家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我猜當初投入宦官旗下應當不是老師自己的意思吧!”楊廣成竹在胸道。

    “你!仲宏你究竟都知道些什麽?難道陛下竟會連這件事都告訴了你嗎?”段潁聞言驚訝道。

    楊廣本來隻是想要試探一下,卻不想段潁的反應竟然如此激烈,這也令他對心中的猜想更多了幾分信心。

    “果然,我猜的沒錯,曆史上段潁投入宦官旗下最後落得個身死獄中的下場果然不是那麽簡單!”於是楊廣趁熱打鐵接著試探道:

    “果然,我猜的沒錯,老師當年的選擇,一定是出自陛下的授意,隻是我不知道,陛下究竟允諾了什麽,竟讓老師您能舍棄了一生奮戰而得來的武名,選擇投在宦官旗下而倍受世人誤解呢?”

    段潁聞言不禁長歎一聲,苦笑道:

    “哎!沒想到竟然著了你的道了。本來想著這個秘密日後就伴著吾身死後長眠於地下,竟然,你已探究到這裏,想來日後不弄個明白,也不會善罷甘休的吧!

    也罷,老夫便將當日之事和你說上一說吧。這件事還要從幾年前大將軍竇武遇難後說起……”

    原來,當年大將軍竇武在密謀誅殺王甫等宦官之時,便給遠在涼州的段潁送去了一封書信,要他秘密帶兵進京共同參與謀誅宦官之事。

    而當年在牢獄之中受過竇武舉薦之恩,得以再次領兵平定西涼羌亂的段潁為報這舉薦之恩,當即便輕率千餘湟中義從化整為零,在竇武的幫助下,秘密潛入京師,準備一舉將宦官鏟除。

    但怎料竇武行事不密,反被劉宏抓住機會,與王甫等宦官一起將竇武反將一軍,最終的結果,便是竇武滿門被滅。隻有一尚未成年的幼女被段潁趁機救了出來,秘密送往了涼州。

    而段潁的這一行動恰好被劉宏麾下的繡衣使者偵之。當即便成為了劉宏控製段潁的把柄。要知道當時劉宏剛剛誅殺竇氏滿門,手中除了繡衣使者和宦官外並沒有足夠的力量能掌控朝局,而竇武的勢力卻遍及整個朝堂內外。

    因此,那時京中段潁手中湟中義從的力量便成為了劉宏穩定朝局極為關鍵的力量。可是視竇武為舉主的段潁又怎會輕易的為那時力量弱小的劉宏所用呢?

    要知道,當時渤海王入京繼承大統的呼聲還是很高的。要是被竇武麾下餘孽趁機迎渤海王入京。那劉宏可就是搬起石頭來砸自己的腳了。

    於是當即劉宏便召來段潁相商,隻要其效忠自己,並幫助其剿滅竇武麾下餘孽,便放過竇武遺女一馬。

    段潁為保竇武唯一血脈,便隻好答應劉宏所求,主動投身王甫旗下,幫助劉宏剿除餘孽,徹底穩住了朝廷局麵。

    而竇武之女也得以成功留下一命。

    聽完段潁之言,楊廣不禁一陣唏噓,沒想段潁投靠宦官之事,竟有如此曲折的由來。

    “那不知現今竇武之女何在?”楊廣好奇道。因為以血緣關係來說,竇武之女還算的上是自己的遠房表妹。

    “她,你不是見過一麵了嗎?”段潁似笑非笑的說道。

    “我見過了?”楊廣心下一陣好奇。

    “難道?”

    “不錯,你想的沒錯,媃兒便是當年我所救下的竇公之女。”段潁笑著說道。

    “可是老師,那您的女兒呢?”楊廣驚訝道。

    “我的女兒早在前些年因羌亂死於戰亂之中,這也是我為何如此痛恨羌人的緣故了。

    不過此事並無人知曉,故而我才使出這移花接木之計,讓媃兒冒充我那死去的女兒,以便更好的保護她的安全!”段潁接著說道。

    “原來如此!”聽到這裏,楊廣才終於煥然大悟,想想這麽多年來段潁為著竇武一個小小的舉薦之恩,便不惜以身家性命相報。以致於數百年後史書上都還記錄著這一汙點,怎麽不令楊廣為之感到動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