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分化之策
字數:3608 加入書籤
一時間場中分外安靜,隻聽見一陣“唰唰”的監考官收取試卷的聲音。
片刻之後,一名監考官上前來向盧植稟告道:
“啟稟大人,此次大考除此前作弊考生外,剩餘共計三千一百八十七人,均已順利交卷完成!此卷宗吾等均已置於這幾個箱子之內,留待後麵諸位大人批閱!”說完那名監考官還頗為留戀的看了那幾個箱子。
要知道在新紙出現之前,他們哪一個讀書練字不是需要大量的空間置放竹簡,那時光是幾部經書便需要好幾個箱子裝運了,所謂的學富五車可不是說說的樣子。
而在見到三千餘份試卷隻需要幾個箱子就能放入保存之後,他們知道之前那般求學痛苦的日子即將一去不複返了,待新紙普及之後,整個大漢學子將不會再籌無數可讀。
光想想未來那副美好的觀景,就讓這幾位經年老吏激動不已。
看著麵前這位禦使一副激動憧憬的麵容,盧植又何嚐不是感慨萬千呢?
“仲宏,你可是為天下士子真正做了一件功德之事啊!”盧植在心中感念了幾句後便對麵前的幾人囑咐道:
“好了,諸位,我等這幾日的辛勞沒有白費,接下來就等陛下安排,待所有考卷批閱完成之後,就能看見此番成果了,現在我等還是先安排好這幾箱試卷之後,去向陛下複命吧!”
“諾!”那幾位監考官紛紛應諾道。
“典將軍,有勞你安排將士們將這幾箱試卷運往蘭台,伯楷他們會在那邊接應你們的。”這時盧植又向典韋吩咐道。
“諾!”典韋應諾道。
“你們幾個將箱子抬上,我等一塊往蘭台走一遭!盧公,諸位大人,在下告辭!”言罷典韋朝諸人抱拳施禮後便隨著運送軍士一起往蘭台去了。
待安排好試卷後,盧植朝著下方廣場的所有學子喊道:
“諸位,此番洛陽大考,圓滿結束,各位辛苦了,接下來請各位按照軍士的指引有序離場。各位的成績將會在三日後鴻都門外的公示牆上貼出,還請諸位學子耐心等待!”
聽聞盧植之言,所有人都不禁鬆了口氣,畢竟今日一天所發聲之事,實在是讓他們身心俱疲。
看著所有士子都陸續離場後,盧植對著身後的監考官們說道:
“走吧!我等也是時候去向陛下複命了!”
“諾!”眾人聞言緊跟在盧植身後向著南宮走去。
而此刻的南宮之中,在得到楊廣已經探明事情經過後的劉宏,為免士族再依此攪亂朝中局勢,當即便宣布退朝,將所有朝臣都遣散後,終於在南宮大殿上接見了楊廣。
“仲宏,此番事情究竟因何而起,汝且一一道來!”當楊廣進來後劉宏當即迫不及待的問道。
“回稟陛下,經過臣對那些舞弊士子的盤問後發現其實最開始售賣試題答案的隻是一個人,並且其售賣的答案並不多,隻有百餘份罷了。
隻不過其後是那些已經買到答案的士子將手中的答案再行傳播出售,才造成最後如此大批量舞弊事件的發生!
而且通過諸位士子之言,廣可以確定此事必是宮中宦者所為!”楊廣如實稟告道。
“哦!仲宏何處此言?”劉宏好奇道。
“啟稟陛下,據那幾名最先與售賣答案的神秘人物接觸的士子交待,那人為一男子,聲音尖銳,且身上有一種香料混合的騷臭之味。
而有此特點者,也隻有宮中的宦者才能符合,且那流傳出的試題答案皆用新紙書寫,要知道,現今能有新紙者,除了廣和幾位長者之外,便隻有陛下的宮中才有!
而且能夠事先得到試題的便隻有陛下身邊的親密之人,因此,隻要陛下對近日身邊侍奉過的宦者詳加排查,必能找到原凶!”
聽完楊廣之言,先前王甫向其所言的確屬實,其隻不過是想稍落士族顏麵罷了,卻沒想到最後事情卻在意外下完全失控,這才造成此番惡劣的結果。
可是即便如此,劉宏也不能原諒王甫這先斬後奏的行為,這簡直完全沒有將自己放在眼裏。
“看來待這次大考結束之後,也是時候找個由頭將王甫這枚棋子放棄掉了!至於替換的人選嘛,張讓和趙忠這幾年辦事倒是頗為妥帖,就讓他倆頂上來好了!”想到這裏劉宏便終於做出了決定,對楊廣說道:
“此事,朕已經知道了,接下來的事就交給朕來處理好了!對了,對於這批舞弊學子的處置,仲宏可有建議!
畢竟涉及人員出身來曆複雜,且人員過多,基本涵蓋了京外諸州各郡士族豪強子弟,若是處置不當,必會進一步加劇朕與士族之間的矛盾。而眼下,鴻都門學將成,也還未到朕與他們真正攤牌的時候!”
想到此事劉宏就不禁頭疼,在想到楊廣素有主意之後,劉宏便想詢問一下楊廣的意見。
“啟稟陛下,說到此事,廣正好也發現一事,或許可以作為將來陛下對付那些世家大族的突破口!”楊廣想了想說道。
“哦!竟有此事?”劉宏聞言好奇道。
“據臣了解後發現,此番入京參加大考的士族豪門子弟多為偏支庶子,其主支嫡係基本沒有參與其中。
由此看來各家族中子弟並未如我等想象中一般鐵板一塊,故此臣認為此次科考或許就是我等分化瓦解各家士族的機會!”楊廣說道。
“哦!那不知愛卿有何計策!”劉宏聞言也是眼前一亮不禁更感興趣道。
“不知陛下可還記得孝武皇帝時主父偃所獻推恩令否?”楊廣試探道。
一向心思靈巧的劉宏頓時便是心中一亮,按耐著心中的激動說道:
“試言之!”
“諾!陛下應知昔日孝武皇帝借武帝推恩令成功分化瓦解天下諸侯,使皇帝之權得以進一步加強,而臣之策也與此類似。
陛下可借科舉之機率先提拔那些世家豪門中偏支庶子,並待時機成熟之後進一步規定日後若想為官便隻有通過科舉考試才得以任免。
以此加劇其家族中嫡庶之爭,進一步消耗各族中力量,到那時朝中局勢還不是盡在陛下掌握之中!”楊廣說完便低下頭靜待劉宏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