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別駕法真
字數:4288 加入書籤
半月後,清晨,南宮之內。
“子義,今日怎麽有空入宮來?”
迎接太史慈的依舊是黃門侍郎荀攸,兩個人經過在楊廣府中的交談之後,雖然說不上是知己,不過也算得上是好友。
太史慈笑笑:“慈在洛陽已經待了挺長一段時間了,心中有些擔心涼州的局勢,所以明日便要啟程回歸涼州了,今日特來拜別陛下。”
荀攸頗為遺憾的歎了一聲:“好罷,洛陽雖然繁華,不過涼州更需要子義這樣的名將坐鎮。”
說罷,荀攸當即引導太史慈朝著宮中走去,隨手叫住一個小宦官。
“陛下在何處知道麽?”
“荀黃門,陛下正在宣德殿接見大臣。”內侍恭恭敬敬回道。
荀攸點了點頭,隨後引著太史慈朝著宣德殿走去,剛剛走到宣德殿附近,隻見得一名中年大臣從中走出,麵露不忿之色。
荀攸低聲對太史慈道:“子義,此乃從事中郎王允,字子師,向來與十常侍不合,因此屢遭貶官,不過在朝中頗有聲望。”
太史慈聞言微微點頭,隻見王允滿臉憤懣之色,嘴裏低聲說著些什麽,也沒注意到荀攸和太史慈兩人靠了上來,直到荀攸開口出聲這才反應過來。
“王從事,為你引薦一二,這位乃是涼州刺史太史慈,前幾日陛下剛剛賜了他天子劍。”荀攸開口道。
王允一愣,勉強一笑,對太史慈拱了拱手。
“荀黃門,太史將軍,在下家中尚有要事,這便要去處理,還請兩位原諒允無禮。”
說罷,王允便行色匆匆的離去。
隨後荀攸又看向劉燁:“子義,子師為人耿直,曾因上奏十常侍之事而罷官,此番想來定有要事,還望子義多多擔待。”
太史慈微微搖頭道:
“無妨,走吧,與陛下見一麵,某就要回涼州了。”兩人走上前去,早有小黃門入內稟報。
“陛下正在殿中等候,兩位請入內吧。”
荀攸和太史慈走進殿中,隻見得劉宏坐在胡床之上,都不禁吃了一驚。
而劉宏見到荀攸和太史慈,則是微微一笑,招手道:“兩位愛卿來了,這是從西域胡人那傳來的胡床,坐上去倒是頗為舒服,兩位愛卿今日前來有什麽要事麽?”
太史慈開口道:“陛下,臣在洛陽已經待了月餘,這幾日想要回到涼州,因此特來向陛下請辭。”
劉宏點點頭,歎了一口氣:“也好,涼州羌胡混居,羌人亂事不斷,子義也不宜離開太久,此事朕準了。”
“多謝陛下!”
於是劉宏和太史慈談了一陣之後,太史慈便向劉宏請辭,和荀攸兩人一起走出宣德殿。
兩人邊走邊談,走出宮中,隨後分道揚鑣,荀攸回到家中,而太史慈則是回到驛館。
第二日。
“主公,公達兄,不用送了,再送一陣,隻怕直接要送到函穀關了。”太史慈立於馬上,對身後的曹操和荀攸兩人說道。
曹操歎一口氣:“此去經年,不知道何日才能與子義相見。”
荀攸同樣點點頭,顯然對於太史慈的離去頗為不舍。
太史慈轉過身來,將拳頭放在心口,笑道:“待主公君臨關中之際,便是慈重歸主公麾下之時,主公,公達兄,保重,慈去也!”
楊廣哈哈一笑:“說得好!”
太史慈轉過身來,對旁邊道:“令明,走吧。”
龐德點了點頭,對千餘涼州鐵騎喝道:“出發!”
千餘鐵騎呼嘯奔騰,向西而去,奔騰在曠野之上,很快就化作了一堆小黑點。
……
話說太史慈在洛陽還有一來一去的過程中,消耗了月餘的時間,等回到涼州的時候,已經是中平四年的一月份了。
而回到涼州的太史慈更是閑不下來了,因為春耕就要開始了,當即和傅燮組織春耕,勸課農桑。
去年的涼州曆經戰亂,十餘萬大軍混戰不休,耿鄙也下達了募兵令,因此涼州的減產比較嚴重。
好在軍隊從美陽大營搬運了不少糧草,再加上從韓遂軍中與金城郡搜刮而來繳獲的糧草,勉強度過了這一年。
而今韓遂被擒斬,涼州重新安穩下來,太史慈當即組織流民重新生產。
“刺史,這位就是涼州名士法真先生。”
郡守府中,傅燮對太史慈介紹道。
太史慈則是哈哈一笑,對法真道:“法先生,好久不見。”
法真同樣麵帶笑容:“太史刺史用兵如神,一舉蕩平韓遂亂兵十餘萬,涼州能有如刺史這般良將坐鎮,真乃涼州之福也!”
傅燮見到兩人相處如此融洽,頓時一愣,隨後笑道:“法先生和刺史原來是舊識,倒是某多事了。”
太史慈收起笑容,鄭重道:“玄德先生,如今涼州遭受兵災,可謂是百廢待興,不知道先生可願一展蕭何之能,出任涼州別駕一職?”
法真點了點頭:“法某家人性命都是刺史相救,自然是義不容辭。”
太史慈大喜:“得先生相助,慈之幸也!今後還請先生多多指教!”
“刺史言重了,真當不負刺史重托,為我涼州穩定竭盡所能。”
於是接下來法真當即展現出了其雷厲風行一麵,麵對涼州眼下的局麵整理出了一套屯田措施,其中涉及到了幾個核心問題。
糧食不足,最主要的問題就在於生產力不足,而軍閥混戰,兵災連年,家中的壯勞力都被抽去打仗,不能種田,糧食減產之下十室九空,兵員減少,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法真的屯田措施,首先提出,將遭到戰亂而逃離家鄉的流民組織起來,編入“民戶”,官府租借給他們耕牛駑馬,農具還有種子,讓他們去開墾荒田。
第一年收取一半賦稅,隨後逐漸恢複減輕為十五稅一,一來增加了勞動力,二來安定了流民,也有益於涼州秩序重建。
而第二個核心,針對的則是兩萬餘羌兵俘虜,當初太史慈為了安定羌人之心,因此將他們無罪釋放。
法真認為太史慈此舉過於仁慈,無論其有什麽理由,畢竟也是從賊造反,絕不能輕易放過,不過太史慈既然已經開口,總不能秋後算賬。
因此法真提出,讓這些羌人俘虜充當免費勞動力,實際上也就是為官府服徭役,以每年四個月的,為期三年的徭役代替戰後治罪,這樣既可以不用殺人,還起到了補充勞動力的作用。
與此同時,法真還隱晦的提出,製約涼州發展的原因主要就是人口不足,因此官府應該以糧米鼓勵民間生育。
太史慈,傅燮,法真以及州中官吏經過商議補充之後,一份墾田令新鮮出爐。
涼州的春耕在墾田令的指導之下,如火如荼的進行,一片欣欣向榮。(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