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天梯

字數:4492   加入書籤

A+A-


    山穀盡頭,是一堵高峻的懸崖。山穀中的河水就從懸崖根部的一個地下暗河的口子流出,因為水流滋潤的緣故,河水兩岸植被十分茂盛,灌木叢生苔蘚遍布,已經是十分濕滑,但是懸崖由於太多陡峭,上麵居然隻有稀稀落落的幾叢雜草,在懸崖上生了根,除此之外,一片怪石嶙峋。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黨進是中原人,雖然四處征伐,但今天第一次體會到了李太白當年看著蜀山高絕,險峻入雲的心情了。

    黨進和一眾士兵仰望著這一堵懸崖,心生敬畏。

    這一堵懸崖,不僅僅比雁門關關城更高,而且更厲害的是,最下麵一段生長了大量苔蘚,極難攀爬。懸崖頂上,隻有幾棵老樹,應該是采玉人說的落腳點了。

    “老鄉,這懸崖你確定能上去?”一個都虞侯看著懸崖,懷疑的問采玉人。

    采玉人正仰著頭在觀察攀爬上去的路線,說道:“上去過,我自己之前都上去過。”

    黨進見到懸崖上光溜溜的,疑惑的問道:“老鄉上一次上去是什麽時候?”

    “去年,但是是去年夏天上去的,天氣暖和,雨水沒有那麽多,不濕滑好爬一點。”說罷,采玉人肩膀上挎上一大串繩子,將皮靴脫下來,在地上抓了一些幹燥的土,搓搓手,對黨進說道:“將軍,那我先上去了?”

    黨進鄭重的說道:“老鄉,拜托了。”

    旁邊的士兵們看著采玉人要為自己北上開路,紛紛說道:“老鄉小心。”

    隻見采玉人在懸崖根部輕輕一點助跑,身子躍起,雙手手指張開,抓住了離地兩米高左右的一塊凸起的石頭。身體懸空,手臂用力一曲,靠著雙臂一股力氣,將身子帶了上去。

    暗河口子旁邊的苔蘚,斑駁著長了兩米多高,隻要采玉人再往上幾尺,就可以離開濕滑的苔蘚覆蓋範圍了。

    在采玉人右手上方大約一尺遠的位置,看起來有一個拳頭大小的凸起,掛在懸崖上的采玉人也看到了,但是由於旁邊沒有落腳點,如果要手抓上去,那麽隻能依靠雙手的提縱之力,讓身體騰空上升一尺多一些,要做到這一點,相當艱難。

    黨進和一幹士兵在河穀中望著采玉人的攀爬,全都屏住了呼吸,生怕打擾到采玉人。

    采玉人在現在的懸掛位置略微停了一停,深吸了一口氣,雙臂同時大力一縮,身子往上的勢頭才開始,他就鬆開了雙手,粗大的腳趾在懸崖壁上一點,手臂伸開,手掌五指叉開,抓向那個拳頭大小的凸起。

    一眾士兵目不轉睛的看著采玉人在懸崖上的縱身一躍。

    抓住了!

    接著一躍,采玉人的右手伸直,剛剛抓到那個凸起,碰到的一瞬間,進軍中目力強的士兵看到采玉人的手指猛的一勾,憑借著幾隻手指的力量,將整個身子掛在這個懸崖上。

    士兵們心中鬆了一口氣,但是又不敢歡呼,正在難受的當口,隻見采玉人右手以凸起為支點,雙腿在懸崖上也找好了落腳的位置,雙腿一蹬,整個身軀上升兩尺,又是一把抓住岩壁上的一道石縫。

    衝過苔蘚地段後,懸崖越來越高,采玉人攀爬的動作明顯慢了很多。

    黨進心道:難怪當年李太白寫道,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采玉人的身影像一隻壁虎,慢慢向上。大概兩炷香的時間後,采玉人已經到了懸崖一半的位置了。

    在這個位子,剛才采玉人看到了一條縱向的石頭縫隙,大約兩三寸寬,一直往上有十數米高。

    這樣的縫隙要好借力得多,隻見他左手和右手分別反扣著石縫的兩側,交替往上,腳尖也可以伸進石縫,腳掌斜斜得,踩在石縫裏麵,支撐著身體。

    由此上升數米高後,采玉人所在的位置,平常的弓矢已經射不到那麽遠了。

    黨進繼續緊張的看著采玉人,剛才衝苔蘚地帶的時候,就算是失敗,畢竟那裏不高,再重來就是,但是現在的位置已經極高了,萬一失守必然粉身碎骨。

    到達石縫頂端的時候,雖說省力很多,但是接近兩刻鍾的攀爬,采玉人的體力看起來已經有些跟不上了,遠遠看去,已經不像剛才那樣利索。

    這裏,距離懸崖頂隻有兩三米遠,過了這兩三米,就是一棵看起來還不錯的樹。

    在石縫頂端,隻見采玉人用腳扣在石縫裏,身子緊緊貼著懸崖,雙手輕輕將肩膀上的繩子取出來,將一打捆繩子挽在了左手上,右手提著繩子的一端。

    他要幹什麽?

    下麵連著黨進在內的軍將都十分疑惑,不是隻有一點點了麽?

    黨進閉著嘴,眯縫著眼睛,使勁看向懸崖采玉人的位置。

    采玉人頭上那一兩米的懸崖,貌似因為在懸崖頂部的邊上,所以長期植被和雨水的原因,那一塊看起來鬆散,不像是一般岩石硬邦邦的感覺。

    難道是不好借力?

    如果隻是土,確實抓不住、那現在取下繩子做什麽?

    身旁的斥候長輕輕在黨進旁邊說道:“將軍,他吧手中繩子做了一個繩套。”

    “繩套?”黨進有些不解。

    斥候隊長恭敬但是依然輕輕說道:“依屬下看,還是契丹牧民套馬的那種繩套。”

    “難道他想用繩套套上上麵的樹?”黨進驚訝道。

    采玉人所在的位置,是根本看不到樹的,所以隻能依靠剛才在下麵的觀察,記住了樹的位置,然後反複實驗,看哪一次運氣好一點可以套到粗一點的樹枝上。

    但是這樣子反複的往上投擲繩套,在地上倒是還好,但是采玉人在懸崖頂部的石縫旁邊,唯一支撐身軀的隻有兩隻腳掌,一旦某一次投擲,沒有注意平衡,那從懸崖上摔下來,大羅金仙都是難以救活了。

    在眾將士關注的目光中,采玉人雙腳掌勾住石縫,右手將繩套在空中掄了幾圈後,大力一擲。

    一部分士兵看著往上飛去的繩套,另一部分士兵看著采玉人,投擲出去的一瞬間,采玉人沒有穩住平衡,身子一晃,身軀往外一栽。

    說時遲那時快,

    險之又險,他的左手及時伸出,扣住了石縫。

    圍觀眾人,倒吸了一口涼氣。

    投擲上去的繩套,並沒有如願套上任何一隻樹枝,軟軟的落了下來。

    采玉人穩住身形後,雙手慢慢的收繩子,繼續將收上來的繩子,挽在左臂。

    休息了一陣,再穩了穩身形後,采玉人右手掄起繩套,大力擲出。

    時間甚短,但是下麵圍觀的士兵們心中已經向滿天神佛都祈禱了一遍。

    也許是運氣不錯,也許是神佛有用,繩套往上飛了幾米後,搭在了一支伸出來的樹枝上,采玉人見到繩套沒有落下,雙腳繼續扣著石縫,手輕輕的拉,直到繩套慢慢收緊,牢牢綁在了那支樹枝上。

    樹枝大概小腿粗細,采玉漢子試著大力拉了幾下,沒有拉斷,於是雙手抓著繩子,雙腳在懸崖壁上借力,慢慢往上爬去。

    因為承載了男人的體重,所以那個樹枝也往下垂著,仿佛一張即將折斷的弓。

    千萬不要斷,黨進心裏默默的祈禱著,這一截樹枝,承載的不僅是采玉人的體重,而且還承載這這一千多名士兵深入契丹的野望,更承載著大宋擊破雁門關,大軍北上的夢想。

    甚至這一截樹枝上,還有宋國和契丹的國運。

    成敗在此一舉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