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何處決戰 高粱河

字數:4245   加入書籤

A+A-


    耶律休哥聽完蕭燕燕的話後說道:“皇後所說,也有一些道理,兵法有雲,久守必失,宋軍攻城守城之法確實比我契丹更為犀利,更何況就算析津府能夠不失,那周邊州縣呢,並不是每一個州縣都有析津府這樣的守備能力,如果其他州縣被宋軍攻破,那麽這宋軍就成功的將戰火燒到了契丹這邊,不管在戰場上宋軍是勝是敗,至少宋國不用擔心他的農田商稅,可以放手和我軍交戰。這樣下來,就算我軍守城成功,也必然加劇我契丹今年白災所造成的災害。”

    耶律斜軫思量後說道:“析津府周邊大軍共有二十萬人有餘,如果我軍主動南下,突破雄州霸州防線後,這二十萬人可以橫掃宋國河北東路河北西路,到時候,如果能夠搶到糧食,那對緩解契丹白災將大有裨益,就算搶不到,至少可以用宋國糧食養活這二十萬大軍,也是穩賺不賠。不過宋皇身邊的二十來萬宋軍必須認真對付,如果不擊敗他們,契丹就不能大舉南下,否則要是他們切斷後路或者直接北上,我南下軍隊必將成為孤軍,萬劫不複。”

    說到此處,耶律賢望向了牆上掛著的一副地圖,蕭燕燕會意,連忙起身將地圖取了下來,鋪在床榻前的長幾上。

    耶律賢修長的手指首先點到了析津府,然後逐次向南,固安,再接著霸州,雄州。

    周邊很多都是淺丘地帶,難以讓騎兵大規模展開。

    一行四人都仔細看著析津府這一代,尋覓著合適的戰場。

    突然間,耶律賢的手指,和蕭燕燕等三人的目光,一起聚集在一個地方,地圖上麵三個細小的契丹文字,高粱河。

    高粱河靠近析津府西門之外,地勢平坦,便於契丹騎兵展開。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契丹軍隊可以固守析津府,盡可能引誘宋軍道高粱河一帶,然後等到宋軍頓兵於堅城之下,外圍契丹大軍再進行衝鋒,外有援軍,內有接應,此戰隻要選擇高粱河,契丹大勝幾乎是板上釘釘之事。

    君臣幾人喜出望外。

    耶律賢道:“我軍可以繼續現在的態勢,等待宋軍進攻,如果宋軍果真北上,把麽兩院大王依然是分別守城和負責城外,一旦時機成熟,內外夾擊,必將大獲全勝。”

    耶律休哥道:“那這固安城,我們作何處理?先前蕭撻凜南下防禦固安,現在如果主動撤走,宋軍必然起疑。”

    耶律賢說道:“既然宋軍必定大舉北上,那麽攻固安不下後必定加大攻城力度,到時候我軍隻需要再適當的時候裝作頂不住宋軍攻擊而撤走就行,那麽宋軍就不回再起疑。”

    蕭燕燕道:“皇上既然如此說,那麽還需要給蕭撻凜將軍去一封信,免得蕭撻凜將軍死守固安城,既是無謂的犧牲,又影響我們後續的布局。”

    耶律賢久病,所以耶律休哥點點頭,將寫信的事情應承下來。

    耶律斜軫說道:“不僅如此,我們還得將騎兵和步兵盡量分開,城內主要是步兵,契丹騎兵在宋軍北上後,我們先稍稍離開析津府,等到宋軍圍城,已經尾大不掉的時候,契丹鐵騎再一鼓而下。”

    此種事務自然也是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全權負責,到時候需要將軍隊調動的情況給皇上寫一份詳細的折子,隻要耶律賢或者蕭燕燕用印,就算是調動完成了。一切計議停當之後,想著即將到來的大勝,耶律賢的臉上少有的一抹喜色,臉色也紅潤了許多。

    四人一心想的是析津府這邊的大勝,畢竟西京道雁門關那邊,四人心中是覺得萬無一失的,殊不知,曹彬和黨進套在林牙勤德和雁門關上麵的絞索,慢慢的收緊。

    雁門危矣!

    在林牙勤德等人不知道的情況下,黨進這一彪軍,以山陰縣為圓心,繼續掃蕩著周邊的牧場,部落。

    而且進攻的時候往往是從北邊開始。大多數契丹部落中隻有老弱婦孺,宋軍也不亂殺人,隻是攻進去以後,一把火將部落中的帳篷燒得一幹二淨。

    隆冬時節,大雪紛飛,這一把火把帳篷燒了的操作,為宋軍在草原上贏得了很多的罵名。

    手段太歹毒了!

    但是偏偏這些部落中人無力反抗。

    部落中的青壯年已經盡數編入軍隊,在南邊和宋國作戰。

    失去帳篷的部落牧民,隻好拖家帶口往南邊的雁門關轉移,畢竟,契丹的軍隊在雁門,隻要靠近了契丹軍隊,這些宋狗就不敢找他們的麻煩。

    才一兩日,一人雙馬的宋軍就謔謔了二十多個部落,老弱婦孺大概上萬人,盡數往雁門關而去。

    騎在戰馬上麵,一個軍中小校問道:“劉長史,你說他們都能到雁門關麽?”

    劉宇看著這群老弱,估摸了下路程,搖了搖頭。

    這一群人,能有七成到雁門已經是邀天之幸了。

    隻是今天晚上,這零下的溫度,能夠扛過去的牧民就不會到七成。

    問話的小校道:“看起來怪可憐的!”

    劉宇正色說道:“他們部落中青壯南下打草穀的時候,就應該想的到我們的報複,隻有劫掠,沒有代價,哪兒有這麽好的事情。我們隻是燒了帳篷,總沒有直接屠戮整個部落吧。”

    正當劉宇和小校說話間,雁門關城頭的林牙勤德,看著關城之下麵有菜色的牧民,又驚又怒。

    怒的是,宋軍居然對麽有戰士的部落下手,而且在這樣的寒冬臘月裏麵,一把火把禦寒的帳篷燒的幹幹淨淨,手段太過卑劣下作;驚得是,這關城之下的牧民,數量也太多了些,今天還沒有入夜,已經有兩三千牧民到了雁門關關城之下,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高天之上,寒風怒號。

    如果不做一點什麽,這些牧民將會凍死餓死大半。

    林牙和思利簡單商量後道:“關城後的部族軍營房,空出一半,供牧民今天住宿。部族軍戰士們兩人擠一個鋪位,克服一下。另外,每一位牧民發放一份口糧。另外軍中隻餘下了不到六日口糧,現在馬上再催一催,是不是朔州的運糧隊已經在路上了,讓他們快一點。”

    林牙勤德心裏麵知道,宋軍肯定會不斷的將牧民驅趕過來,消耗自己的糧食,作疲兵之計。

    但是看得穿不等於有辦法對付。

    要對付的話,很簡單,雁門關不理會牧民死活就是,那宋軍自然也不會再做無意義的事情。

    可是,林牙知道,隻要自己敢於下達那樣的命令,肯定有士兵敢於抗命,甚至把自己和思利撕成碎片。

    到底是哪一隻宋軍,用堂堂正正的陽謀讓林牙勤德隻能按著他設計好的步驟一步一步往深淵走去。

    林牙很無奈,此時此刻,隻能寄希望於知道山陰縣出問題後,馬上就派到各處去的催糧隊了。

    有了糧食,也可以大大緩解雁門關城頭的壓力。

    夜深了,思利上城值守,林牙勤德疲憊不堪,再看了一眼城下進食的牧民,林牙歎一口氣,順著馬道慢慢下城去,不到半個時辰,城下的牧民隊伍又龐大了許多,眼看著一張張嘴,張開就是吃的雁門軍糧。千萬不要再來了,如果軍中糧倉不到三日存糧,林牙自己心裏都沒有底。而今的六日已經是畢竟危險線了,因為從朔州如果運糧,在道路上耽擱的時間都得五日左右。

    山陰縣原本是最理想的屯糧之所,估計就是修築雁門的時候都沒有想到,在某一天,雁門關還安然無恙的時候,後方的山陰縣會被敵軍攻破吧。

    正在這個時間,從夜色中,衝出來一匹駿馬,步伐踉蹌,背上一名騎士也是困頓不堪,騎士頭上赫然插著一隻鮮紅的翎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