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棉花是把刀

字數:4012   加入書籤

A+A-


    後世經常使用的棉,在元朝黃道婆的時候才被推廣到大江南北,成為民眾主要衣物原料。

    但是宋以前應該是有棉花的,之前魏羽還專門想過這個問題,不過後來輾轉到了契丹,天天想到的都是貝爺的荒野求生教程,和蕭鳳一起為了活下去而掙紮,自然是沒有條件繼續想什麽棉花的事情,回道大宋過後因為戰事緊急,主要精力又在研究決戰所需要的雄霸弩和東風投石車,這關於棉花的民生這些問題確實沒有時間考慮。

    但是今日既然已經有人提及,魏羽默默將心裏麵關於棉花的內容重新梳理了一下,說道:“黃老將軍想要保暖的要求,也不是不能辦到。”

    眾人都知道這個皇子見識廣博,而且說話雖然隨和但從來不會無的放矢。

    雖然在大宋朝麻布做麵的蘆花被,柳絮被都用了很久,但是隻要羽皇子說有辦法改進,說不定真的有辦法改進。

    這是將領們在香水,酒精消毒,衛生條例,雄霸弩和東風投石車這些看得見的改進上麵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魏羽之極近妖的可怕才能後得出的幾乎一致的看法。

    所以,黃姓將軍也饒有興趣的問道:“羽皇子,真還有此物?”

    魏羽點點頭,道:“確實不是虛言,此物叫做棉,因為結果後,包裹種子的位置,展開如同花瓣所以也稱之為棉花,此物顏色潔白,輕便保暖而且價格不貴,更沒有羊皮羊毛上麵那一種很難去除的膻味,加上價格便宜如果推廣出去,一般百姓也買的起,在冬日裏就可以更有效的禦寒,比蘆花被之類暖和許多,確實有利於國朝。”

    趙匡胤作為君主,一聽有如此物件,便一眼看出了此物的好處。別的不說,每年從各地運往開封府的木炭,隻是運費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豈不聞白居易的賣炭翁。

    所以聽到此處,趙匡胤頓時也來了興致。

    “皇兒,你說的棉花,產於何地,朕怎麽沒有印象呢?”

    魏羽心中腹誹道:“棉花產地在唐朝就被其他民族占了,宋朝就沒有皇帝碰到過那裏,你肯定是沒有印象的好吧。”

    不過行動上,魏羽依然恭恭敬敬站起來,在軍帳上契丹地圖的西方,現在的新疆一帶,輕輕點了點,“棉花便產於此處。”

    “西域?”雖然此處不再屬於大宋,但是從漢朝開始的博望侯,西域都護這些典故,眾人還是耳熟能詳。

    更何況漢代西域校尉成湯那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中原的軍將大多數還是知道。

    一看羽皇子一指,便是那西域絕遠之地,那個地方真有棉花?

    魏羽繼續說道:“漢代,西域已經開始出現種棉花的,不過由於西域地區牛羊皮比棉花更加常見,當地人用毛氈保暖更加方便,所以雖有如此的好東西,並沒有得以推廣。唐代設置安西北庭都護府,轄區之內也有棉花,同樣是沒有什麽推廣。”

    趙匡胤這個好奇寶寶又開始問道:“皇兒是何處得知這種奇物的?”

    魏羽心裏麵默默翻了一個白眼,你這樣子直接問,很容易把天聊死的好不好。

    不過還好以前老師講黃道婆的時候,講過這些東西。

    當下說道:“很多典籍裏麵都有記載,《後漢書·西南夷列傳》、《華陽國誌·中南誌》、《廣誌》等都有,不過在這些典籍中一般稱為稱它為梧桐華樹或華樹。所以棉花這個說法不是常見。”

    麵對魏羽的博聞強記,一眾將領十分歎服。

    趙匡胤哈哈笑道:“再過些時日,朕擊敗契丹後,契丹國力衰微,那這西域之地,朕也要派人去走一走,昔年漢武帝有博望侯,開通萬裏商道,今日裏,誰來做朕的博望侯。”

    說道此處,神采飛揚。

    魏羽看到眼前這個麵目和善但是內心堅毅的黑臉漢子,心中不由得想到:“如果是他一直做皇帝,想來大宋不會隻是前朝那樣的一塊土地罷!有這種豪氣,不要說棉花,就算是產於拉美的辣椒,估計趙匡胤都會派人搞回來。”

    不過辣椒還是遠了點,魏羽甚至連完整一點的世界地圖都不敢拿出來,這個時候拿出來,估計會嚇壞眾人。

    冷靜一點,還是先考慮棉花吧。

    這時候,已經對魏羽說話深信不疑的黃老將軍說道:“皇上,臣家中有三個兒子,老大在家守著祖業,其中老二老三都在軍中,老三素來機變,臣想可以的話,皇上派遣老三深入西域,尋找那羽皇子所說棉花,如果可以移植中原,那為國為民都是幸事。”

    趙匡胤才一腔豪氣的說完武帝和張騫往事,這時候,老將軍黃平的話宛如睡覺的時候塞了一個枕頭,剛剛在最舒服的位置塞了進去。

    趙匡胤為君多年,自然知道黃平的主意,老大估計能力一般,所以守著祖業和宗祠,老二老三,按照現在的軍功恩蔭製度,想要在契丹戰場上立下一個大軍功,這需要很大的運氣;如果想要恩蔭,黃平的職位不高,隻是車騎校尉,按照宋製隻能恩蔭子弟一人,那麽另一個兒子的出路是什麽?黃平在的時候,還可以在皇帝麵前所上幾句話,萬一百年後呢?這人走茶涼的事情,誰說得準。

    富貴險中求,即便再怎麽險,畢竟漢唐多年通商,商旅往來,這條通道總比當年博望侯走那一遭要好很多了。

    所以黃平人老成精,順著皇帝的口氣接下去,皇上不是要博望侯嗎,我黃家出一個。

    趙匡胤也不點破,畢竟這是與國與家都有好處的事情,當即笑道:“黃將軍果真直爽之人,此事朕記下了,等朕定奪的時候,一定將黃家三公子派進西去的使團,為我大宋開拓萬裏波濤。”

    這句話算是應承了,黃平忙著躬身,認認真真行了一個大禮:“老臣謝過皇上,皇上聖明。”

    這時候,魏羽繼續說道:“臣之前多次考量,這中原和北地,多次分裂,縱然有漢武之才,設置西域都護;或者又太宗武後的軍力,設置安西北庭都護府,但是最終不免於和中原分裂。到底是什麽原因?”

    魏羽這一席話,軍帳中人從趙匡胤開始,盡皆苦苦思考。

    確實如此,就算中原如何用兵有了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名將,滅了匈奴,之後出來一個柔然,打敗羯族,有又鮮卑族的北魏橫亙北方,滅了突厥又來回紇,這北地不停冒出來的遊牧民族,始終會耗費大量的中原糧草、銀錢、甚至兒郎們的生命,但是依然難以統一,這怎麽樣才有一個一勞永逸之法?

    趙匡胤道:“如果說是軍力,這始終並非長久之計,國朝不可能養一隻龐大的軍隊還遠在數千裏之外;那皇兒說的也不是管理的官署,漢武唐皇都有都護設置,但是最終還是不免於分裂。那皇兒的意思是?”

    魏羽從容的說道:“要想實現長久的統一,最好的手段是經濟。”

    老將軍黃平說道:“羽皇子,何為經濟?”

    魏羽道:“簡單說就是錢。”

    黃平聽了後,心中一動,但是默不著聲。旁邊卻又有年輕將領說道:“此法萬萬不可,羽皇子須知契丹人貪得無厭,給他一尺,他想要的是一丈,用錢來買統一,這是養虎遺患、飲鴆止渴。”

    軍帳之中,一群將領也紛紛議論,統一是好事,但是錢,買不來真正的統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