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王武報信

字數:4634   加入書籤

A+A-


    正當析津城內蕭燕燕以自己的鐵腕為耶律隆緒的上台掃除一切障礙的時候。

    開封府內,雖然寒意料峭,但是宮廷宿衛們不停地在各條主要街道張貼《析津和議》和監國府準備的拍賣告示。

    一時引得路上行人紛紛駐足觀看。

    貼出來的《析津和議》內容和兩國簽訂的國書略有不同。

    在兩尺見方的和議頂端,端端正正用小楷抄寫著國書《析津和議》的內容。

    中原自從安史之亂以來,與北地民族爭雄,鮮有大勝。

    便是前朝周世宗柴榮也隻是圍攻契丹,但是攻城不下後來病死軍中。

    但是大宋皇上禦駕親征,不僅僅是打破了天下雄關玉門,而且還圍攻析津府,擊殺契丹精銳騎兵近十萬人。逼迫契丹皇帝主動求和。

    這是何等的蓋世軍功。

    所以這《析津和議》的國書內容,被監國府派人工工整整的謄錄刻印了下來。

    而告示的主要部分,就是對《析津和議》部分條款的解釋。

    畢竟大宋很多草民也不識字,雖然有士子幫著讀,但是士子們往往滿嘴知乎,難以理解。

    這樣用大白話的方式,隨便上過幾天蒙學的市民、商賈就能夠看懂文書內容了。

    隻見告示上麵寫道:“《析津和議》第一條中,大宋取得了派遣商人進入契丹經商的權利。

    這經商包括在大宋采買物資進入契丹銷售,可以賣給契丹國內契丹人也可以賣給轉運的阿拉伯人,塞琉古人,同時也可以在契丹采買物資帶會大宋銷售。

    隻需繳納值百抽二的關稅,契丹地方衙門就全權負責大宋商人的安全。”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張告示為了顯得生動,還在告示下半部分舉了一個例子。

    首先,上麵畫了一些陶瓷。

    下麵繼續寫道:“現今以陶瓷為例,今日磁州窯場中,白釉剔花碗。出窯場之時,中品大約可以賣到五十文到八十文一個,暫且算七十文。買上一萬個,便是七十萬文,約合七百兩銀子。從磁州窯場到雄州霸州,算一千裏,進入契丹再算一千裏。這樣兩千裏路程來回一共四千裏。計劃四個人用上四個月時間。路上打尖住店人吃馬嚼每日四百文,一共四萬八千文,折合銀兩四十八兩。進入契丹關稅抽七百兩的兩分,便是十四兩。但是這一萬隻白釉剔花碗,買到契丹甚至更遠的地方,可以賣到兩百文到四百文一隻,折算三百文,途中碗損耗三成,便還可以賣到二百一十萬文,折合銀兩兩千一百兩。”

    然後在告示的最下方寫道:“隻是帶碗,便可以賣得二千一百兩,成本一共不到八百兩,隻此單邊便是一千三百兩的收益,再從契丹尋得合適物資賣回大宋,收益更是翻倍。”開封府內多商販,雖然大道理不一定清楚,但是銀子的折算還是沒問題的。

    在幾個好事的書生讀了幾遍後,圍觀的商販心中慢慢合計。

    一萬隻碗需要三駕牛車,至少四個人。來回二千六百兩的收益,每人平分便是四百兩,合約合計一個月掙錢一百兩。

    這收入也太豐厚了吧。

    更有心思靈活的商販,折算絲綢,烈酒,藥材等等,算下來更是暴利。

    一時間,整個開封府的商販門,像聞到了花香的蜜蜂,蜂擁而動。

    然後在第一張告示的吸引之下,自然商販門對第二章告示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第二章告示上麵幾個大字:監國府拍賣大宋商販赴契丹名額

    拍賣這個事情已經不新鮮了,之前冠名權的拍賣著實在開封火了一把。

    不過這當時花重金拍賣了冠名權的商販,目前都是生意爆好,車水馬龍。使得當時沒有狠下心來的商販門後悔莫及。

    所以這一則拍賣一出,商販門又擠了上去。

    隻見告示上寫道:“大宋和契丹和議後,大宋商販欲去契丹者,必然不可勝數。為公允起見,名額不再由官商獨占,所有名額由拍賣競爭,價高者得。”

    今日,監國府定下拍賣事項如下:

    第一:官府派遣名額有限,為了統一管理,將首批派遣到契丹的商隊分門別類。

    第二:共計有布匹,米糧,藥材。陶瓷,鹽鐵,雜貨等六類。

    第三:每一類隻派遣五家商號,商號派遣車隊每月不超過一百駕牛車。

    第四:另外,所有取得名額的商家,需得向官府繳納十萬兩現銀的保證金。”

    看到此處一眾商賈瞠目結舌,這十萬兩有幾家拿得出來?

    但是告示最後很人性化的提醒道:“可以數家商號合力拍下一個資格,隻需要不超過每月一百牛車貨物即可。”

    眾人心中緩了一口氣,如果這樣,應該好很多。

    在告示的下首,寫著:“各位有意商販多加斟酌,拍賣會明日在文德殿旁偏殿進行。拍賣完成後,兩天之內,中標的商賈將現銀押解進國庫交割。”

    告示最後三個大字:監國府

    看完告示後,實力完全跟不上的小商販們議論紛紛,圖個熱鬧。

    但是豪商巨賈家的子弟或者賬房們低著頭,心中合計著,快步離開了人群。

    告示裏麵說的斟酌,其實隻是一個計算問題了。

    畢竟大宋在之前的拍賣中,官府的信用是在民間建立起來了,絕不會朝令夕改出爾反爾。

    再加上之前冠名權拍賣,敢於下首的早就賺的缽滿盆滿了。所以跟著監國或者官府混,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那麽現在豪商巨賈們便需要考慮的是怎麽樣籌錢的問題了。

    王武從酒坊小院的路上,看到了這個告示,現今他家娘子在幫著羽皇子和小樓姑娘打理香水鋪子,遇到這樣的事情,自然要第一時間給開封府內的主事人劉進賢講。

    拄著拐杖的王武匆匆趕到皇城司值房,畢竟王武也是皇城司老人退下來的,自然是暢通無阻。

    在值房中,王武見到了忙碌的劉進賢。

    劉都尉今日發現王武居然主動來找自己,也是一陣奇怪。

    平日裏這老軍頭可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啊。

    屏退左右後,王武三言兩語將自己看到的兩個告示說了出來。

    劉進賢在忙於漢國和唐國皇城司事務,自然還沒有注意這個問題。不過聽王武一提,劉進賢馬上叫過來一個衛士,吩咐幾句,那衛士領命而去了。

    王武被劉進賢按在值房的椅子上坐著喝茶歇息。不多時,剛才那衛士手裏拿著兩張還沒有張貼的告示,匆匆走了進來。

    王武小口小口的喝著茶,腹誹道:“當大佬的感覺真好,連看告示都可以開後門,不帶去人群裏麵擠的。”

    劉進賢仔仔細細的將兩張告示看完,抬頭看向王武,問道:“你覺得這生意做的?”

    王武點點頭,說道:“契丹的貴人估計也要用香水吧。本來羽皇子掌握著香水的秘方,不管是在大宋還是契丹,都是一本萬利的生意,多一個市場,自然更好。而且,我們也隻需要安排車隊北上就是。”

    劉進賢沉吟一陣,道:“這主意倒也不錯,我還想到了還可以在裏麵安插一些皇城司的探子,刺探情報;另外商隊人手也可以在退下來的老兵中間選,給老夥計一口飯吃。”

    王武倒還沒有想到這些,一聽劉進賢又在考慮其餘老兵的工作安排,心中感激不已。

    不過劉進賢進而說道:“香水鋪子收益不錯倒是事實,但是畢竟時日不長,而且還有四成是宮裏的分紅,就算算上羽皇子小樓姑娘和我的所有銀兩,湊在一起估計都不夠十萬兩,這保證金都不夠,如何拍下名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