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工商皆本
字數:5341 加入書籤
趙普淡淡的笑著。
之所以叫做捅破是因為,後堂三人都知道,現在能夠坐在文德殿中之人,都是大宋商界的精英任務,不可能看不出監國府的告示沒有行業限製的這個漏洞。
開始的時候不說,隻是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不曾想,怡和園的老板被王武這憨貨一陣弄得下不來台,逼得沒有辦法,隻好自己說了出來。
這一說出來,相當於將這沒有行業限製的競爭,直接撕破在了眾人麵前。
兩軍相爭,力大者贏。
商界搏殺,財雄者勝!
沒有行業約束,妓館可以惦記布行生意,米行可以惦記布行生意,錢串子也可以惦記布行生意。
其餘行業,以此類推。
這樣一來,競爭變得全員參與。
監國府和那些財大氣粗的豪商,將會是最後的勝利者。
大堂之上,被王武胡說八道打斷的拍賣繼續。
羅姓商人常年行走在西域商道之上,自然知道這絲路的收益。
第一單讓給榮盛布行,那隻是試試水,看看大宋商家的底氣如何。
而現在,隨著怡和園這個妓館加入戰圈,羅姓商人雖然臉上笑意盈盈,但是心中也知道,越是往後,後麵的搏殺將會更加激烈。
要知道,那些身家恐怖的錢串子還沒有下場呢。
想到此,羅姓商人粗豪的聲音再次響起:“我出十二萬,怡和園東家,這一單就讓給我如何?”
怡和園老板陰柔的一笑:“羅老板也是一條好漢子,奴家這個身子可以讓給你;不過這一單,羅老板抬抬手,讓給奴家吧。”
說罷怡和園老板輕輕道:“十二萬五千兩。”
怡和園老板性子乖張陰鶩,但是不傻,同樣知道這後麵競爭會更加激烈。
不想這羅姓漢子雖然豪邁,但是顯然對龍陽一事沒有什麽愛好,冷哼一聲,也不答話:“十五萬兩!”
“哼!”怡和園的老板冷哼一聲,粉麵含霜,再也不理會這羅姓漢子。
十五萬兩,幾乎是怡和園老板承受的極限,但是這羅姓漢子依然舉重若輕,是以這怡和園老板也摸不清楚這羅姓漢子的實力究竟如何,隻好訕訕退出這一輪爭奪。
胖胖的禮部官員問道:“這位老板,你是哪一家商號?”
羅姓漢子拱了拱手,說道:“不才商號之前是個契丹名字,現在在大宋,叫做四海商號。”
於是,胖胖的禮部官員開始唱名。
“四海商行十五萬兩,第一次。”
周邊商賈很多是心有餘力,但是確實難以一次性拿出二十五萬兩。
雖然可以到錢串子那裏拆借,但是現在九分的利息,不得不讓人仔細思考。
十萬兩銀子的月利息就是九千兩。如果二十五萬兩都是拆借,月利都是兩萬多兩。
如果拍下來的生意做的不好,有可能連利息都還不上。
是以一般商人確實不敢跟這個十五萬兩的價格。
畢竟算上保證金那得二十五萬兩。
在眾人的思索中,禮部官員的第二聲唱出來了。
“四海商行十五萬兩,第二次。”
見到眾人依然沒有加價的,禮部官員片刻後,叫出了第三聲。
“契丹商隊名額,布行類,第二單,四海商行十五萬兩,第三次。”
同時高高舉起了木槌。十息過後,無人應答。
一聲槌響,成交。
四海商行的羅老板成為了第二單的勝利者。
從第三單開始,眾位商賈發現,在場中拍賣的,除了有商賈之流,甚至還有一些錢串子加入了拍賣。
戰況更加激烈。
怡和園的老板在狠下心來後,最終以十三萬兩的價格拍下了第三單,獲得了一百車布匹進入契丹的名額。
而布行的最後兩個名額,一個被漢國和唐國的布商聯手以十六萬兩價格拿下。
最後一單,幾家錢串子在商議後,本來想著撿漏,但是被排成了十六萬兩白銀。
後堂的趙德昭等人,麵前一張宣紙鋪開,隻要有一錘定音的拍賣,趙德昭就工工整整的寫上拍成的價格。
十二萬兩,榮盛布行。
十五萬兩四海商行;
十三萬兩,怡和園;
十六萬兩,兄弟布行;
十六萬兩,發財錢莊。
隨著趙德昭的小楷一路記載下來,拍賣價格已經是七十六萬兩,加上五家的保證金五十萬兩,就已經是一百二十六萬兩。
而這,離拍賣開始還不足一個時辰。
趙德昭放下毛筆,輕輕歎道:“父皇藏富於民,這才十多年光景,民間商販便富饒至此,令人歎為觀止啊。”
趙普看著趙德昭,心中一動。
趙德昭求助魏羽音軌皇上考課,這是好事,一國之君不需要事事親力親為。
但是現在趙德昭提到商賈有錢,有可能隻是無心之中提了一句,也有可能心中開始惦記國朝商賈口袋裏麵的銀錢。
如果是第一種,趙普自然不用擔心。
如果是第二種,那一國之君如此,對大宋商業可謂是滅頂之災。
斟酌一陣後,趙普說道:“監國。我大宋有皇商,有私商。皇商和私商分工不同,監國知曉否?”
趙德昭見到趙普問話,馬上認真思考,回答道:“這皇商負責皇室禦用,官服物資和軍隊物資。生產不計成本,以質優為上;”
稍微頓了一頓後,趙德昭繼續說道:“民間私商,主要製造民間器物,以利潤為上,同時也是國朝賦稅來源之一。”說完後,趙德昭看著趙普,就像學生看著老師一樣,輕聲問道:“趙相,孤說的對不對?”
趙普點點頭,說道:“監國說的是,監國可知,這私商繳納的商稅,占國朝稅收幾成?”
趙德昭雖然監國,但是隻忙於具體事務,比如將軍量,軍餉,北伐,唐國之類,根本沒有時間沉下心慢慢的看這工商稅收所占比例。
趙普看著趙德昭不言語,輕輕說道:“監國,我大宋立國後,農稅占據國朝稅收四成,丁稅占據兩成,而這商稅獨占四成。”
四成?趙德昭以為趙普記錯了。
不是說天子以農為本麽?
不是說舍本逐末賢者所非麽?
這不起眼的商稅,居然占據了四成收入。
趙普沒有說話,一旁的參知政事盧多遜看著趙德昭詢問的眼神,輕輕的點了點頭。
雖然趙普盧多遜政見不合,但是國朝大事,這兩人還是不會信口開河。
趙德昭覺得自己的三觀被顛覆了,原來曆來不被人看重的商賈之徒,居然擔負這國朝接近一半的軍餉,官俸,和各處建設的資金。
還沒有回過神來,趙普繼續問道:“監國,如果把這私商全部禁絕,可否?”
趙德昭又不傻,剛才才聽到了私營工商的好處,怎麽可能一下再說禁絕工商。
所以,趙德昭當即說道:“工商於國於民有利,如何禁絕?”
趙普見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最後輕輕說了一句:“監國,這私商一旦國朝管束太嚴,也和禁絕無異了。”
趙德昭聽完,若有所思。
趙普心中暗道:如果以後監國繼位,要想著對付工商之時,能想到今日我說的四成,工商幸甚,萬民幸甚。
在後堂眾人的討論中,文德殿大堂拍賣米麵類的結果已經水落石出。
其中軍中勳貴們聯手拍了一個,十五萬輛銀子。
萬和米行拍下一個十六萬兩銀子。
其餘的便是一些錢串子或者沒聽過的商販拍賣。
五筆拍賣的總金額,趙德昭慢慢記下來後,加了一加,又是八十多萬兩白銀。連著保證金五十萬兩,這邊和布行一起,已經有二百五十萬兩有餘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