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陪審團
字數:5576 加入書籤
在《百官誌》中,魏羽看到這樣一段話:
“文臣自太師及開府儀同三司,可蔭子若孫,及期親大功以下親,並異姓親及門客;
太師至保和殿大學士,蔭至異姓親,無門客;
中大夫至中散大夫,蔭至小功以下親,無異姓親。
武臣亦以是為差……以斯以觀,一人入仕,則子孫親族,俱可得官。”
魏羽心道:“大宋恩蔭這玩意兒,嘖嘖,厲害。”
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在恩蔭製度之下,官員子弟讀書做官比一般寒門子弟要順利不下百倍。
打心眼裏,被前世教育公平思想影響的魏羽是很不喜歡這樣子的製度。
他在前世就是貧困學生,連個寒門都算不上。
寒門好歹得陶淵明那樣,不為五鬥米折腰。魏羽在饑寒交迫的時候可沒有那個氣節。
黃碟都賣,何況折腰。
隻要不是彎,其餘皆可談!
但話說回來,魏羽也深知,這大宋一朝的恩蔭製度,由來已久,而且往後還要延續很多年。
所有的製度都是在當時的各種勢力鬥爭妥協的結果。
他可沒有自信道什麽虎軀一震,文武大臣都聽我一人號令的程度。
宛如王莽一樣,想要自己建立一整套新東西。
那不是死得快是什麽?
在當下的大宋,恩蔭雖然看起來不公平,但是這樣的製度也有其可取之處。
尤其是在賞功的時候。
軍中的漢子衝鋒陷陣,不外乎想著是為自己或者為兒孫某一個前程。
那麽賞功之時,自己的前程或者兒孫的前程就是最為看重的事情。
如果朝廷覺得有的將領再加賞賜反倒不美,那麽將原本將領應該得到的賞賜或者爵位官職通過恩蔭轉到兒孫身上,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想到此處,魏羽已經有了計較。
但是這樣操作,自己一人說了算,合不合適呢?
魏羽深知自己不是聖人,隻要自己思慮不周,那麽一旦處理失當,便容易寒了將士們的心。
這些將士可是在戰場上廝殺回來的功勞,不能輕慢。
冥思苦想後,魏羽眉頭漸漸舒展。
趙匡胤忍不住問道:“皇兒,這賞功之事,你作何打算?”
魏羽道:“這賞功一事,首要公平。”
趙匡胤麵帶著笑意,等著魏羽說下去。
“金銀獎勵到時候回朝有司再行核算。而軍功獎勵,為了公平起見,我覺得可以先定一個標準。”
“標準?什麽標準?”
魏羽道:“比如說,攻城,野戰,奇襲等,按照殺傷敵軍人數,或者敵將品級,將軍功分為幾個等級。”
趙匡胤饒有興趣:“聽起來不錯,皇兒說下去。”
大宋開國以來雖然也多次用兵,逐漸統一華夏南方,和黃河流域。但是獎賞軍功之事,由於每一次的戰爭時間,規模,都不一樣,所以難免在獎賞的時候帶有很強的隨意性。
而此次北伐,大勝契丹後,魏羽說道要定立一個標準的說法引起了趙匡胤極大的興趣。
魏羽繼續道:“比如攻下府城,和攻下縣城,軍功不一樣。損失巨大攻下城市和幾乎沒有損失攻下城市,軍功又不一樣。”趙匡胤點點頭,表示極為讚同。
魏羽接著又說道:“但是戰場瞬息萬變,同樣的縣城,有的縣城地理位置重要,難以攻克;有的縣城敵軍力量空虛又很容易拿下,這樣的又必須有個區分。”
“哦!如何區分?”趙匡胤的興趣越來越濃。
魏羽胸有成竹,繼續侃侃而談。
這樣的情形,我們可以尋一些軍中老將,秉公無私者,組成一個評審團。
說道評審團,魏羽心中不自覺的想起來那四把可以轉起來的椅子。
上麵坐著四位導師,為你轉身。
“評審團?這是何物?”
看著求知欲旺盛的趙匡胤,魏羽說道:“評審團,額,就是找上幾個宿將,給同等級內不同軍功打分,評定出上中下三個層次。”
趙匡胤想了想說道:“這是九品官人法?”
魏羽心中暗暗的白了一眼。但是嘴上還是認認真真解釋:“這當然不是九品官人法。這種品評,隻能決定這個軍功在這一等級裏麵的上中下。
比如說,要是拿下一座府城,大宋幾乎沒有損失,糧草消耗也不大,自然是府城這個級別的上功;
如果損失太大,那麽最低也是府城這個級別的下功。隻是在最後的層次上需要老將們處理,更為服眾。”
趙匡胤問道:“這樣就決定怎麽賞賜了?”
魏羽道:“這隻是打出等次,決定賞賜的最終還是得中樞,畢竟官職缺額多少,國庫餉銀多少,這都是要通盤考慮的。
我說的按照等級打分的方法,主要是為了賞功之時,更加公平,從而讓將士齊心。”
趙匡胤聽完後,讚道:“皇兒的辦法果然妥當,皇兒你看,這你說的評審團,朕就叫上你姥爺和那一群宿將可好。”
魏羽點點頭:“如此甚好。姥爺他們定能做到公平公正。”
說著話,馬車停了下來。
禦駕旁的禦前班值騎士隔著窗戶,輕聲問道:“皇上,已經近辛時,距離最近的城池還有五十餘裏,皇上是紮營還是繼續前行。”
趙匡胤拉開簾子看了看天色。
吩咐道:“就地紮營。傳宋國節度使等宿將半個時辰後,過來議事。”
等到紮營完畢,趙匡胤一頭紮進了中軍帳,手裏也拿起了那一本百官誌。
不一會兒,宋偓等人齊齊在中軍帳之外求見。
當是時,小雪初晴。
千裏之外契丹上京臨潢府,幾名耶律家的將領帶著一大隊精銳的皮室軍騎士,穿過漫天風雪,踏進了臨潢府。
在禦街之上一陣狂奔後,契丹皇宮已經近在咫尺。
見到一大彪騎兵靠近,皇宮衛士們手握長矛,全神戒備。
為首的契丹將領勒住戰馬,翻身落地,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嗬成。
顯然武藝極高。
“耶律將軍?”皇宮衛士顯然將來人認了出來。
來人正是皇帝親衛,耶律家的耶律浚。
耶律浚神色清冷,從懷中拿出一份聖旨,遞了出去。
而皇宮衛士隊長才看到耶律浚的帽子內裏,從邊沿露出一大片白紗。
其餘衛士們也是同樣裝束。
衛士隊長心中一震,但是不敢亂猜。
當即打開了耶律浚遞過來的聖旨。
隻是手抖得十分厲害。
才展開聖旨,草草看了幾句,皇宮衛士隊長大驚失色,忍不住出言求證道:“耶律浚將軍,這是真的?”
這一路上,耶律浚不知被問了多少次了。
此時候,耶律浚在從懷裏拿出一枚扳指來。
這枚扳指一半青色一般潔白,也是十分溫潤,看上去被主人把玩過很久。
這是契丹皇族的信物之一,這皇宮衛士隊長自然認得。
見到扳指,衛士們再無異形,讓開了宮門。
耶律浚問道:“太子可在宮中?”
衛士隊長恭敬的回答道:“在,此刻應該才下學不久。”
耶律浚聲音清冷:“皮室軍留下一隊人,其餘人跟我去東宮,另外,你們兩人拿著聖旨速度去請大中正。”
士兵們紛紛領命而去。
而這耶律浚得到的命令是,盡快將太子安全帶到析津府。
在軍人出身的來看,快到其他人反應不過來,也是一種安全。
不多時,居住在皇宮之中的大中正,騎著馬在兩名皮室軍騎士的護衛下,趕到了契丹皇宮大門。
而此時,除了駐守大門的皇宮衛士和留下的皮室軍小隊,耶律浚並沒有在這裏。
難道接太子一事,出了變故?(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