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家書一封
字數:4954 加入書籤
這時老太監舉著一封信,急匆匆的走了過來。
“陛下,陛下,是邊疆那邊送來的家書。”
長孫皇後一聽是家書,便立馬從床上坐了起來說道:
“一定是高明來的信,快給本宮看看。”
李二心中也十分高興,既然是家書不是戰報,那就是好事。
長孫皇後看完家書之後,臉帶笑意,將家書交給李二說道:
“陛下,這孩子真不愧是你親自選出來的太子。”
李承乾在信中告知了李二邊疆的近況,並且將邊疆將士不用再挨餓受凍一事,也在家書中告知了李二。
當然,李承乾並沒有說是自己的功勞,反而把功勞全都推到了李泰身上。
但是,李二是何等聰明的人?
怎麽可能不知道李承乾是故意將功勞推給李泰的?
李二看完書信之後,也點了點頭笑著說道:
“原本以為讓他去邊疆,將他置身在危險之中,是個錯誤的選擇,卻不曾想他竟然將邊疆治理的井井有條。”
李二將大唐得力戰將李靖派去駐守邊疆,為的就是安定邊疆,可是李靖花了這些年都沒做到的事情,僅僅幾個月時間,裏程前便輕而易舉地做到了。
長孫皇後也跟著說道:
“不僅如此,他們兄弟倆在邊疆相處的也十分和諧,難得高明竟有如此容人之量。”
李二點了點頭,十分欣慰的說道:
“這,才是我大唐太子該有的樣子。”
這段時日,李二為朝堂之中的事情,一直愁眉不展。
收到李承乾的家書之後,心情瞬間好了許多。
長孫皇後收到李承乾的來信,心中的擔憂也少了許多。
除此之外,李承乾的弟弟妹妹們,也十分擔心遠在邊疆的李承乾。
所以,李二先是將李承乾的家書告知了幾個孩子。
其次,次日在朝堂之中,李二對李承乾也是大家讚賞。
一來,李二是為了對朝堂之中某些居心叵測之人進行敲打。
二來,作為一個父親,兒子有了成就,李二忍不住炫耀一番。
……
突厥王城。
“可汗,如今氣溫驟降,邊境的戰士們都有一些耐不住嚴寒了。”
一位侍衛,對著頡利可汗稟告道。
頡利可汗點了點頭,歎了口氣。
若是其他事情,頡利可汗到能左右一二。
但氣候此事,頡利可汗在有能力還能跟上天作對不成?
“讓邊境戰士們點起篝火,莫要因為寒冷便放鬆了警惕。”
頡利可汗皺著眉頭,對著侍衛說道。
雖說因為氣溫驟降,突厥將士們畏懼嚴寒。
但是,在頡利可汗看來。那些來自中原的唐軍應該更難受一些才是。
畢竟中原遠不如邊疆這邊寒冷,而唐軍早已習慣了中原的氣候。
其次,突厥大軍壓境,幽州自當人心惶惶。
除了身體的寒冷之外還有內心的擔憂害怕,這就給了頡利可汗一個可乘之機。
頡利可汗如同草原上一匹潛伏的狼,正在等待時機,企圖將獵物一網打盡。
但,頡利可汗不知道的是,唐軍和幽州百姓不僅吃得飽穿得暖,還團結一心一致對外。
……
幽州軍營。
李承乾對著侯君集和李靖說道:
“兩位將軍,本宮還得再去突厥一趟。”
侯君集和李靖麵麵相窺,眼下幽州處境還算安全,為什麽李承乾還要再去突厥一趟?
“太子殿下,您畢竟身份特殊,依我看您還是待在幽州安全一些。”
李靖出於擔憂,對這李承乾說道。
侯君集也點了點頭,對著李承乾說道:
“是啊,太子殿下,您若是有什麽事情,大可讓我等代勞。”
李承乾明白,他們二人是在擔心他的安慰,可是此事他還非去不可。
李承乾笑了笑,對著兩人說道:
“兩位將軍不是一直為軍中糧草和軍庫不足之事憂心嗎?本宮這次去突厥,正是為了解決此事。”
李靖和侯君集還是不懂,究竟有什麽事情一定要去突厥解決?
而且中原的軍庫和糧草,跟突厥能扯上什麽關係?
李承乾知道,他們二人不解,也並不想多做解釋,隻是說道:
“放心,你們隻需要好好處理幽州事務即可。”
如今,時間已經過了兩個多月。
李承乾的籌謀,是時候派上用場了。
……
很快,李承乾跟燕雲十八騎已經在老地方等著陳舵主了。
“喲,公子,多日未見,公子近來可好?”
陳舵主不愧是個圓滑的商人,一上來便滿臉堆著笑,對著李承乾說道。
李承乾從他這兒大量收購羊毛,這位陳舵主,可從李承乾身上賺了個盆滿缽滿。
見到金主爸爸,陳舵主當然是要好好巴結一番了。
李承乾笑了笑,他跟陳舵主已經形成了穩定交易。
這一次親自前來,是因為有別的交易。
“陳舵主,本公子這一次來找你,依舊是為了跟陳舵主做生意,隻不過這一次本公子前來不是為了收購羊毛。”
李承乾懶得在陳舵主身上浪費時間,索性直言道。
陳舵主點了點頭,說道:
“那不知道,公子這次前來是要收購一些什麽東西?”
李承乾搖了搖頭,揮手讓燕雲十八騎將他這次帶的樣本拿了過來。
李承乾走的時候,便將羊毛做的被褥,羊毛衣服等拿了一些過來。
陳舵主看著李承乾拿出來的東西,有些好奇問道:
“公子這是?”
李承乾說道:
“這便是本公子要跟你們做的交易,本公子這一次是要向突厥出售這些東西。”
陳舵主一頓,出售?
隨後,陳舵主便將目光落在了那些羊毛製品身上。
陳舵主隨手拿起一件衣服,隨後眼睛都直接亮了。
這衣服看似輕薄,但卻十分柔軟溫暖。
而且款式看起來,也非常精美。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這種麵料的布匹。
夏日的時候,突厥天氣炎熱,格外喜歡向中原收購一些絲綢製品。
雖說中原絲綢製品價格頗高,但是卻一度在突厥十分受歡迎。
所以,倒爺們也借著絲綢,在突厥賺了個盆滿缽滿。(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