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蓄勢待發
字數:5017 加入書籤
他們可不想變成第二個吐穀渾,所以為什麽要在這個節骨眼上觸大唐的眉頭。
“還真是牆倒眾人推,待本汗有了翻身之日,本汗定當一個個清算。”
頡利可汗緊緊捏著拳頭,咬牙切齒的說道。
……
另一邊,吐穀渾。
在穩固了政權,清掃了一切與大唐作對的障礙之後。
真正李二派來接受吐穀渾的人,也終於到了。
侯君集雖然一直在吐穀渾,可同時也都關注著幽州跟突厥的戰事。
在解決了吐穀渾之事後的第一時間,侯君集便帶著小隊回了幽州,向李承乾複命。
……
“太子殿下,臣不負您的囑托,徹底解決了此事。”
見到李承乾,侯君集麵帶笑容拱手對著李承乾說道。
李承乾知道,這段時間多虧了侯君集,上前拍了拍侯君集的肩膀。
“侯將軍,這一路你辛苦了。”
侯君集先是被伏擊,然後又為了配合李承乾的計劃,在獄中待了那麽長時間。
此行侯君集是最大的功臣。
然而聽了李承乾的話,侯君集並沒有引以為傲,反而說道:
“太子殿下都是因為您安排妥帖,我將才能取得如此勝利,這都是太子殿下指揮得當。”
若說以前,侯君集怎麽會相信李承乾的話,拿自己的命去冒險?
可的確是李承乾,一步一步讓他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兩人之間建立了很深的信任。
比起敏感多疑的頡利可汗,能把後背交給隊友的唐軍,無疑所向披靡!
李承乾隻是笑了笑,並未多說什麽。
他非常感謝侯君集對他的信任,否則吐穀渾之事,也沒這麽容易解決。
相比之下李靖就爽朗多了,哈哈大笑著說道:
“既然此事已經解決了,侯將軍和太子殿下應當感到高興才是,愁眉苦臉的做什麽。”
侯軍幾點了點頭,笑著對李承乾說道:
“是啊,如今頡利可汗的目的沒有達到。估計已經氣瘋了。”
此事在李承乾意料之中。
如今,大唐兵力強盛,突厥勢衰,即便是頡利可汗向周邊的國家求助。
恐怕也沒幾個國家願意冒著得罪大唐的風險,將糧草借給頡利可汗吧?
吐穀渾是頡利可汗最後一條路,這條路斷了。
突厥對於大唐來說,已然是囊中之物。
“行了,既然候將軍已經平安歸來,那邊正好趁此機會好好給侯將軍接風洗塵。”
李承乾笑著對侯君集說道。
侯君集這次立了大功,這個麵子,李承乾還是要給侯君集的。
侯君集受寵若驚,連忙說道:
“太子殿下,這都是末將應該做的。”
對於侯君集他們來說為人臣子,為大唐分憂,乃是本分。
所以,侯君集十分謙遜。
李承乾笑了笑,對著侯君集說道:
“這也是你應該得到的,大唐怎會虧待忠臣?”
侯君集心中一暖。
李承乾不僅在軍事上成就斐然,對於平民百姓也毫無架子。
甚至,對他們也十分尊重。
這樣的太子,他們又怎能不愛戴呢?
侯君集默默在心中發誓,等李承乾回朝,之後若是有誰再敢反對李承乾當太子,他侯君集第一個不同意!
若是李承乾知道侯君集此時心中的想法,隻恐怕後悔的腸子都青了。
在為侯君集進行簡單的接風洗塵之後,整個唐軍又陷入了緊鑼密鼓的籌備當中。
就連喜好清閑的李承乾,也每日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
除了日以繼日的訓練士兵?
李承乾還做了許多攻打突厥需要的準備。
侯君集和李靖都有些不理解李承乾的做法。
畢竟在他們看來,突厥已然是囊中之物。
如今士氣十分高漲,唐軍的兵器也十分先進,完全沒必要做這些功課。
但李承乾不這樣認為,李承乾從來就是一個細心的人。
對於他來說,一個好的將帥,絕對不會打沒有準備的仗!
細節往往決定成敗,所以,李承乾幾乎把所有能考慮進去的因素,全都考慮進去了。
一晃,冬季已經過去了一半。
如今,已經進入了突厥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
陸陸續續,有不少突厥人被凍死的消息,傳到李承乾的耳朵裏。
甚至還有不少突厥難民,聽說李承乾這裏提供吃食,從而投奔李承乾。
李承乾也來者不拒,通通安頓好。
這樣一來,打下突厥之後,民心問題也相對要容易解決一些。
這一日,李承乾召集幽州諸位將士議事。
……
“太子殿下,突厥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如今我們的隊伍,已經一步步強大到了十萬人。”
“以末將來看,不如一鼓作氣,直接拿下突厥也好給陛下一個喜訊。”
這段時日,陸陸續續有不少人願意加入唐軍。
並且,對於唐軍的訓練,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不由得,讓李靖有些飄了。
李承乾並不是個行事魯莽的人,所以說道:
“狡兔尚且三窟,想要對付頡利可汗,恐怕沒這麽簡單。”
“今日叫諸位前來,就是為了商議出一個萬全的對策。”
“如今突厥糧草即將耗盡,頡利可汗手中,即便有一萬個辦法,在沒有糧草的情況下,也隻能是白搭。”
李承乾站起身來對著眾人說道,眾人點了點頭,都十分認同李承乾的話。
稍作思考,侯君集說道:
“如今突利可汗尚且還在幽州,他就是一塊活招牌。”
“有他在,不少民眾都相繼投奔幽州。”
“想必要不了多長時間,頡利可汗這個君王,將會成為一個沒有民眾的君王。”
侯君集說的沒錯,但是若想隻依靠這個,基本上不可能。
這時候,燕雲十八騎站出來說道:
“強攻於我們而言,損失實在是太大了,至於侯將軍雖說的順應民心,需要的時間太長了,都不是上上策。”
燕雲十八騎一語道破李承乾心中所想。
李承乾是想采用一個,能將損失降到最低的辦法。
因為李承乾明白戰爭和殺戮都不是目的,拿下突厥才是。
所以,李承乾才會讓眾人前來議事。
他就是想聽聽,大家的想法是怎樣的。(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