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真是巧合
字數:5300 加入書籤
家家都有難念的經,對於婦人言語中的困難,李福安心中早有準備,吃驚的是婦人得名字,趙姬,兒子叫趙政,巧合?這也太巧了,這就是小說裏主角的待遇,出趟門就能遇上華夏第一位皇帝,真是巧合嗎?
事實讓李福安不得不懷疑,昨日尋著落腳之處,馬上便有人賣房,今日出門閑逛便遇到這個時代最強的人物,接下來是不是她們正好住隔壁,若是這樣,那這事真不是一個巧合可以解釋的,這是有人想要拿他當刀使。
嗬嗬,膽子不小,他這把刀可不是誰都能用的,算計他還是先把性命獻上再說,鬼鬼祟祟的,小人行徑,便是真有大才,這樣的人也當殺之,堂皇之事,便是用計也當用的光明正大,如此小人帶壞未來的皇帝可能性更大,理當殺之以絕後患。
“哦,這樣嗎?可是錢財不寬裕,若是這樣倒也不難,餘贈金與你等,可去尋找丈夫,寄人籬下終非長久之計。”
“小婦人謝過大人,無功不受祿,小婦人雖是困苦,然亦不願受嗟來之食,大人美意恕小婦人不能受領。”
“唉!如此,這樣吧!吾等初來此地不慎熟絡,正想聘一熟識邯鄲近況之人為賓客,不知汝可願意受聘。”
“這,這如何使得,小婦人雖也識得幾片簡牘,但卻無學識,隻怕誤了大人正事。”
“哈哈,無礙的,吾等遊曆至此,僅是搜羅些古籍文獻,名家手書,汝久居邯鄲,必知哪家學問廣大,哪家藏書豐厚,如此吾等也好上門求書。”
“若是如此,小婦人應下了,此事倒也簡單,隻是費些周章。”
“無妨,求取學問豈能容易,誠心便是,吾等索求大道,便得不畏艱難,以誠動人,不負大道之名,隻是吾等落腳邯鄲僅是短居,此地事了便要啟程前往秦國,汝之困難依然無解,奈何。”
“大人要去往秦國,小婦人願意跟隨,大人容稟,小婦人丈夫便是逃往秦國去了,若是能隨大人一起,那是再好不過了。”
“哦,如此事情便是圓滿了,汝可放心,吾等入得秦國時日必不會太短,想來時間足夠汝等尋獲夫君,在此之前,汝等盡可隨吾等同行。”
“小婦人謝過大人收留。”
趙姬起身屈膝行禮,李福安伸手虛抬,方才繼續說著。
“不必多禮,人生世間,必多磨難,天降降大任餘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空乏其身,曾與其所不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待得汝等尋獲夫君必可苦盡甘來。”
“多謝大人寬慰,小婦人必會為大人籌劃,以解大人心憂。”
“盡力便好,無需強求,君子有成人之美,卻也不便奪人所好,大道難求,吾心明了,盡人事聽天命,孩子可留下玩耍,汝可去也,吾家隨時可迎汝等住下,梅伶,引婦人安排住處。”
“大人,小婦人暫且告退。”
“嗯,去吧!”
李福安扭頭看著還在邊上玩耍得三個小孩,尋思著事情,是何人敢於算計他,狗膽包天。
“蘭亭,叫老王進來。”
“喏,已經通知到了。”
“我先回房了,留人看著孩子們。”
片刻後,李福安在房間裏與老王講述了今天門口發生的事,看看老王的看法如何,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事自該有專業的人評判。
“公子,可以確定了,這事必然有人在後推動,我等入城皆在明麵,有心之人皆能利用,世上巧合之事,一件便是難得,多了必然有因,這事做的太明顯了,不像事出自坐探之手。”
“查,把人找出來,盡快處理掉,我這把刀可不好使,沒有血喂養,如何揮動。”
“喏!狗膽包天,竟敢打公子的主意,嫌命長了,卑職會盡快處理好,卑職告退。”
老王急匆匆的走了出去,李福安覺得這事應該和秦國有些聯係,說不定就是那個姓呂的幹出來的,當然未必是他本人,人家這會兒正在秦國為相,哪有功夫管這等小事,便是其手下之人也與其脫不開關係。
回到正堂,繼續看著孩子們玩耍,這個時候最是安心了,一切煩惱盡去,趙姬倒是心急,已經回去收拾行禮準備搬過來住了,也是,這所新居應該是目前邯鄲最安全的地方了。
今日大雪停了下來,天氣晴朗,夕陽餘暉斜照,立於簷下便可觀望漫天霞光,如今趙國的政權停擺,也不知城外的百姓是否有人關注,若是到了此時趙丹還不醒悟,爭取民心,那便是真的該亡了。
荀況乃大才,不知是否能說動趙丹,這一國的百姓終究是要靠國家才能妥善處理,趙國若是真的不顧百姓,李福安也不介意給趙國換個王,秦國不就是個好選擇嗎?反正早晚要一統,早點解決更好。
秦若得趙國之地,兩麵合攻,統一天下也能快些,早點結束天下紛爭,百姓也能早些喘口氣,天下盼幹戈止息久矣,幾個蠢王,竊國之賊死不足惜。
天氣晴朗之際,李福安派人組織城外災民前往西城外,從積雪中扒出掩埋在下麵的災民屍體擇地掩埋,這是他唯一能做的了,很多的屍身都無法辨明身份,隻能立下無名塚,倒是趙蒲,找新的家人得到了很好的安葬。
時間匆匆而過,李福安在趙姬得指引下,挨個登門,尋訪世家大戶,動之以情,誘之以利,獲得了不少的簡牘文獻,收獲甚豐,自荀況處也獲得了極大的收獲,荀況晚年整理的各類書籍,讓李福安一網掃盡,滿意的不得了。
每日間四處尋訪,收羅名篇,讓李福安好學之名傳及天下,甚至傳出了公子李嗜書如狂,見不得好書,見之必然竭盡所能圖之,引得不少人上門推薦書籍,還有人攜書前來謀求出路,希望能獲得重用,可惜李福安沒興趣收門客。
不過李福安用不上門客,未來的皇帝可就用的上了,遇到確實有才的,李福安也就留下了,養幾個閑人而已,米糧,金銀他又不缺,養著就養著,算不上事兒。
閑人們也不是全無作用,教導小孩子們就很合適,三個小孩每天都得抽出一段時間和先生們學習,李福安也不挑,有的都算上,輪換著教導小孩,隻聽一家之言,便是讀死書了,聽取眾家之言,博采眾長,領會出自己的認知才是正確的。
李福安每天也會抽些時間,教導小孩子們,他的教導方式可是不一樣,他教導的方式便是讓孩子們大膽的懷疑,質詢,對於不明白的問題要追根求底,爭取讀懂,理解明白,不追求學習的速度。
他希望孩子們能從書中領會到道理,樹立自己的信念,而不是死記硬背讀死書,趙昕年紀太小,屬於陪讀性質,也就是讀著玩,免得她一人無聊。
新年一天天的臨近,趙國的上將軍廉頗回來了,跟著進城的還有眾多士卒,邯鄲無兵的情況暫時解決了,趙王再次恢複了神采開始飲宴,還真是死不悔改,城外的災民這段時間都是靠著李福安轉運軍糧才能活下來。
龍台之上,廉頗看著巨蟒的屍骨,眉頭緊皺,蛇頭上沒有收回的箭杆讓這位老將軍歎氣,差距太大了,箭杆射得很深,幾乎沒羽,拔出的箭杆顛覆上將軍的認知,箭杆,箭羽材料都認不出,射穿蛇骨箭頭絲毫未損,利刃斬在箭杆上毫不反應,遇火不燃,水侵不濕。
而公孫趙送來的橫刀卻可以輕易斬斷箭杆,趙軍的兵器完全擋不住橫刀的劈砍,便是青石板也能一刀兩段,刀身無損,鋒利無比,老將軍不知該如何與敵作戰,麵對這樣的兵器,衝上去就是送死。
“上將軍可能擒拿妖人。”
趙王見廉頗久久不語,不僅焦急的問道,廉頗抬頭看向趙王搖頭說到:“以此兵器之犀利,對陣毫無勝算,況其人不是還有妖術,可將人頃刻間變無,如何勝之。”
“妖術,妖術,區區妖術算得了什麽,我趙國乃萬乘之國,兵卒數十萬,難道還不能戰勝區區百人。”
“大王,此非人力能及,趙國軍卒尚需守土,豈能輕易犧牲。”
“上將軍,寡人命你拿下妖人,汝不尊王命乎?”
“大王,臣不能領受此命,此命白白斷送我趙國軍卒性命,亂命也,臣不受。”
“廉頗,汝敢抗命不尊,來人,與寡人拿下。”
殿上士卒猶豫片刻還是上前拿下廉頗,廉頗搖頭。無話可說。
“李牧,寡人命你代領上將軍,領兵前往擒拿妖人。”
“大王,臣不敢領命,請大王收回王命”
“你!好,寡人不信無人領兵,來人拿下李牧,與廉頗一同關押,寡人有兵,豈會無將。”
趙王氣衝衝的離開了,宴會無疾而終,趙丹覺得自己已經失去對局麵的控製了,兩位將軍公然抗命,他不知道,再次任命之時,是否還有人抗命,總不能講將軍們都罷免了吧,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邯鄲城迎來了新年,李福安近來運用自己結交的人脈發動城中富戶周濟城外災民,糧食,柴薪,衣物,一人力小,有眾多的人領頭,終究災民們不再是聽天由命,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年輕力壯的被富戶領走,災民的數量在不斷的減少。
世間之事總是有可行之法,隻是需要有人牽頭示範,趕在新年前,城外的災民區被清空了,僅剩的孤苦無依之人被李福安接入自己新居之中,幾萬人補充進邯鄲這座大城之中,影響真沒多大,是人都有價值可以利用,不會白白損耗糧食,人盡起用,比變成災民等賑濟強多了。
災民圓滿的解決,這個年便可以安心的度過了,沒有煙火的新年李福安頗為不習慣,府上人多,年味倒是很濃,院裏篝火熊熊燃燒,人們圍著大火攀談閑聊,然而這熱鬧之下暗潮洶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