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回歸故裏
字數:5933 加入書籤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此為至理名言,秦軍也想將胡人引向別的方向,百萬牛羊奮蹄,所過之處,蒼茫大地衣衫盡除,萬物寂滅,露出枯黃的容顏,再是遮擋也難掩其蹤。
兩次阻攔之後,胡人棄了截擊的秦軍,直接奔向關城奔逃的牧奴而去,秦軍隻得再次聚攏,尾隨胡人大軍不斷的偷襲騷擾。
羊群‘咩咩’,牛群‘哞哞’,不論有多麽的不願,也擋不住牧奴不斷揮舞的皮鞭,牧奴駕馭龐大的馬群裹挾更加龐大的牛羊組團狂奔。
雄關萬裏盡殺場,
遺骨皆是離亂人。
亡魂不入胡夷殿,
何時故裏歸玄陰。
“嗚!嗚!嗚!”
“咚!咚!咚……”
號角悠揚蒼涼,戰鼓聲綿延不絕,沃野千裏盡是胡人,牧奴們緊趕慢趕,終究快不過胡人大軍,奇襲作戰十三日後,胡騎追上了撤離的牧群。
三道散兵線循環往複,逐次阻擊,漸次撤退,消耗著胡騎衝上來的炮灰,秦軍兩萬餘人在草原上展開阻擊,盡力拖延時間,努力的糾纏著十幾萬近二十萬的胡人大軍,不多的人手不僅要正麵阻擊,還要分出人手糾纏胡人追擊牧群的胡人。
彈藥箭矢已然耗盡,兩萬餘秦軍已經不足兩萬了,秦軍頑強的拖延了胡人三日的時間,此時的牧群應該已經走遠了吧!等到胡人再追上去時,想必那時應該已經到了關城下了。
連續十幾日輪番作戰,秦軍的疲憊已經到了極限,山窮水盡了,回首南望,心中盡是遺憾,輝煌的大世已經展開,高堂在上,日日笑逐顏開,兄友弟恭,妻兒常伴高堂繞膝弄巧。
可以了,這樣的的大世值得吾輩獻出生命,此處正好,風水俱佳,埋骨何須桑梓地,那裏黃土不埋人,還有胡人陪葬,甚好!
“將士們,軍人的職就是保家衛國,尚有一個遺民流落夷地,就是我等的恥辱,今日我等便以此身報國,斬盡胡夷,兄弟們走好,來生疆場再會,把酒言歡!”
“風!”
“風!”
“大風!”
楊端和抽出橫刀,戰馬揚蹄嘶鳴,萬餘秦軍列陣狂奔,向著胡人發起最後的衝鋒,狂風拂麵,萬馬奔騰,馬背上秦軍舉起手中小巧的拋射器,手雷一枚接著一枚向著胡人拋射。
好鋼用再刀刃上,累日作戰,手雷一直沒用上,再者盡管有馬匹攜帶,每名士卒也僅是攜帶了二十枚而已,如今再不用怕是沒機會了。
“轟!轟!轟……”
手雷不斷的在秦軍的前麵爆開,彈片鋼珠四射,胡人哀嚎著跌落馬下,秦軍趁亂衝入胡人軍陣中,一聲聲的爆炸不斷的響起,胡人軍陣被攪成一鍋粥。
到處都是四下奔逃得胡人,不可一世的胡人大軍在秦軍的穿插之下徹底亂作一團,頭人們找不到自己的牧民跑到哪裏去了,驚恐的被亂軍裹挾著奔逃。
現在的胡人看見秦軍接近便會掉頭狂奔,避如蛇蠍,萬餘秦軍便攪亂了十餘萬的軍陣,楊端和十分後悔,早知道手雷如此好用就不會這麽打了。
三萬袍澤朝夕相處,都是自己的無能累及他們丟了性命,楊端和痛苦的閉上眼睛,再睜開是眼中盡是血紅,殺不盡的胡狗,若有來生必屠盡胡狗苗裔!
“呲啷!……”
秦軍抽出橫刀追著胡人劈砍,遇到大群的胡人便拋出手雷,戰場上出現了極為離奇的場景,萬餘秦軍愣是追著胡人衝殺,而胡人除了留下一地的屍體,便是沒頭沒腦的狂奔不止,秦軍便如同瘟疫一般,出現在哪裏,哪裏的胡人就會掉頭逃竄,完全沒有作戰的膽量。
此戰從正午開始,直到日落西山秦軍才結束追擊,兩個多時辰狂追胡人大軍近百公裏,一路之上盡是胡人丟下的馬匹,屍體。
秦軍沿路返回,一路收攏胡人留下的馬匹,待到返回出發的戰場已是月上中天,清點損失,此戰秦軍竟然未失一人,僅有的數十傷員還是落馬跌傷的。
反差如此巨大,讓楊端和內心更是自責,一將無能累死三軍,誠不欺我,守著殺器卻坐看袍澤喪命,楊端和的良心被啃噬的千瘡百孔。
收攏軍隊,短暫休息過後,秦軍上馬啟程,既然沒死成,那就繼續原來的計劃,連夜追趕牧群,繼續護送。
先時的悲壯到現在,每個士卒都鬆下一口氣,能活著誰願意去死,死戰是無奈的選擇,是不得已時的辦法。
馬蹄聲聲催人心,連夜趕路直到黎明才稍事休息,吃飯飲水之後便再次上馬趕路,士卒將自己困在馬背上,累極了便在馬背上眯上一會兒,馬不停蹄,除了喂馬的時間,其餘時間都是在馬背上度過。
三日後,楊端和帶領萬餘秦軍追上了牧群,同時也見到了關城派出接應的援軍,前軍三萬已經開始擔任護送的任務,沿途還有其他部隊梯次接應。
關城足足派出了十萬大軍負責接應牧群,見到己方軍隊,楊端和的人馬徹底放下心來,大批的士卒直接倒在馬背上昏睡過去。
楊端和強忍著疲憊帶領部隊匯入軍陣中,繼續趕路,一日後,關城在望,牧奴們喜極而泣,瘋狂的揮舞著皮鞭,牧群加速向著關城狂奔而去。
回家了,想啊盼啊多少年了,終於回歸故裏,不用再拋屍荒野,不用再看著親人喪命,哪怕是死,能埋骨家鄉也是幸福的。
楊端和抬頭看著關城再也堅持不下去了,倒在馬背上睡了過去,軍中的士卒亦是放鬆下來紛紛倒在馬背上睡著了。
關城下上百萬的牛羊匯聚,各種聲音匯成一片,唯獨沒有人類發出聲音,不論是秦軍軍卒還是牧奴們,大家默不出聲,讓出一條道路。
通往關城的道路兩旁,滿是牛羊,軍卒,牧奴,楊端和與他的部隊在無數人的注視下進城,隻是他們見不到這樣的場麵。
一萬多的秦軍皆是背負著骨灰,昏睡在馬背上,前有秦軍引路,馬隊緩緩的在萬眾矚目之下進入城內。
沒有鑼鼓,沒有歡聲,城內城外皆是默不作聲,百姓們立在道路兩旁,目送這些睡著了的英雄,躬身行禮。
馬隊被引入軍營,有士卒上前解下捆綁的繩索,小心翼翼的將馬上的士卒抬下馬背,取下背負的骨灰。
士卒們被安置在軍營內,醫官開始忙碌,挨個的為士卒診脈,處理士卒身上的傷口。
這一覺睡得很長,很沉,一日一夜之後士卒陸續的醒了過來,開始進食修養恢複身體,透支太過嚴重,這隻軍隊短時間內很難恢複戰力了。
楊端和醒過來後第一時間便撐著詢問了士卒的現狀,問明白後才放心進食,現在他該要麵對軍法了,擅自行動,罔顧軍令,處罰肯定是逃不掉了。
三日後,身體恢複過來的楊端和被招入將軍府匯報軍情。
楊端和拖著虛弱的身體走進將軍府,沿途守衛的士卒皆是立定敬禮,軍人崇尚英雄,毫無疑問,楊端和與他帶領的部隊都是英雄。
“卑職楊端和拜見將軍!”
“楊端和,你覺的我該怎麽處理你。”
王翦端坐堂上,看著楊端和說道,楊端和立了大功,天大的功勞,救回眾多遺民在新朝遠比攻城略低功勞更大。
但是楊端和違抗軍令是事實,貪功冒進,葬送了一萬多士卒是事實,軍法不是隨口說說的,功過相抵之類的話是扯淡,軍隊最重紀律,有功賞,有過罰,一切都必須嚴格的按照條例執行,沒有特例,也不允許違背。
“後悔嗎?損失了過半的袍澤,你難辭其咎。”
“稟將軍,卑職不後悔,若是再來一次,卑職還會如此決定,將軍不必為難,卑職違抗軍令是事實,卑職願意領受軍法處置。”
楊端和抱拳說道,做過了的事無需後悔,自己犯下的錯就要承但罪過,再說能夠救下牧奴受些懲罰也值了。
“楊端和,身為軍人,你應該知道,軍人的紀律,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基本天職,無視軍令的軍人還能算作是軍人嗎?
不管軍令是什麽,你願意不願意,執行命令是軍人的基本職責,你從軍多年,白穿了這身軍服,你也不是名合格的軍人。
這根本不是後不後悔的問題,不論你有多大意見,軍令一旦下達,作為軍人就必須無條件執行,沒有任何理由打折扣,更不要說違抗軍令。
楊端和,你不配成為軍人,老夫不想革除你的軍職,你主動退役吧!”
楊端和猛然抬頭,眼睛圓睜,難以置信,他沒想到會這麽嚴重,按照軍律他的處罰也就是降職而已,怎麽會鬧到要退役這麽嚴重。
“將軍,卑職的處罰沒有這麽嚴重吧!為何要退役,卑職不願退役,請將軍明察。”
“楊端和,貪功冒進,違抗軍令這隻能說明你不是的合格的軍人,人誰無措,軍人也是人,一樣會犯錯。
你的問題不在違反軍法,而是不知悔改,毫不知錯,揚言若是再來還會再次犯錯。
楊端和,你當軍隊是什麽?視軍令如兒戲,你有何麵目穿著軍服,有何資格自稱軍人,軍人的基本操守都做不到,留在軍隊做什麽,繼續違抗軍令嗎?”
王翦拍著桌案說道,楊端和令他很失望,沒有軍人的品質如何能成為軍人。
“不!將軍,卑職後悔了,請將軍責罰,卑職願意領罰,卑職不願退役,請將軍收回成命。”
“楊端和,胡人數百年來,不時叩邊,關外沃野千裏,一馬平川,胡人來去自如,一擊不中便會遠遁千裏,乃我華夏心腹大患。
朝堂之上製定戰略,以我關城吸引胡人大軍,以小股部隊騷擾糾纏,將胡人拖在關城下,待到大軍聚集完畢,畢其功於一役,全殲胡人大軍。
你斷了胡人糧草,還將胡人打的抱頭鼠竄,很威風,很有能耐,楊端和,你來告訴本將,我軍要怎樣將胡人再聚集起來?我軍要去哪裏追擊胡人?我軍要如何全殲胡人大軍?”
“啊!這……這,怎麽會這樣?將軍,卑職實在不知,將軍現在該怎麽辦?”
楊端和傻眼,立功心切的他沒有想過軍令的始末,當斥候探知胡人糧草囤積之地時,他隻是不想錯過打擊胡人的機會,違抗軍令大不了降職而已,他自認為是值得的,沒想到竟然會破壞了戰略計劃,這哪裏是他擔得起的,他又哪來的辦法聚殲胡人。(www.101noveL.com)